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总陷入一个困惑:身边认识的人个个在社会上有分量,是现实里真正的圈层上层,绝非抖音里空谈的“顶流”。可奇怪的是,我明明混在这样的圈子里,却始终摆脱不了贫困,连像样的收入都赚不到。
那段日子我卡了四五年——你没听错,是扎扎实实的四五年,一年365天,天天在这种迷茫里打转。我想不通为什么,也没人能给我答案,直到某天深夜坐在路边吃烤串。
烤串师傅站在炭火炉前,手里的签子翻来翻去,每烤好一串递出去,就有人递来3块、5块的钱。他的动作没停过,收钱的动作也没停过。那时候我心里还暗笑:我混的圈子,可比他这烤串摊“高级”万倍。可看着他手里不断递接的钱,我突然懂了——人要跟“给你钱的人”玩。
这不是说要盯着小钱攒,而是要明白:能给你带来收入的关系,才是能让你往前走的关系。就像直播打赏,放在八年前我是绝对看不上的。那时候觉得“星星棒棒糖”这种小礼物不值一提,可现在回头看,恰恰是这种“给你钱”的互动,才是最该抓住的。
你得每天跟给你钱的人打交道,不管钱多少,只要对方愿意给,就是对的方向。这道理说起来简单,可真要想透,不少人得用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人生去悟。有人说“利益交换是核心”,说得太对了——没有实际的价值互换,就算混进再厉害的圈子也是徒劳,最后只能一场空。
什么是“对的人”?给你钱的人就是对的人;什么是“错的人”?不给你钱的人就是错的人。这话听起来直白,却藏着最实在的逻辑。就像一只小猫,就算天天跟老虎待在一起,跟老虎吃饭聊天,可老虎不会分给它食物。小猫再觉得“混进了老虎圈”很厉害,饿肚子的时候也只能承认:没用。
对普通人来说,现在能看到的机会里,抖音算一个。这平台像一场财富再分配,要是你觉得自己不算普通人,那这话当我没说。但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得抓住这种能直接收到“钱”的地方。
说到钱,有个更关键的点:钱有两种属性——既能轻松赚到也能轻松花掉,也能难赚到却容易花掉。所以手里有了钱,最该做的是“别乱花”。所有支出都该花在“能让你再赚到钱”的地方,这才叫花在点子上。
年轻人要是能早点懂这个,未来肯定差不了。比如有人纠结“该不该给亲戚花钱”“要不要为感情花钱”,答案其实很简单:别花。钱要花在生意上,别花在情绪上。等你把钱都花在没回报的地方,兜里空了,就很难再站起来了。
不是所有人都能白手起家,这里面藏着运气。就像孙悟空,要是没赶上唐僧西天取经,别说被压500年,压50亿年也出不来。普通人本来就处处是牵绊,要是脑子里的“赚钱逻辑”还错了,再缺一点运气,就更难往前走了。
其实很多人赚钱的时候,都没搞懂钱是怎么来的;等钱没了,才想起花钱报课学赚钱。有意思的是,真正愿意在学习上花钱的,往往是曾经赚到过钱的人。他们辉煌过,才知道知识能变现;而一直没赚到钱的人,大多不明白知识有价值——这不是贬低,是事实。
要是从没赚过钱,现在想通过学习改变,就得靠点运气:得选对老师。因为没走过那些路,根本分不清老师讲的是干货还是泡沫,这就是互联网里常说的“韭菜”——没辨别能力,只能跟着别人走。就像没见过老虎的小猫,遇到个自称“老虎”的,就觉得是大哥。
有人问:“合伙人有钱,却总干涉直播,不相信我,还想利用我铺路,这是什么心理?”说白了,就是两个“小白”凑到了一起。就像两个小孩搭积木,谁也没经验,自然容易互相较劲。
其实做生意的逻辑很简单:你做成了,就不会缺钱;没做成的时候,才会觉得“投资方很重要”。可等你把事情做起来,像种子破土长出芽,钱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天使轮投资为什么存在?因为你还是小白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手里的事有多大潜力。懂行的人趁着你不懂,用钱吸引你——等你明白过来,早就不需要他了。
就像给结过婚、有孩子的人卖“星座课”,他大概率不会买;但给刚谈恋爱的年轻人卖,就容易成交。给已经把账号做起来的人推“剪辑课”,他不会要;但给刚入门的小白推,就有市场。没做成事的时候,投资人才有机会;做成了,你就成了别人想攀附的人。
这些话,没经历过的人听了多半懵。就像让中年人去考985,他上有老下有小,哪有心力?可要是没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就容易接受——人总是在“不懂”的时候,才愿意抓住眼前的机会。
再举个例子:调料该卖给谁?肯定是不会做饭的人。会做饭的人知道,一道菜好不好吃,不全靠调料;但不会做饭的人,总觉得“买对调料就能做好菜”。赚钱也是这个道理:要做“降维”的事。
谈过恋爱、结过婚、甚至离过婚的人,再去跟刚接触感情的小白打交道,就像老手对付新手,太容易了。这就是“降维打击”——你经历过,对方没经历过,你自然能占据主动。
为什么有人觉得赚钱难?不是能力不够,是选错了方向。换个“你能降维”的人群,可能立刻就赚得盆满钵满。要知道:自我成长和赚钱是两回事,但成长能让你拥有更多“降维”的资本。你见过的、学过的、经历过的,都会变成你的底气,让你能对接更广泛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