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章 第一次挫折

清晨的都市商圈裹挟着湿润的空气,陈默踱着步子踏入那座现代化的写字楼时,心跳如鼓槌敲在胸口。这片区域的新写字楼,玻璃幕墙折射着阳光,闪烁的光泽里,映出他慌张又期待的神情。这间写字楼是他踏入都市职场的第一站,即将要开启的“正式工作”生活,与他求职时脑中的“传奇职场”想象并不重合。电梯缓缓上升,金属与玻璃的碰撞声,和他紧张却急切的心跳此起彼伏。

他指尖抚平西装衣角,想象着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自信的姿态,可眼前是先要面对质检部门的初试。站在人力资源部指定的A4大小会议室门口,他抻了抻领带,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进入房间,那位叫张静的质检主管正坐在皮质的办公桌后,手里拿着资料,语气温和却带着审视感:“陈默同学,我们这次测试的‘客户需求扫描报告’,整体框架不错,但数据部分存在明显偏差,偏差率达到15%以上。” 这句话如同一柄锋利的匕首,洞穿他的信心。

陈默错愕地低下了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面边缘。“……昨天我加班到凌晨三点赶工,可能没核对清楚用户群体分类?” 他声音发着抖,试图解释,却发现自己一紧张,话都说不利落。张静将报告摊开,指尖点着数据显示:“‘北京市用户群体年龄分布’这部分,你写成了‘35 - 45岁占比62%’,实际数据是‘35 - 45岁占比64%’。这种错误的后果是我们,客户方会质疑你的专业性。” 质检部门需要员工对细节有极致把控,而他的失误,意味着第一次正式工作可能翻船。

他突然间感觉全身发冷,嘴唇发紧。“……我现在需要重新做一份?” 他问。张静挪了挪座椅,语调沉稳:“新人犯错很正常,但错误产生后需要主动承担。明天上午十点前,把修改后的报告交给我,我会准备新的数据源。” 张静的语气中带着专业感与责任感,却没给他太多安抚的余地。

空气里弥漫着尴尬与紧张的气氛,陈默此时才意识到生存压力的沉重:这份工作薪资略低于求职时预期的7500元,房租即将到期,还有购车计划,失误可能导致无法续约,连房租都无法保障。他攥紧口袋里的毕业纪念卡,上面的“2015 - 2020”年份闪着光,此刻却带着沉重的重量。

走出会议室,他望着来时的路,此刻的都市繁华在他眼中都带着疏离感。他回到工位,打开电脑,电脑屏幕上的错误提示像刺一样扎在心头。“数据偏差,错误率过高……明天要如何向张主管解释?” 他努力回忆昨天的操作,心潮难平:“是不是自己太急于赶工?这样的失误,是否会对未来的职场生涯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当天下午的工位,他陷在电脑前,台灯的光线打在他的肩头,周围没有同事,只有自己深思。他想起上学时,即便犯了错,也会有老师喊“没关系,再试一次”;可现在面对上级的批评,面对细节错误引发的生存恐惧,他陷入了对未来的迷茫。他知道,自己这一步错,可能就会追悔终身——这是工作的起点,未来好难盼。

晚上下班时,他慢吞吞走出写字楼,路灯将属于都市的暮色铺开在脚下,他望着来时的方向,心里浮起一片压抑的阴影。接下来的路是继续在都市里挣扎,还是在挫折中寻找转机?他望着来来往往的豪华轿车,想象自己无法进入的那一端,胸中的挫败感更甚。他在思考:“如何才能从这次挫折中站起来?”

回家后,他坐在书桌前,点开电脑查看报告,字里行间都是昨天可能的疏忽。妈妈打来电话的提醒铃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儿子,今天加班啊?” “嗯,但今天遇到点失误……” 他声音里的疲惫,让母亲女性的担忧浮现。“这遭吧,明早重新做吧。” 电话里母亲的安慰,让他心里疼得更深。他想起自己的家,父亲的因病离开,母亲的艰辛,自己如今在都市打拼,却在挫折中挣扎。

第二天一早,他比平时提前了十分钟到公司。写字楼里已经亮着暖黄灯光,他走进会议室,看到张静已经在那里等候,桌上摆着新的数据源。张静笑着示意他坐下:“昨天我整理好新的数据源,怕你赶不及,所以早上让你先看看。” 谈话间,陈默望着主管手中整理好的资料,紧张感瞬间被希望替代。这次错误,或许能成为他学习的契机。

他坐下后,迅速查看数据位置,把这些数据与昨天错误的对比映入眼帘,他内心如鼓槌敲打,却这次他主动来觉察问题。他取出本子,把数据逐个核对,每一个数据点都在他眼前变清楚,他心里暗暗坚信,这次一定能做对。每一次扶正报告上的数据点,对他而言,都是进步的里程碑,也是挫折后的重生。

当他把修改后的报告交到张静面前时,她翻看着报告,微笑着点头:“这次的数据虽然,但我能看到你认真了。” 这句认可像一束光照亮了他的内心雾霾,让他感觉挫折后的重生。这种成就感让他坚信,之后还有许多挑战等待他。可就在这份被认可的瞬间,他内心深处又泛起一丝担忧:“这份工作能持续吗?自己的职业方向是否清晰?”

当天晚上,陈默走出写字楼,看着河边路边的烟火,仿佛离他的生活有些遥远。他望着自己的影子,心上那块悬着的石头,随着松动却又担心。这次挫折是职场生涯第一次重击,可他已经开始了解,自己在都市里要活的刚性。

这次的挫折、生存压力与内心的迷茫,并没有让他消沉,反而让他的职场意识变得清晰。他已明白,在都市里的职场人生,不会光是“成功报道”,也会遭遇“失败与纠正”,但他准备着。而当第二天的大幕展开时,他将带着这次挫折后的成长,带着对职场挑战的新认识,与下一章的故事再续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