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晨曦初透雕花窗棂,苏绾的房间便已弥漫开独特的气息。

那是螺子黛的清苦、胭脂的甜润与傅胭瑶新调的晨露玫瑰香交织而成的味道,在晨光中晕染出一片朦胧的光晕,仿佛隔绝了楼外的喧嚣。

姐妹们今日要一同做足梳掠、点染与身段的功课,房间里的氛围既专注又带着几分默契。

苏拂云先为苏绾梳理长发,她素面朝天时自带着一股温婉如水的气质,今日略施薄粉,两颊透着淡淡的桃晕,更显得眉眼清秀。她的手法已不复往日的纯粹绾发,而是将 “悬针垂露” 的书法笔意融入指尖。

只见她手腕轻悬,指尖捻起一缕青丝,如握笔般沉稳落下,发丝在空中划过一道微不可察的弧线,竟带起极淡的莹光,似符纹的轨迹。

“绾绾姐,你看这样是否更顺些?” 她轻声问道,虎口处那层因常年绾发而生的薄茧,在晨光下泛着奇异的微光,梳篦上的银辉也随着她灵力的流转忽明忽灭。

苏绾从铜镜中望着那缕泛光的发丝,镜中的自己眉如远山含黛,眼似秋水横波,唇上点着浅红的胭脂,既有着花魁的明艳,又透着一股清冷出尘的韵味。她感受着一股细微却清晰的暖流顺着头皮穴位缓缓汇入,神清气爽。

“很好,” 她赞许道,“试着配合吐纳之法,吸气时引那股暖流下沉,呼气时让它顺着发丝蔓延。”

苏拂云依言照做,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那是灵力运转到极致的专注,而非单纯的劳累。随后,苏绾也为苏拂云打理起头发,以 “飞白书” 的笔法为她绾起低髻,每一缕发丝的缠绕都暗藏灵力流转的路径,发髻成形时,发间竟萦绕着一层极淡的白芒。

与此同时,柳月凝正对着铜镜打理自己的双环髻,她取过珍珠花钗,并非随意插入,而是按照星象方位轻叩发间穴位。花钗触及头皮的刹那,一股清凉的灵力顺着经络蔓延,让她原本因练舞有些紧绷的头皮瞬间舒缓。她还取过少量金箔碎屑,混着润发的香膏,抹在发尾,随着她指尖的梳理,金箔在发丝间流转,竟勾勒出半道隐晦的符纹。

傅胭瑶则在梳理长发时融入了香道的韵律,她将晾干的兰花花瓣碾成细粉,混在蓖麻油中,以灵力调和后抹在发梳上。梳理时,带着兰香的灵力顺着发丝渗入发根,她乌黑的长发泛起莹润的光泽,每一次梳过发梢,都有极淡的蓝雾随之飘散,落在肩头时凝成转瞬即逝的花瓣虚影。

梳掠告一段落,四人开始各自的点染功课。

苏绾先取过珍珠粉,以指尖蘸取少许,轻轻拍在脸颊与颈项间,肌肤瞬间泛起莹润的光泽,似有月华流转。这并非普通的妆粉,她将 “凝脂诀” 的灵力法门藏于拍打的力道中,每一次轻按都暗合穴位,让粉质与肌肤相融时,悄然滋养着表层肌理。

接着是眼妆。她用银箔剪制的细小花钿,蘸取极淡的花汁,轻点在眼尾。花钿贴上的刹那,眼周泛起微痒的暖意,那是灵力顺着眼周穴位游走的痕迹。她再以细如发丝的狼毫笔,蘸取深棕色的眉黛余料,沿着睫毛根部细细晕染,不是为了画眼线,而是将 “点睛符” 的纹路藏在那片朦胧的阴影里,睁眼时眸光流转,似有星子在眼底明灭。

最后才是眉妆。她手持螺子黛,对着铜镜,并非简单描画 “远山眉” 的形态,而是将 “清心符” 的简化线条暗藏其中。

笔尖青黛触及眉峰的刹那,眉心处便传来熟悉的微热,那股暖流应声而动。

她运腕如运笔,力道收放间,眉形渐显,眉峰那道特殊的弧度再次泛起莹光,只是这一次,那光芒更为内敛,完全在她的掌控之中,仿佛在眉骨处构筑了一个微小却坚实的灵力节点。

唇妆则是收尾的关键。她取过傅胭瑶特制的玫瑰脂膏,以无名指腹轻轻温热,再点在唇上。脂膏化开时带着清冽的花香,那是融入晨露玫瑰与薄荷的独特气息,能将面上诸般灵力节点悄然串联。当唇瓣染上恰到好处的嫣红,整个妆容的灵力流转忽然变得圆融,仿佛一张无形的网,将她周身的灵气轻轻拢住。

苏拂云的点染则偏素雅,她以极细的竹针蘸取桃花汁,在眼下轻点出两颗若有似无的泪痣,位置恰好落在 “承泣穴” 旁。点完的瞬间,眼底泛起温润的水光,并非泪意,而是灵力在眼周形成的护罩,能让她视物时更添清明。她还取过傅胭瑶调的淡绿色香膏,薄涂在颧骨处,那绿意遇肤即隐,却在肌肤下形成一道灵力循环,让她原本有些苍白的面色透出自然的莹润。

柳月凝的点染明艳却不失灵动,她用凤仙花汁调和的胭脂,以舞蹈的旋转韵律在两颊打圈晕染,每一圈都比前一圈力道稍重,暗合灵力递进的节奏。她还将金箔剪成细小的星点,蘸着蜂蜜贴在眼角,那些星点在光线下闪烁时,竟与她眼底的灵力光芒形成呼应,让她顾盼间更添神采。

傅胭瑶则以香入妆,她将晒干的茉莉花瓣磨成粉,混合珍珠粉轻拍在脸上,香气随着呼吸渗入鼻息,竟有凝神之效。她又取过紫草汁,以银簪蘸取后在唇上细细勾勒,唇线成形的瞬间,一道极淡的紫气顺着唇间穴位沉入体内,与她周身的香雾形成了微妙的共鸣。

点染完毕,房间中央腾了出来,四人开始了独特的身段功课。苏绾将她穿越前习得的瑜伽,与舞蹈的柔韧、棋道的 “势” 以及书法的 “筋骨” 巧妙融合。

“试试这个‘树式’,” 苏绾示范着,单足稳稳站立,另一足脚掌贴于大腿内侧,“想象自己如围棋落子于星位,足下生根,汲取大地的灵气。”

柳月凝学得最快,她本就擅长舞蹈,平衡感极佳,当她沉浸于 “扎根” 的意念时,足底竟泛起淡淡的青光,腰间鸾鸟纹腰带也随之微亮。

“战士式要如书法中的横画,有千里阵云之势。” 苏绾伸展双臂,引导着灵力贯通手臂经脉,“感受灵力如墨,在经脉中铺展流淌。”

苏拂云依样画葫芦,手臂伸展间,指尖银梳的反光与灵力交织,竟有几分锋锐之意。

猫牛式的脊柱屈伸,则被苏绾融入了舞姿的流畅感。

“想象脊柱如琴弦,每一次弯曲伸展都在拨动灵力之弦。” 苏绾说道。

傅胭瑶做得一丝不苟,她本就沉静,此刻更是将心神完全投入,随着动作,周身的香雾也微微起伏,仿佛与她的呼吸共振。

柳月凝在做这个动作时,惊喜地发现,长期练舞导致的脚踝旧伤,在灵力随着脊柱流转而过时,传来一阵舒适的暖意,疼痛感竟减轻了许多。

她们还加练了 “莲花坐”,四人围坐成圈,掌心相对,灵力通过掌心相触之处相互流转,形成一个小小的循环。苏绾的灵力温润如月华,苏拂云的清冽似溪流,柳月凝的灵动若星火,傅胭瑶的沉静像深潭,四种灵力交织间,每个人都感觉到自身的灵力变得更加精纯。

午后,书房内一片静谧。

四人围坐,各自钻研着能淬炼心神的技艺。

苏绾端坐于七弦琴前,指尖不再局限于弹奏完整的曲目。她今日换了件淡紫色的衣裙,裙摆绣着暗纹的梅花,妆容精致却不张扬,气质温婉中带着几分坚韧。

她尝试着用特定的指法,在琴弦上 “画” 出简化的符纹线条。

挑、勾、抹、托之间,琴弦震颤的频率似乎与某种灵力波动相契合。

偶尔她弹奏起《平沙落雁》,那琴音中的清心效果比以往更甚,连傅胭瑶萦绕在房间里的香雾,都随着琴音有规律地起伏波动,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围棋棋盘置于中央,四人轮流落子,胜负却非关键。

柳月凝对此格外投入,她今日的妆容依旧明艳,眼角的亮片在光线下闪烁,灵动的眼眸中满是专注,她凝视着棋盘上的星位与布局,脑中不断推演着如何将棋道的 “势” 融入自己的舞步。

“若我旋转时,循着这星位的连线,是否能引动更强的灵力?” 她喃喃自语,指尖无意识地在膝头比划着舞步轨迹,腰间的绿光若隐若现。

苏拂云则在一旁练习书法,她手中的毛笔蘸着普通墨汁,却在苏绾的指导下,将 “永字八法” 的笔势融入发艺的意念中。她此刻脸上的桃晕未散,眉眼间带着专注的神情,温婉中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一横如勒马,一竖似悬针,她不仅是在练字,更是在体会笔尖灵力流转的细微差别。

偶尔,她会尝试用墨笔在纸上画出简化的引灵符纹,感受那股与绾发时相似的力道。

傅胭瑶摊开一卷花卉图谱,结合苏绾给他们传授的《百花谱》残片记忆,仔细研究着各种花卉的形态与灵性。她素净的脸上带着思索的神色,眼神清澈而专注,书卷气中又添了几分探究的意味。

“这牡丹雍容,其灵气应是醇厚饱满,若融入香中,或可固本培元;这兰花清幽,灵气应是绵长坚韧,或许能助凝神静气。” 她一边低语,一边在纸上勾勒着花卉形态与香方配比的关联,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这般沉浸于功课的日子过了数日,苏绾心中的疑虑却日益加深。

她清楚记得前世看过的那些修仙故事,修炼者往往需寻灵气充沛、清静无扰的洞天福地,方能事半功倍。

可绾香楼地处都城最繁华喧闹之地,窗外整日车马喧嚣,楼内亦是丝竹不断、人声鼎沸,她们四人的修炼却异常顺利,灵力增长之快,远超她的预期,心神也极易沉入宁静,仿佛外界的嘈杂都被隔绝在外。

“太反常了,” 苏绾在一次功课间隙对三人说道,她此刻刚结束修行,脸颊泛着健康的红晕,眼神明亮而锐利,“你们难道没觉得,我们在这里修炼,比预想中要容易得多?”

苏拂云闻言一怔,细细回想:“经你一说,确实如此。昨日我为客人绾发,趁机在喧闹的外厅尝试吐纳,竟也能感觉到灵力的流动,只是不如房内顺畅。” 她说话时,眉宇间带着几分惊讶,清秀的脸上满是认真。

柳月凝也点头:“是啊,往常练舞累了,精神会很涣散,可现在即便跳得满头大汗,只要静坐片刻,就能迅速凝神,这在以前是绝无可能的。” 她语气中带着欣喜,灵动的眼眸闪着光。

傅胭瑶则补充道:“我的香雾,在楼外时极易散去,难以掌控,可在我们这几个房间里,却能凝聚许久,仿佛有股力量托着它们。” 她语调平静,眼神中却带着一丝探究。

苏绾眼神凝重:“这楼里一定有古怪。”

她决定着手探查这异常的根源。

她首先梳理了已知的线索:螺子黛的异变与金色花影,梦中 “百花仙府” 的琼楼玉匾,如今这楼内利于修炼的反常环境,以及四人同修时更显著的效果……

一个大胆的猜测在她心中成形:绾香楼或许存在一个特殊的 “灵能场域”,其源头可能与 “百花仙府” 有关。

探查需隐秘进行。

苏绾利用花魁的身份,以更换熏香、布置房间为由,开始了不动声色的研究。

她让傅胭瑶调制了一种特殊的 “寻灵香”,这种香对灵力流动极为敏感,外表与气味却和普通安神香无异。

在房间的不同角落点燃,她们发现香雾并非均匀飘散,在靠近墙角与地面的某些地方,香雾会异常地凝聚,甚至微微下沉,仿佛被某种力量牵引。

苏绾自己则手持螺子黛,在楼内各处游走。

在她的房间、苏拂云的房间,螺子黛会传来温和的暖意,青黑色笔杆上偶尔闪过极淡的金影;在公共区域,暖意减弱许多;而当她靠近后院那口枯井,或是一楼某处不起眼的承重墙时,螺子黛会骤然变得温热,笔杆上的金色花影也清晰了一瞬,脑中关于《百花谱》的片段信息也变得活跃起来。

她们还进行了灵力共鸣测试。

四人分别在不同房间同时进行吐纳,通过感知彼此眉间、指尖微光的强弱,以及自身灵力流动的顺畅度,大致绘制出楼内灵力场的分布 —— 她们常活动的区域,灵力明显更为活跃纯净。

为了验证是楼的问题而非自身,苏绾寻了个机会,借口为客人采买上等胭脂,带着苏拂云短暂离开了绾香楼。

在人声鼎沸的市集,她们尝试运转灵力,只觉滞涩无比,心神也难以安宁,与楼内的感受天差地别。

种种迹象都指向一个结论:绾香楼核心区域,确实存在一个强大的、利于低阶修士修炼的 “灵能场域”。

然而,新的疑问接踵而至:这 “灵能场域” 的源头究竟是什么?是人为布置的阵法,还是天然存在的灵物?它与 “百花仙府” 有何联系?布置者是谁?老鸨是否知晓这一切?为何它对她们这种 “美艺” 修炼方式效果尤为显著?

苏绾将自己的发现与担忧告知姐妹们:“此地虽利于修炼,是我们的机缘,但也可能藏着未知的风险。那股力量的源头不明,或许早已被人觊觎。我们必须尽快提升实力,同时加倍谨慎。” 她语气严肃,脸上的明艳被凝重取代。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

苏绾独自站在房间里,指尖轻抚过墙角那片螺子黛反应最为强烈的地面。她卸去了繁复的妆容,素净的脸庞在月光下更显清丽,眼神却异常坚定。

手中的螺子黛散发着温润的暖意,青黑色笔杆上,金色的花影若隐若现,仿佛与地底深处某种神秘的存在遥遥呼应。

她心中默念:“这繁华青楼之下,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这‘灵能场域’是庇护我们的港湾,还是禁锢我们的牢笼?无论如何,我都要揭开它的面纱。”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极轻微的异响,苏绾警觉地握紧螺子黛,金色花影瞬间隐去。

她望向房门,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 看来,她们的秘密修炼,或许已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