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夏天闷热得像一个巨大的蒸笼。张鹏抹了把额头的汗水,盯着电脑屏幕上又一次被拒绝的邮件——这是本周第七家婉拒投资的风投机构。办公室的空调坏了,十二平米的创业空间此刻像个桑拿房。
"又一家pass。"王志远瘫在折叠椅上,T恤后背湿透了一大片,"说我们的职业信用平台'市场教育成本太高'。屁话!不就是嫌不够性感吗?"
张鹏合上笔记本电脑,走到窗前。窗外是深圳湾璀璨的夜景,高楼大厦灯火通明,与他们这个蜗居在创业孵化器的小团队形成鲜明对比。三个月前,他们满怀憧憬来到深圳,以为凭借港大的光环和扎实的商业计划,融资会水到渠成。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我们可能真的选错了方向。"张鹏轻声说,"企业端的销售周期太长了,我们撑不到盈利那天。"
王志远抓起桌上最后一块饼干塞进嘴里:"那怎么办?转型做C端?搞个'职场LinkedIn+区块链'?"
张鹏摇摇头。这个问题他已经思考了两周,始终没有头绪。手机突然震动,是陈国豪教授的信息:"明天下午三点,带你们见个人。深圳湾一号,穿正式点。"
"陈教授要介绍投资人?"王志远凑过来看信息,眼睛一亮,"深圳湾一号!大佬啊!"
张鹏却没那么乐观。过去三个月,他们已经见过不下二十位"大佬",每次都是满怀希望而去,失望而归。但他还是回复了确认信息——至少陈教授的面子不能驳。
第二天,两人穿着租来的西装走进深圳湾一号豪华的会所。电梯直达顶层,开门便是一个巨大的无边泳池,碧蓝的水面与远处的海天连成一线。
"张鹏!这边!"陈教授在不远处招手。他身旁坐着一位五十出头的中年男子,穿着休闲polo衫,却自带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场。
"苏明成,我的老同学。"陈教授介绍道,"新能源领域的老兵,现在做投资。这是我跟你说过的两个年轻人,张鹏和王志远。"
苏明成锐利的目光扫过两人,微微点头:"陈教授说你们在搞区块链应用?"
接下来的半小时,张鹏详细介绍了职业信用平台的构想和技术架构。苏明成听得很认真,不时提问,但表情始终高深莫测。
"想法不错。"听完后,苏明成放下茶杯,"但你们考虑过盈利模式吗?企业为什么要为这个买单?"
张鹏早有准备:"节省HR成本,降低用工风险..."
"太间接了。"苏明成打断他,"企业只为两样东西买单:要么能直接增收,要么能防止重大损失。你们的方案两者都不沾。"
王志远忍不住插话:"那您有什么建议吗?"
出乎意料,苏明成笑了:"直性子,我喜欢。"他站起身,"跟我来。"
一行人来到隔壁会议室,墙上挂满了各种专利证书和技术图表。苏明成指着其中一幅电池结构图:"知道这是什么吗?"
"锂离子电池?"张鹏猜测道。
"对,也不对。"苏明成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这是我们投资的新型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提升40%,成本降低一半。"
他转向两个年轻人:"知道为什么给你们看这个吗?因为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已经红海了,但在实业领域,尤其是新能源赛道,几乎空白。"
张鹏脑中突然闪过一道光:"您是说...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新能源产业?"
"聪明!"苏明成赞许地点头,"比如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溯源,碳足迹追踪...这些都是万亿级市场,而且政府大力支持。"
离开深圳湾一号时,张鹏的思绪如潮水般翻涌。苏明成没有直接拒绝他们,反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将技术与实体产业结合。这个方向他从未认真考虑过。
"感觉怎么样?"陈教授在电梯里问。
张鹏诚实地说:"既兴奋又迷茫。我们对新能源几乎一无所知。"
"那就去学。"陈教授拍拍他的肩,"苏总下周在会展中心有个新能源展会,建议你们去看看。"
回到闷热的办公室,张鹏和王志远连夜研读了所有能找到的新能源行业报告。凌晨三点,王志远趴在键盘上睡着了,而张鹏却越看越精神。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他眼前展开——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电动车革命...每一个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第二天下午,张鹏独自来到华强北电子市场。他想亲眼看看新能源产品的终端销售情况。市场里人声鼎沸,各种电子元件、充电宝、电池琳琅满目。在一个不起眼的摊位前,他停下了脚步。
"老板,这个充电宝多少钱?"
"八十,容量两万毫安,支持快充!"摊主热情地推销。
张鹏拿起那个印着某知名品牌logo的充电宝,手感轻飘飘的,与正品明显不同。"能拆开看看吗?"
摊主脸色一变:"不买别乱动!"
正当张鹏准备离开时,市场另一端突然传来骚动。浓烟从一家店铺冒出,有人大喊:"着火了!充电宝爆炸了!"
人群瞬间混乱。张鹏随着人流撤到安全区域,看着消防车呼啸而来。事后他才知道,这是一起因劣质充电宝自燃引发的火灾,所幸无人伤亡。
回办公室的路上,张鹏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火灾场景。突然,一个想法击中了他——如果能用区块链技术追踪每一块电池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数据,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不就能有效防止劣质产品流入市场吗?
"志远!我们有方向了!"他一进门就大喊。
接下来的一周,两人几乎足不出户,疯狂研究电池技术和区块链的结合点。王志远负责技术架构,张鹏则深入分析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他们发现,现有电池管理系统(BMS)只监控实时数据,缺乏全生命周期记录,而这正是区块链的强项。
"我们可以开发一个'区块链+BMS'的混合系统。"王志远兴奋地解释,"每块电池从出生到退役的所有数据都上链,不可篡改。厂家、商家、消费者都能查询,但无法修改。"
张鹏进一步完善:"不止防伪溯源,还能优化电池使用。比如电动车二手交易时,买家可以准确知道电池衰减情况..."
周五晚上,他们带着初步方案再次见到苏明成。这次会面持续到深夜,苏明成不仅提供了行业内的关键联系人,还当场承诺提供五百万元天使投资,条件是团队必须补充电池技术专家。
"你们找到了金矿。"送他们出门时,苏明成难得地露出笑容,"新能源+区块链,这是未来十年的风口。"
回程的出租车上,王志远兴奋地计算着五百万元能支撑多久,张鹏却望着窗外闪烁的霓虹出神。这个转折来得太突然,从企业服务到新能源,几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想什么呢?"王志远捅了捅他,"该给公司起个响亮的名字了!"
张鹏回过神来:"就叫'链储科技'吧。区块链赋能储能产业。"
"ChainPower...不错!"王志远已经开始设计logo,"明天我就去注册域名!"
公司有了名字和方向,但挑战才刚刚开始。首要任务是招募电池技术专家。张鹏在各大技术论坛发布招聘信息,却连续两周无人问津。要么要价太高,要么对初创公司缺乏信心。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陈教授再次伸出援手:"深大有个新能源实验室,负责人是我老友。下周他们有场学术报告会,你去碰碰运气。"
深大新能源实验室的报告厅座无虚席。张鹏坐在角落,认真聆听每位学者的分享。最后一位演讲者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教授,题目是《锂离子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的挑战与机遇》。
"现有评估方法存在滞后性..."讲台上的男教授声音清亮,"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引入更多早期特征参数,建立预测模型..."
张鹏如获至宝。这正是他们系统需要的核心技术!报告结束后,他立刻上前自我介绍,并简要阐述了"链储"的构想。
"有意思。"年轻教授推了推眼镜,"我是梁志远,和你们王同学同名不同姓。"
咖啡馆里,三人聊到打烊。梁教授对区块链技术很感兴趣,但也直率地指出了张鹏方案中的技术漏洞:"电池数据上链没问题,但如何确保采集的数据本身是真实的?这是个信任链的起点问题。"
这个问题正中要害。张鹏沉思片刻:"可以在芯片层面做加密认证,就像比特币矿机那样..."
"有道理!"梁教授眼睛一亮,"我有个学生正在做相关研究..."
凌晨一点,三人已经画满了一叠餐巾纸。分别时,梁教授虽然没有立即答应加入,但同意担任技术顾问,并推荐了他的得意门生——正在德国做访问学者的电池专家。
有了梁教授的背书,团队建设突然顺利起来。一周内,他们面试了五位电池工程师,最终选中了一位有十年动力电池经验的老师傅刘建国。与此同时,王志远也成功说服他在港大的学弟——计算机天才赵小飞加入团队。
八月初,"链储科技"正式搬出了创业孵化器,入驻深圳科技园一间像样的办公室。苏明成的第一笔投资款到账后,张鹏给团队买了五台顶配电脑和一套测试设备,剩下的钱精打细算地留着发工资。
公司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张鹏站在白板前,画下了未来半年的路线图:"第一阶段,开发原型系统;第二阶段,找电池厂合作试点;第三阶段,量产推广。"
"老板,咱们具体做啥产品啊?"刘建国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问。这位四十多岁的电池老兵是团队里最年长的成员。
张鹏早有准备,拿出一个拆开的充电宝:"就从这玩意开始。我们要做全世界最安全的充电宝,每一块电芯都可溯源,健康状态实时监控。"
"然后呢?"年轻的赵小飞追问。
"然后..."张鹏指向窗外深圳湾对面隐约可见的电动车工厂,"我们要让每一辆电动车、每一块储能电池都用上我们的技术。"
会议结束后,张鹏收到林晓雅发来的视频请求。自从上次在香港分别后,他们保持着每周一次的通话习惯。屏幕上的林晓雅背景变成了一间病房,她看起来疲惫但依然美丽。
"爸爸的病情稳定了。"她轻声说,"你们公司进展如何?"
张鹏兴奋地分享了最近的突破,包括苏明成的投资和新团队的建设。林晓雅听着,眼中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我就知道你能行。"她微笑着说,"从县一中那个帮同学省钱的男孩,到现在改变能源行业的创业者...张鹏,你正在改变世界。"
这句话让张鹏心头一热。改变世界?他还没敢想那么远。此刻的他只希望能做出第一个产品,让公司活下来。
"你呢?"他转移话题,"瑞士的生活怎么样?"
林晓雅的笑容淡了些:"很安静,适合思考。爸爸希望我留下来...接手家族基金的部分工作。"
张鹏听出了弦外之音:"那...相亲的事?"
"推迟了。"林晓雅迅速回答,然后犹豫了一下,"张鹏,如果...我是说如果,我将来回国加入你的公司,你会接受吗?"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张鹏心跳加速:"当然!随时欢迎。但是...你父亲同意吗?"
"他会的。"林晓雅的眼神突然变得坚定,"只要我能证明你的公司比那个世交子弟更有前途。"
视频结束后,张鹏站在办公室窗前久久不动。夜色中的深圳灯火辉煌,每一盏灯背后可能都是一个正在奋斗的创业者,一个试图改变世界的梦想。他现在也是其中一员了,不再是为生计奔波的寒门学子,而是肩负着团队期望的创业者。
桌上摊开着新产品的设计草图,张鹏拿起笔,在角落写下:"改变世界,从一个安全的充电宝开始。"
他知道,这条路注定崎岖,但此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新能源与区块链的结合,或许真的能创造出一个更安全、更透明的能源未来。而他要做的,就是带领这支小小的团队,迈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