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义奶奶的脸色有些阴沉,她缓缓地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怀疑:“这三年多来,从文同志带着两个孩子搬到我们这来,我没一次看到过文昌他们父母来过,说是姑姑照顾着,是不是亲姑还不知道呢?”
周义父亲停下手中的动作,眉头微微皱起,沉声问道:“你是怀疑他们是文清同志的私生子?”
“嗯!”
周义奶奶点了点头。
周义父亲叹了口气,耐心地解释道:“他们不是文清同志的私生子,是她大哥的孩子。文清同志的大哥是一名军人,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了。她大嫂怀着文谦听闻噩耗,早产生下了文谦后大出血而亡。文清同志一个人拉扯着两个孩子,不容易啊。”
周义奶奶听了后,眼中的怀疑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同情。她轻声说道:“那这两个孩子还真是可怜。文清同志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这日子过得真是不容易。”
周家吃饭时,气氛原本还算融洽,但周奶奶突然冒出的一句话,让整个饭桌的氛围瞬间凝固。
“我把文清同志介绍给你弟,你看行吗?”
“咳咳、咳咳咳!”
周义父亲正在喝粥,听到自家老太太的话,被呛得直咳嗽。
周义母亲赶紧放下手中的筷子,站起身,拍着丈夫的后背,关切地问:“没事吧?”
等周义父亲缓过劲来,他有些无奈地说道:“娘,人家文清同志是华清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你也不看看我小弟那高中还没毕业的学历,能配上人家吗?”
周奶奶却不以为然:“虽然她学历高,可她毕竟带着两个孩子。”
周义母亲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娘,说句难听的话,人家文清同志虽然带着两个孩子,但小弟他是真的配不上人家。实话告诉你们吧,我在财务部,我知道文清同志的基本工资,她每个月最低一百多块钱呢。她一个人的工资就快赶上我们一家人的工资了。就小弟那每个月二十多块钱,你觉得小弟真的能配上人家吗?”
周奶奶有些惊讶:“她的工资怎么这么高啊?我听说技术员的工资一般在七八十,她的工资怎么在一百以上啊?”
周义父亲解释道:“她原先的工资也在七八十,我听说她研发了几款农业工具,她现在不止在技术科,还在研发科挂了名,她现在算是领两份工资。”
周义母亲补充道:“她的每一项研发都有奖励,光现金奖励就不少于100元。”
周奶奶瞪大了眼睛:“真没想到她这个小姑娘还真厉害,那她这两份工资加起来大约多少钱?”
周义母亲压低声音说:“我说了,你可不要告诉别人,她上个月的工资是160多块。”
周奶奶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那你小弟可真的配不上人家文清同志。她那工资别说是两个孩子,就是五个孩子,也有大把的男同志追。”
周义父亲点点头:“所以说我们要有自知之明。文清同志是个好姑娘,但我们不能高攀啊。”
周义奶奶沉默了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是我太冒失了。”
清早,文清起床洗漱完,来到文昌和文谦的房间。
“文昌,起床了,天亮了。”文清轻声喊道。
文昌揉了揉眼睛,坐起来,睡意朦胧地说道:“姑姑,早。”
“早。”文清说完,转身去叫另一边的文谦:“文谦,小懒虫,起床了。”
文谦躺在床上揉了揉眼睛,迷迷糊糊地说:“姑姑,早。”
“早。”文清转身看向正在穿衣服的文昌,温柔地说:“文昌,穿好衣服后,再帮弟弟穿好衣服,我先去做饭了。”
文昌乖巧地回答:“好,姑姑你先去忙吧,我会帮弟弟穿好衣服的。”
文清叫醒文昌和文谦后,来到厨房,开始准备早餐。她准备了小米南瓜粥、鸡蛋火腿小饼、肉末小饼、凉拌黄瓜、肉炒土豆丝和肉末豆腐。做好饭后,她又拿出两个饭盒,为孩子们准备中午的便当。
文昌的饭盒里装了一块鸡蛋火腿饼、一块肉末小饼、土豆丝炒肉、肉末豆腐和五个青提葡萄。文谦的饭盒里则有一块肉末小饼、肉末豆腐、两个青提葡萄和两小勺奶粉。
刚把饭盒准备好,两个孩子洗漱完走了进来。文清指着右边的饭盒对文昌说:“吃完饭,记得把饭盒装进书包里,别忘了。”
文昌点了点头。
文清端来两杯牛奶,递给文昌和文谦。文昌皱了皱眉,小声说:“姑姑,可不可以不喝牛奶?”
“当然是不行,你看看你弟弟都快喝完了,你也快喝了。”
文昌无奈地叹了口气,像喝药似的,一口气把牛奶喝下。喝完后,他把空杯子递给文清。
文清接过两个空杯,洗好后,揉了揉两个孩子的头发,笑着说:“真是两个听话的好孩子,走,我们去吃饭。”说完,文清牵着两个孩子的手来到餐桌。
孩子们坐好后,文清给他们盛上小米南瓜粥,微笑着说:“快吃吧,吃完我好送你们去学校。”
吃完早餐后,文清先把文昌送到学校。看着文昌背着书包走进校门,目送他走进教室。文昌回头挥了挥手,文清也挥了挥手,
随后,文清转身带着文谦来到托儿所。她把文谦的饭盒递给托儿所的阿姨,轻声说道:“文谦的饭盒里有两小勺奶粉,午餐时麻烦阿姨让文谦喝了。”
文谦托儿所阿姨接过饭盒,笑着回答:“好的,文谦姑姑,午餐时我会看着文谦把奶粉喝掉的。”
“那就麻烦阿姨了。”
文清把文谦送到托儿所后,便匆匆来到工厂上班。走进技术科时,已经有几位同事在了。
“早,马姐。”文清微笑着打招呼。
马丽抬起头,回应道:“小文,早。”她的声音温和亲切。马丽今年48岁,是技术科的资深员工,大家都亲切地叫她马姐。
“小徐,早。”文清又向另一位同事徐磊打招呼。
“文姐,早。”徐磊笑着回应。虽然徐磊今年已经24岁,比文清还大两岁,但他来工厂的时间短,是去年才进技术科的,所以一直叫文清“姐”。
技术科一共有十一位技术员,其中只有三位女同志,其他都是男同志。
徐磊有些好奇地问:“马姐,我来时怎么看见厂里的重要领导已经来了?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马丽看了一眼文清:“我们才购买的那两台机器,不知为何,坏了。”
徐磊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坏了!不是才购买的吗?怎么就坏了?”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