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她心头发紧的是,在一份关于某块重要地皮开发的内部备忘录草稿上,她看到了苏明远极力主张与一家名为“宏远建设”的公司合作。她前世模糊的记忆里,这家公司在父亲出事后不久就暴雷,牵扯出巨额债务和工程质量问题,差点拖垮苏氏!
蛛丝马迹,串联成网。苏明远的手,伸得比她想象中更深、更早!转移资产、利益输送的布局,竟然在父亲出事前一个月就已经如此明目张胆!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时间,比她预估的更紧迫。
情节三:巧避纠缠,初遇锋芒
校园里,梧桐叶开始泛黄。周毅的追求攻势愈发明显,送花、等在教学楼下、邀请共进午餐…每一次,苏瑾都像一条滑不留手的鱼,总能找到最得体也最疏离的理由避开。
“抱歉周学长,我约了导师讨论毕业论文选题。”
“真不巧,我正好要去图书馆查资料,恐怕没时间吃午饭了。”
“谢谢你的花,不过我对花粉有些敏感,以后还是不要破费了。”
她的笑容依旧礼貌,眼神却平静无波,带着一种周毅无法理解的、超越年龄的距离感。这让他感到挫败和隐隐的不安,他印象中那个对他言听计从、满眼崇拜的苏瑾,似乎消失了。
转机出现在经管院举办的年度商业案例分析大赛决赛。苏瑾作为参赛选手之一,抽到的案例恰好是一个关于传统零售业转型的难题。这在前世,是几年后电商大潮冲击下许多企业面临的生死局。
站在聚光灯下,苏瑾没有丝毫怯场。她没有局限于案例本身的框架,而是结合“未来”的趋势,大胆提出了线上线下融合、数据驱动精准营销、甚至前瞻性地提到了“即时配送”和“共享经济”雏形等概念。她的分析逻辑清晰,见解独到,甚至带着几分预言般的笃定,令台下的评委和观众都耳目一新。
评委席上,秦墨微微坐直了身体。他深邃的目光穿透镜片,牢牢锁定在苏瑾身上。这个女孩,上次在图书馆问及“预见未来”,这次的分析更是天马行空却又直击核心,仿佛…她真的见过未来商业的图景。
提问环节,秦墨直接发问:“苏同学,你提到的‘即时配送网络’和‘共享模式’,目前看来技术和社会接受度都存在巨大挑战。你的构想是否过于理想化?或者说,是基于某种我们尚未掌握的…前瞻性判断?”他的问题带着探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激赏。
苏瑾迎上他的目光,心跳微微加速,但语气沉稳:“秦先生,所有的创新在初期都看似理想化。技术的迭代和用户习惯的培养速度往往超出预期。我认为,核心在于解决用户‘更快、更省、更方便’的底层需求,只要方向正确,路径是可以不断修正的。我的判断,基于对消费者行为演变的长期观察和对技术潜力的信心。”她巧妙地将“预见”包装成了敏锐的洞察力。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仿佛有看不见的电光火石。台下,周毅看着这一幕,脸色阴沉。
情节四:毒蛇现身,虚与委蛇
比赛结束,苏瑾刚走出报告厅,一个穿着粉色连衣裙、笑容甜美到有些夸张的女孩就扑了上来,亲昵地挽住她的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