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令听着周围人们的交谈声,愣在原地,我去?直接传送到了修仙报名现场?这么刺激的吗?
看着周围一个个望子成龙、想着鲤鱼跃龙门的人们,王令不禁摇了摇头,怎么跟地球高考一个样...
24小时的时间很是充裕,王令从旁人口中了解了一下规则,先报名,然后查看根骨、修为、当场就能决定是否能被道教所选定。
在排队报名的时候,王令与周围的人聊了起来,“哥们,为啥这么多人来报名道教啊?别的宗门不收人啊?”
被问之人露出不屑的神色,“整个幻界,道教为尊!道教选不上的,才会考虑去其他宗门碰运气。”
有一人笑道:“别听他吹牛逼,隐秘世家招的那是门客,能像道教这般面向整个幻界培养年轻人的教派,真的不多见,你没见有好多的洋人都不远万里前来报名碰运气?”
王令摸了摸下巴,小心开口道:“道教...很牛逼?”
两人同时露出了看白痴的神情看向王令,“整个幻界只有两位尊者境神仙,都在道教,另外一人可抵一国战力的主宰境大佬,道教有足足11位之多!你说牛不牛逼?”
“...牛逼!”
王令咽了口唾沫,再次开口问道:“考官是什么境界的强者?”
“我们现在所处的翠云山,是道教黄门道场,面试官是传说中的通窍境3级强者,到时一定要恭敬啊!”
“修道一共有多少级啊?”
“你莫不是个小白?什么都不懂纯来碰运气的?修道者入门后分1到9级,渡天劫后成为主宰,主宰之上的尊者,玄之又玄,那是陆地神仙了,不是我们该考虑的。”
王令心思急转,啧啧,我现在的聚气境只是入门而已,往上还有9级!9级之上还有主宰!主宰之上还有尊者!妈呀,修到尊者境的,莫不是都是几千岁的老怪物?
不知不觉间已经排到了报名处,一个道士打扮的年轻人面无表情对王令道:“报名费800元。”
我擦!
王令彻底惊了,我尼玛,参加个入门考核还要缴纳报名费??张嘴就是800元??按我兜里的钱收费是吧?怎么不去抢!
见王令面露难色,道士开口道:“大魏普通人每月打个工都能赚一两万,800都没有?下一位。”
“有有有!”
王令急忙从兜里掏出全身家当,肉疼的递给了道士。道士收款后递给其一张蓝色小圆卡片,正面写着1356,背面写着一个道字。
“左转排队,下一位。”
王令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排队长龙,叹了口气,默默等待。
队伍缓慢的向前蠕动,不知不觉已过去三小时,“奶奶的,才700多号,我要排到什么时候,好饿...”
这时他看见前方有一个摊位,上面写着免费补给点几个大字,顿时来了精神。
走到摊位前,看见摊位上只有简单的一次性碗筷,几锅熬好的粥,再无其他...
我擦!我说怎么没有人排队,这也太寒酸了点吧?收了小爷800块,就给点这?
奈何腹中实在饥饿难耐,王令盛了满满一大碗粥,一口下肚,还别说,真香!
一口气干了三大碗粥,其听见旁边排队的考生低声私语,“唉,你看看人家寒门考生,就这免费的粥都喝的这么香甜,我们还有什么好抱怨的?”
“就是说么,我那会花100块买的盒饭都觉得不好吃,扔了大半份,再看看人家,罪过啊!”
王令满脸黑线,也顾不得他人怎么说,先填饱肚子再说!
连喝了五大碗粥后,王令美美的打了个饱嗝,摸了摸肚子,再众人异样的目光中返回了队伍。
看什么看,你们懂个锤子啊!我的世界正在经历末世,能有热粥喝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多吃点,回去还能省一顿,唉,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呐!
又排了近两个小时的队,终于远远的望见了前方的考核现场,只见四台仪器摆放在中间,考生依次踩上,片刻后便可下来,大部分人直接被劝返,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再次向前走去。
很快便轮到了王令,只听一位道士喊道:“1353到1356号,上前登台测试。”
王令走到了最右边的台子上站定,一道光线从下到上扫描其全身,片刻后,机器亮起一个字母C。
“1353号,骨龄18,末等资质,考核不通过,原路返回。”
“1354号,骨龄17,丁等资质,前往后方进行修为测试。”
“1355号,骨龄19,末等资质,考核不通过,原路返回。”
“1356号,骨龄16,丙等资质,前往后方进行修为测试。”
只见1355号考生焦急道:“上师等等,我虽是末等资质,但我肯吃苦,修为也达到聚气后期了,请您给我一个机会,求求您了!”
道士眼都不抬,冷哼一声道:“聒噪,速速离去!下一组,1357到1360号,上前登台测试。”
王令看的是暗暗咂舌,看来只有甲乙丙丁四种资质可以继续测试,太严苛了...话说自己骨龄16,还比真实年纪小三岁,看来也是优势了。
后方的人明显少了大半,一刻钟后王令便来到一处石台前,一长须老道垂眼道:“将手掌按在石台之上,运行聚气诀。”
王令照做,不多时石台上散发出淡淡白光,老道微微点头道:“1356号,骨龄16,资质丙等,修为聚气诀圆满,可入翠云山修行,为外门弟子,你可愿意?”
王令连忙点头道:“弟子愿意!”
老道抽出一块木质腰牌,淡淡道:“姓名。”
“王令,命令的令。”
老道在木质令牌上写下其名字,递给他道:“后面排队,一会由你们外门的师兄统一带你们上山。”
王令乖巧的道谢后,兴奋的向后方走去,不多时便看见后方有两块空地,上面各插一面旗子,一面上书内门二字,一面则为外门。
内门的空地上只有两个青年男子站定,外门空地上则有二十余人,腰间均挂着小木牌。
一位叼着一根狗尾草,看起来吊儿郎当的青年看向王令,“呦,又来了一个,人数差不多了,外门弟子,随我登山返回外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