第5章
周正卿的脸色“唰”一下变得惨白,身体不受控制地晃了晃。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坐在上方的云晚晚:她怎么会知道?!她怎么可能知道我心里所想?!
老皇帝的脸色,在云晚晚话音落下的瞬间,已经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乖孙能听到人心所念之事,他昨夜已知晓几分,却万万没想到,第一次上朝,就有人敢在心里如此大逆不道地腹诽储君,还连带骂他老糊涂!
云晚晚可没打算就此打住。
她看着周正卿那副见鬼似的表情,挺直了小身板,声音越发响亮,继续说道:
“你还说晚晚不配坐这个位置,难道你家里那个十九岁了还不会自己穿鞋、吃饭要人喂、走路平地都能摔跤、连《三字经》都背不全的傻儿子就配啦?他才配继承皇爷爷的江山吗?”
“十九岁不会穿鞋?”
“周尚书之子竟是如此…如此…”
“天啊!太女她…她如何知晓这等私密之事?”
大殿之上彻底炸开了锅!
周正卿的儿子周茂才,在京城勋贵子弟中,就是个有名的草包纨绔,其蠢钝和缺乏基本自理能力是圈子里半公开的秘密。
但此刻,这层遮羞布被一个五岁的皇太女,在金銮殿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一把扯了个粉碎!
“你、你!”周正卿指着云晚晚,“陛下!太女年幼无知,必是受了奸人蛊惑,妄言污蔑朝廷重臣!臣…臣冤枉!臣对陛下、对太女,忠心耿耿,天地可鉴啊陛下!”
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涕泪横流地朝着龙椅叩头,额头撞击金砖的声音砰砰作响。
“够了!”老皇帝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忠心耿耿?天地可鉴?周正卿!朕看你是利令智昏,失心疯了!”
他越说越怒,一把抓起龙案上堆积的一本奏章,朝着跪伏在地的周正卿狠狠砸了过去!
“啪!”硬质的奏折精准地砸在周正卿的官帽上,将他头上的乌纱帽打歪,狼狈地滑落在地。
“来人!剥去周正卿冠带,押入天牢!给朕彻查!查他治家不严,纵子无行!查他心怀怨望,腹诽君上!查他是否还有更大的不臣之心!”
老皇帝顿了顿,凌厉的目光扫过下方群臣,“再有敢对太女殿下心存不敬、口出妄言或心怀叵测者,周正卿,便是榜样!”
“遵旨!”殿外御前侍卫应声而入,动作麻利地将瘫软在地、面如死灰的周正卿架了起来,粗暴地剥去他身上的官袍,然后拖了出去。
整个金銮殿死一般寂静。
所有官员都深深垂着头,恨不得把脑袋埋进地砖里。
刚才发生的一切太过惊悚离奇,一个五岁稚童,竟能看透人心,这已非“聪颖”二字可以解释,简直是…鬼神莫测!
再联想到之前陛下对这位小太女超乎寻常的宠爱和维护,一个念头浮现在许多人心头:这位小殿下,恐怕真的身负异禀!惹不得,万万惹不得!
老皇帝胸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他缓缓坐回龙椅,目光转向身边的小孙女时,瞬间柔和了千百倍。
他轻轻拍了拍云晚晚紧绷的小肩膀,温声道:“晚晚受惊了。这等狂悖之徒,皇爷爷自会严惩。莫怕。”
云晚晚其实没怎么怕,主要是被那老匹夫的心声给气着了。
此刻看着那讨厌鬼被拖走,又感受到皇祖父无条件的维护,心里那点气也消了大半。
她摇摇头,小声道:“晚晚不怕。”随即又有点不好意思地补充了一句,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大殿里还是被前排不少大臣听见了,“就是…有点饿了…”
【刚才太生气了,能量消耗过大!急需补充糖分!不知道下朝有没有小点心?】
老皇帝愣了一下,随即朗声大笑起来:“哈哈哈!好!福全,传朕口谕,御膳房即刻备上太女喜爱的点心,散朝后送回来!”
“遵旨!”福公公连忙躬身应道。
接下来的朝议,变得无比顺畅。
无论是奏报灾情、商议军费,还是弹劾官员,所有大臣都字斟句酌,小心翼翼,力求简洁清晰。
生怕自己内心任何一点不恰当的想法,被丹陛之上的太女殿下听到。
好不容易熬到散朝,云晚晚被老皇帝牵着手走出金銮殿时,她的小肩膀都垮了下来。
【终于结束了…当太女好累…心累…比种田累多了…我只想当个快乐的干饭人…】
老皇帝听着小孙女这“朴实无华”的心声,弯腰将她抱了起来,捏了捏她的小脸蛋:“晚晚今日立了大功,替皇爷爷揪出了心怀不轨的臣子。走,皇爷爷带你去个好地方,正好让你看看我大梁的栋梁之才!”
云晚晚蔫蔫地趴在皇爷爷肩上,有气无力地问:“什么好地方啊?有好吃的吗?”
“当然有,早就命人给晚晚准备好了。今日是科举殿试的日子,皇爷爷带你去瞧瞧那些进士们,晚晚来看看哪个有真才实学,哪个是花架子。”
【殿试?科举最后一关?现场版《诗词大会》+《最强大脑》?】云晚晚的小耳朵动了动,终于提起了一丝兴趣,【听起来比听老头子们吵架有意思点…希望能有帅哥…呃,不对,是希望有好吃的…】
老皇帝抱着云晚晚,并未回东宫,而是转道去了专为殿试准备的保和殿偏殿。
这里早已布置妥当,只设了御案和五个单独的考案。
当老皇帝抱着云晚晚步入偏殿时,殿内候着的礼部官员和五名身着崭新贡士服、垂首肃立的青年男子立刻跪下行礼:
“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叩见皇太女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老皇帝抱着云晚晚在御案后坐定,才沉声道:“平身。”
“谢陛下!谢太女殿下!”
五名贡士起身,依旧垂首屏息,他们就是今年春闱会试中的前五名。
老皇帝直接对礼部侍郎道:“开始吧。将策论题目宣于诸生。”
礼部侍郎连忙展开一卷明黄的圣旨,朗声宣读:“陛下策问:夫国之本在民,民之安在吏。诸生皆饱学之士,试论何以激浊扬清,澄明吏治,使官得其人,民受其惠?当详陈方略,务求切实可行。”
题目一出,五人立刻回到各自的考案前,铺开宣纸,研墨提笔,凝神思索起来。
老皇帝抱着云晚晚:“晚晚,仔细瞧瞧,这五人文章如何?心性如何?你觉得哪个最好?”
云晚晚睁着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下面五个奋笔疾书的身影。
距离有点远,她看不清他们写的内容,但没关系,她有“外挂”!
瞬间,五道迥然不同的心声流,涌入她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