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上回说到,楚灭属国,逞兵威于陈宋齐三国,宋国三年无兵事,专注富国裕民,整理军备,联盟秦晋,往来吴国。

越明年(公元前633年),楚王复起兵,裹挟陈、蔡、郑、许诸国,合兵攻宋,过郑而至宋境。公子子御撤离涡河沿线,迁徙民众,转移财货,退返商丘。

其时,农物已获,野外无得,楚军粮秣,皆自郑出。楚成王芈恽驻申地遥控,派申叔侯守穀邑以制齐,遣令尹成得臣攻宋。

宋襄公以商丘城防委托目夷,自居宫中。目夷召众卿议,先言道:“自去岁,齐鲁起战至今,吾宋不得安宁。数年间,楚成王覆灭周遭,清除隐患,纠结属国,北上攻伐,称霸之心,昭然若揭。郑蔡陈许,为虎作伥;其势众,非一国可当,诸卿何解?”

大司马公孙固先言:“楚国,屡屡耻辱于吾,国弱言微,自当奋起,有以争斗,正吾身而求注目,使不再轻启祸端。”

太宰孔仲尼言道:“然也,正名事顺,外敌不再来,而后内富民而启教化,施仁政而教礼仪,治国彰世。”

司寇墨翟拜曰:“四载以来,襄公以身作则,择贤任能,节用富国,经济利民,祥瑞显于国,民颂播于道,鬼赞神佑,非他国可以伐之。战之不祥,必降祸端于楚,君必不寿而将则有厄。”

司城公子荡附言:"四载以来,司空所事,皆农田水利、粮仓及道,都城宫室并不得修缮,太宰及司寇居府不得营建。节用奋强,襄公表率也,民心可用,此战必胜。"

司徒公子麟续言:“然也,四载以来,得赖众卿,农工商士皆繁,财物丰足。人乐其享,国得其安,兵得其盛,城得有固,此战,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战则必胜,定扫楚之骄横。”

右师公子郑起言:“众志成城,事可以矣。然楚之北上,损我其小,害晋者大;晋者,北之大国,地广人稠,新近扩军,又有礼于周,自不甘西北,必过河而扬名中原;吾宋已盟晋,楚亦以此起衅,自应请援。”

有以商定,宋遂遣使,求援晋国;留大司马公孙固召上中下三军守商丘;遣新军南下,匿于彭城,会水师及象师,遣使约吴,择机而动;孟渚泽之门官,大部藏匿农庄,余叁仟以襄公近卫之名,由司寇墨翟领反商丘,以为助战;司徒公子麟尽出府库之器,分发百工所产,粮草辎重、兵戈甲盾、舟船车马,登记造册,各有领用;另召公卿私兵,发都城民众,各分其职,分段而守,待恶楚来临。

且说宋使至于晋,言楚盟军来袭而求晋援手。其时,晋国亦在扩军,成三军而任将佐,革车阵而练战术,厉兵秣马,以求争霸中原,见宋使求援,正中下怀,遂允之。

待宋使去,晋文公朝议,因楚成王裹挟众诸侯北上,兵力强众,且楚王曾有恩于文公,故不欲直面交战,徒承其伤。遂商议定策:秦齐二国,与楚近期皆有兵戈之争,联秦齐以为盟;另以无礼于文公为名,攻楚盟之曹国,迫楚国解宋围;如此,既阻楚扬威中原,亦以救急扶危之誉,为诸侯伯始。

秦因晋盟,及宋之重赂而允之,齐因穀邑之失利亦有意,三家即盟,约以会期。晋文公遂去信卫国,借道以攻曹。卫国初前,亦曾无礼于晋文公,现因楚卫曹之盟,固拒之。

晋文公遂起三军,过河而攻卫,先克五鹿,继而移军敛盂,齐昭公率军来盟。卫成公因失地,及齐晋东西盟而击卫于中,遂亡襄牛地,求救于楚。其时,晋中军主帅卻毂卒,文公以先轸取五鹿地而任之中军将。

卫成公既亡,晋文公遂攻曹,于公元前632年春破陶丘而俘曹共公。至此已达出军规划,乃驻军观楚之动静而后动。

另说,楚盟军围宋都商丘,期望破城而震慑诸侯,以始中原霸,进而问鼎周室。然宋以司马公孙固并司寇墨翟,领军守城,数月不得克。因成得臣性情暴虐,公孙固遂屡挑衅,激其怒气,遣徒兵蚁附攻城,以墨家之城防器械阻杀之,伤亡者重于预期。成得臣怒,然伤者众,不甘放弃,遂陈兵城下,围城待晋救至,并耗宋国屯粮而待可攻之机。

待闻晋攻卫而不南下救宋,楚成王乃明晋国意图,然而宋都急不可下,卫国危于眼前,遂分兵而行,亲自领军救卫,留成得臣困宋。及至卫国,晋军已移曹地,齐秦应盟而共出兵,旋即曹都破而曹共公被俘,楚军诸小国,皆震动而有三思。

楚成王惧军队有变,遂引兵南反,并通告成得臣共退。然成得臣损兵折将,于宋都无所得,颜面无存,竟拒退兵,请以援军,言战必下。楚成王逆而不得,支援少许而自反,嘱咐不得直面晋军。

成得臣久攻不下,加之楚盟卫曹,贰国皆灭,遂且使见于晋文公,言以卫曹复国而换宋都解围。文公依先轸意见,允之,然暗胁卫曹二国,与晋明盟而畔楚,并扣成得臣使臣,使不得反。成得臣怒而兴兵,解宋都之围,并楚王之援兵,帅军见文公于曹,双方对阵。

晋文公以楚王昔日礼待,践诺退避三舍,至卫之城濮,楚军追击对峙。时晋柒佰乘而楚盟军仟伍佰乘,大小强弱之势显矣。(时楚以陈蔡联军为右军)

公元前632年四月,双方战城濮,楚溃左右军而败北,撤反回师,双方战歇,成得臣自刎以谢。

待得战毕,卫虽得以复国,然沦为晋之附庸,割卫五鹿、敛盂、城濮叁城,归晋所有,卫君怒而不敢言,因楚反不得援,迫而允之,晋遂得有河南地。

待得宋都围解,宋襄公有以筹划,遣公孙固帅上军,北上助晋,协力抗楚。

及宋军北上,城濮已战毕,襄公遂遣公孙固见晋文公,以昔日私交而暗晤,复以宋国工盛商富之名和水陆地理之利而劝说晋文公,欲租赁叁城,陆通晋宋,比邻而居,以为互助;欲通行晋地物产,行于鲁吴,更及淮泗,增利而资助晋国扩军。文公思而允之,然仍驻军以正名。至于曹国,经此役而益衰,宋上军北上,陈兵于曹县边境,欲有图谋。

另说成得臣解围宋都之时,司寇墨翟出商丘而至彭城,与公子王臣遣使吴国,约期出兵,以击徐国及淮夷诸国。

宋以水军三师,象军一师,门官叁仟合为一军,以数年往来商人为向导,突袭徐地睢宁,顺流东去,续攻娄林,徐国遂灭而后人四逸。吴国车乘水兵,沿淮水扫荡诸淮夷小国,历贰月而止。至此,宋得徐国之地,吴得钟吾等东夷部分领土,二国相邻,吴更近鲁地。东南新地,嘱公子王臣统辖,墨翟自带门官反商丘。

如此一来,宋东南地,连通彭城及睢宁,联系丹水及睢水,转运固守,转圜有余。吴则北上扩地,临淮泗间,强军富国,壮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