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回到大唐。

江言一早便带着几人直奔长安城。

到了长安城,也没有回食为先,而是直接去往东市,中山王府。

王府的门牙见到江言的马车,急忙出来迎接。

他们这些下人也不用李承乾的特别嘱咐,也知道江言与自家太子关系匪浅。

进到王府。

管家迎来,禀报道:

“郎君在此稍候,太子正在书房跟随夫子学习功课。奴这就去禀报。”

江言摆手,道:

“不用了,我就在此候着便是。等太子下课后,你们再去禀报。”

管家领命去了。

江言也无所事事,吃了几口下人上的糕点,觉得不合胃口,而旁边放的姜茶,他实在喝不习惯,索性一口未沾。

等了个把时辰。

这时,大殿外面,一个身穿长袍,戴着冠帽,留着胡须即将步入晨昏的男子从殿外走过。

男子见到坐在殿中的江言,眼神中透着疑惑,但也没有进殿招呼。

跟着一位门房,直接离开了。

江言问道身边陪侍的婢女:

“那人是谁?”

婢女施礼道:

“启禀郎君,那是教授太子学问的夫子,孔颖达夫子。”

江言听后,心里明了,原来这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孔颖达啊。

既然夫子都已经离去了,那李承乾想必很快就会过来。

江言招呼自己带过来的几位工匠。

让工匠把带过来的铁炉直接在大殿内安装上。

王府的下人,见到工匠在大殿内攀高爬低,敲敲打打。

心里都很疑惑,这是在干嘛?

但都知道江言与太子的关系,也没人敢上前阻止。

在一片敲敲打打声中,李承乾接到下人的通报。

满面春风的走进殿来。

看到忙碌的几位工匠,和在一旁指手画脚的江言。

脸上并没有因为江言未经自己同意,就在自家的大殿内动土,而感到不高兴。

“江大哥,这是做什么?”

江言扭头看见站在身旁的李承乾。

李承乾瞪大眼睛,看到工匠爬到横梁上,将一根根铁制的铁皮管沿着横梁连接在一起,直接伸向殿外。

而铁皮管的另一端连接在一个四四方方的器物上。

“等会你就知道了。”

江言卖着关子,没有急于回答。

煤炉和管道很快就安装完成。

江言将炉内放入易燃的柴火,然后引燃,待柴火烧旺后加入黑色的煤块,煤炉的上面放置一个铁制加满水的水壶。

炉内的火焰越烧越旺。

透着寒意的大殿内,慢慢升起暖意。

“怎么样?觉得如何?”

江言突如其来的发问,李承乾没有反应过来。

“什么?”

见到李承乾不解的神情,江言解释道:

“我说的是有没有感觉到一股暖意?”

李承乾认真的感受一番,特别是靠近煤炉,明显能够感觉到一股股热浪袭来。

身上也感觉到一股燥热。

“嗯,比起刚才暖和了许多,我现在都感觉身上有些燥热。”

李承乾边说着边将身上的皮袄脱下来递给下人。

然后又疑问道:

“江大哥是特地给小弟送来这造型特殊的暖炉吗?只是刚刚江大哥拿着那黑色的石块又是何物?”

江言坐回椅子上,品了一口茶点,笑着说道:

“这是我刚刚制作出来的铁制煤炉。如今这冬天来了,即使是大户人家,屋内若是不烧木炭,也是冻死人,更不用说那些忍饥挨饿的穷苦百姓了。

至于那黑色的石块,正是我今日来找你的原因,那石块其实是煤炭。”

李承乾听后,心里一惊,煤炭他虽然没有见过,但也知道煤炭烧过之后,会发出毒气。

“江大哥,某听说煤炭烟气很大,而且有毒。”

“你说的没错,煤炭直接燃烧的确烟气很大,但经过我的处理,已经改善了,你看,现在这煤炉烧了有一会了,可见屋内有烟气?”

李承乾看向煤炉,又沿着煤炉绕了一圈。

的确如江言所说,这煤炉没有过多的烟气,即使有一些,也从铁皮铁管里排向了殿外。

这新鲜的东西激起李承乾的好奇心,他不停的来回观察,江言接着说道:

“至于这毒气嘛,那一根根铁皮管其实已经将毒气排到了屋外了。”

“江大哥,那这个装水的铁壶是做什么的?”

李承乾指着水壶问道。

“这是煤炉的另一个用处,如果只是为了生火取暖我觉得太过浪费,所以做成炉灶的形状。

这不仅可以烧水,还可以做饭。”

李承乾听后,感觉更加的稀奇,一个小小的煤炉居然有这么大的用途。

“那江大哥,这煤炉还有其他的好处吗?”

江言说道:

“有,你看到的那个黑色煤石,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比起木炭,更加的耐烧,只用睡前添加一点,便可以烧上一夜。”

李承乾似乎想到什么,提溜着眼珠子。

“江大哥是想将这煤炉出售给百姓?”

可看着铁制的管路,又有些失落。

“但是普通百姓怕是买不起吧?”

江言笑了笑,道:

“谁说我要卖的是煤炉?我真正要卖的是煤石。

煤炉也只是为了展现它的用途,普通百姓可以用泥土造出同样的东西。

如今长安城天寒地冻,但是富商把控着木炭,木炭价格已经是百姓无法承受的了。百姓忍饥挨饿,如此下去,这个冬天怕是要不知死多少人。”

说到此处,江言面露忧愁,李承乾稚也是皱着眉头。

“但世人只知煤炭烟气大,有毒,却不知道它真正的用处,而且煤炭资源数量极多。

我庄子的后山就有一片露天的煤矿,只要我们将煤炭采取出来,经过处理,以极低的价格卖给百姓,百姓至少也可以在这个冬天好过点。”

听到江言的建议,李承乾大喜,这种赈济百姓的事,好像正好贴合他们共济会的遵旨。

而且,若是他的父皇知道,他在为百姓分忧,必会对他刮目相看。

“江大哥,那我们该如何去做?”

李承乾有些迫不及待了。

比起天天待在书房内,跟着先生们学习那些圣人先贤的教诲,他更喜欢跟着江言做些稀奇古怪的事。

江言说道:

“嗯,先将冲子和处默叫来,我们一起商量。”

李承乾立马叫来下人,通知下去,下人也是不敢耽搁,领命去了。

不过一会儿。

长孙冲和程处默相继而来。

听到江言有新的计划。

长孙冲有些按耐不住,两只眼睛一直盯着江言,就等着他的计划。

程处默倒是显得淡定。

江言将煤炉的事情与二人重复了一遍。

长孙冲问道:

“江大哥有什么计划,尽管吩咐。”

江言直接说道:

“好,那咱们就以共济会的名义去办。

我负责带人开采煤矿,和运送煤矿到城里来。

冲子和处默负责在自家店铺里出售煤矿,并且教授百姓使用方法。

承乾带几个工匠去宫里,想办法让陛下和宫里的贵人也使用上煤石。”

李承乾不解的问道:

“为什么要让父皇也用上煤石?”

江言笑着回道:

“这叫名人效应,只要陛下使用了,其他人才会争着去用,这会让我们出售煤矿更加的顺利。

至于所得利润按照之前的分配。”

“哦”

李承乾不懂什么是名人效应,但后面的话,他大概理解是什么意思了。

几人都不是墨迹的性子,既然任务安排下来了,都急忙去忙活起来。

江言也带着人回村。

他需要组织人继续采矿洗煤,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