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5
不知何时起,
陆远成了我和姜雪宁话题里绕不开的名字。
是陆远指出了姜雪宁方案中一处致命的结构隐患。
是他第一次在联合竞标中分数压过姜雪宁。
又或许,是两人第一次代表学院出征国际竞赛,
既针锋相对,又配合无间,
包揽金银,载誉而归。
祝贺两人的海报在学院公告栏贴了整整一月。
那个我从未真正放入眼里的陆远,
正一寸寸蚕食我在姜雪宁世界里的空间。
直到毕业季。
姜雪宁对我说:
"顾言,我想去星河。"
那时我们已因陆远有过数次不快,冷战未消。
但我依然支持她。
"好啊,你值得最好的。"
后来我才知道,
星河不是她的梦想,
是陆远的。
在她拿到那个珍贵的伴侣名额那天,
她亲口对我说:
"顾言,星河是陆远梦寐以求的起点。这个机会,他比你更需要,让给他吧。"
此刻,看着姜雪宁与陆远并肩而立。
两人身上有着相似的精英气场与专业沉淀。
比起七年前,
他们的默契似乎更深了。
尤其是陆远。
在与我对视的刹那,
手臂极其自然地穿过姜雪宁的臂弯。
"顾言,回来了?怎么不提前说一声?"
他眼底的不安早已褪去,
换上我陌生的客套与隐隐的优越感,
带着一丝不动声色的宣示意味。
这些年我在国外,
并非两耳不闻。
初离国那两年,
关于姜雪宁和陆远的消息仍会零星传来。
他们一同进入星河,
分在同一个王牌项目组。
两人延续了校园时期的辉煌,
在国内外设计大奖中斩获无数,迅速晋升。
旁人盛赞他们是珠联璧合、并肩前行的业界佳话。
多么讽刺。
从前,这些词也是用来形容我和姜雪宁的。
只是换了天地,换了人间。
我不在姜雪宁身边之后,
与她匹配登对的,另有其人。
不由想起陆远曾对我说过的话。
"你不过是运气好,和她一起长大罢了。"
"若起点相同,站在她身边的,未必是你。"
当时嗤之以鼻。
如今看来,
他没说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