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

乾清宫外,那名先前悄然离去的小宫女,提着裙摆,一路小跑,气息微喘地赶到了坤宁宫。

坤宁宫与乾清宫毗邻,直线距离不过二三百米,是为中宫正寝。宫女很快便见到了正在灯下做着针线活的马皇后。

“娘娘,不好了,陛下他......陛下他在乾清宫发了好大的火,还摔了东西!”

马秀英抬起头,那张温婉贤淑的脸上露出一丝讶异。

她放下手中的衣物,那是为太子朱标缝制的常服。

从一介布衣到母仪天下,她与朱元璋的情感,早已超越了寻常帝后。那是从尸山血海中一路走来、相濡以沫的真情。

朱元璋的暴戾、多疑,在天下人面前是赫赫皇威,但在她面前,却总能化为绕指柔。

他对她的信任与偏爱,是整个大明朝堂公开的秘密。

能让那个男人失态到摔碎他最心爱的砚台,必然是发生了足以动摇国本的大事。

“知道了,莫要声张。”

马秀英沉声吩咐了一句,便立刻起身,披上一件凤袍,步履匆匆地朝着乾清宫赶去。

当她行至乾清宫前时,恰好一道温润而焦急的声音从侧方传来。

“母亲。”

来人身穿太子常服,面容儒雅,正是大明太子朱标。他显然也得到了消息,第一时间赶了过来。

“母亲,父亲这是怎么了?”

朱标扶住马秀英,担忧地问道。

马秀英摇了摇头,脸上满是愁云:

“咱也不知道......只是听宫女说你父亲发了天大的火,怕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母子二人对视一眼,不再犹豫,径直走向那扇紧闭的殿门。

殿外的宦官与侍卫看到皇后与太子殿下亲至,纷纷躬身行礼,却无一人敢上前阻拦。

他们甚至连通报都未曾进行,因为所有人都早已习惯。

在这座等级森严的皇宫中,只有坤宁宫的皇后和东宫的太子,可以不经通报,随时进入这位开国帝王的寝宫。

这种迥异于历朝历代帝王家的亲密与信任,是大明洪武年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母子二人推门而入,一眼便看到了满地的狼藉,以及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仿佛能凝出冰霜的朱元璋。

“重八,这是怎么了?发这么大的火。”

马秀英率先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心疼。普天之下,也只有她敢直呼朱元璋的本名。

见到妻儿到来,朱元璋身上那股骇人的戾气稍稍收敛了几分。

他抬起布满血丝的双眼,疲惫地叹了口气。

他没有隐瞒。

事实上,早在十年前,“大明帝王聊天群”出现之初,他就将这个神奇之物展示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妻与子。

因此,马秀英和朱标对这个超乎常理的存在,是完全知晓的。

朱元璋挥了挥手,示意他们近前。

然后将聊天群内多出了一位“元武皇帝”,以及对方的姓名“朱高爔”一事,连带着自己那可怕的猜测,一五一十地全部说了出来。

听完之后,马秀英的脸上也瞬间失去了血色。

朱标则是满脸惊奇,口中反复念叨着那个名字:

“朱高爔......高字辈......四弟家的后人成了皇帝?这......这怎么可能?”

他沉思片刻,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果决,对朱元璋道:

“父亲,既然这位元武皇帝是我们的后人,我们何不邀请他,来我们洪武朝一叙?”

此言一出,朱元璋和马秀英都是一愣。

朱标解释道:“父亲,母亲,我们早就研究过这聊天群的功能。

其中有一项‘时空邀请’,只是苦于群里只有父亲一人,从未启用过。

如今有了新人,正好可以一试。

是真是假,是善是恶,我们当面见一见,问一问,岂不比我们在这里胡乱猜测要好得多?”

朱标的想法,是想通过近距离的观察与交谈,来判断这位后世之君口中的话,究竟是真是假。

朱元璋闻言,眼中的怒火渐渐被理智所取代。

没错,标儿说得对!

与其自己在这气到发疯,不如把那个小崽子叫过来,当面问个清楚!

“好!就依标儿所言!”

朱元璋心念一动,在群聊界面中,对那位“元武皇帝”发出了时空邀请。

......

元武九年,倭国京都皇居。

朱高爔正端坐于御座之上,享受着征服者的快感,规划着帝国的未来金融体系,脑海中却突然收到了那份来自时空的邀请。

【洪武皇帝邀请您前往洪武十年时空进行会面,是否接受?】

朱高爔的神情,出现了刹那的凝滞。

然而,他这微不可查的变化,却让下方那些战战兢兢的倭国高层,瞬间如临大敌,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这位活阎王,又想到了什么折磨人的法子?难道是觉得我们跪得不够标准,要开始杀人了吗?

一时间,殿内众人身躯发颤,惶恐更甚。

朱高爔自然没空理会这些蝼蚁的想法。

他的意识,在飞速地分析着利弊。

在他加入群聊的那一刻,一股玄妙的信息便融入了他的感知。

他知道,如果他接受邀请,他所在时空的流速将会陷入绝对的静止,待他返回,一切才会恢复如初。

更重要的是,他感知到,聊天群内的每一位大明帝王,都与“大明国运”相连。

如果他能帮助其他时空的大明变得更加强大,那么这份强大的国运,同样会反馈到他自身,加速他通往永生的进程!

有这等天大的好处在,岂有拒绝之理?

去见一见那位传闻中雄猜、暴戾却又无比爱护家人的洪武大帝,以及那位仁德贤明、却英年早逝的懿文太子,似乎是一件极有意思的事情。

“接受。”

朱高爔心中默念。

下一刻,他的身影在倭国皇居的御座上凭空消失。

......

洪武十年,应天府,乾清宫。

就在朱元璋一家三口紧张地等待之时,大殿中央的空气突然泛起一阵涟漪,一道柔和的白色光门凭空出现。

紧接着,一道身影从中缓步走出。

当看清来人时,即便是见惯了大场面的朱元璋一家,也不由得齐齐屏住了呼吸。

来者头戴冕冠,身穿玄色龙袍,面容俊朗宛如天人,双目深邃如同星海。

他的身上,既有君临天下的帝王威严,又有一种超然物外的飘渺仙气。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完美地融合在他一人身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令人心折的魅力。

朱高爔的目光扫过殿内三人,最后定格在朱元璋身上,微微躬身,行了一礼。

“孙儿朱高爔,见过皇爷爷。”

随后,他转向马秀英,再次行礼:“见过皇奶奶。”

最后,他看向朱标,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笑意:“见过大伯。”

一声“皇爷爷”,一声“皇奶奶”,一声“大伯”,清晰无比,瞬间让朱元璋三人愈发确定了他的身份。

除了朱棣的孙子辈,谁会这么称呼他们?

朱元璋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沉声道:“赐座,上茶!”

两名宫女低着头,端着茶水和锦凳上前。

当她们不经意间瞥见朱高爔那张俊美无俦的脸庞时,顿时霞飞双颊,心如鹿撞,连手都有些发抖。上完茶后,便如同逃跑一般,红着脸退了出去。

待宫女退下,殿内气氛再次变得凝重。

朱元璋盯着朱高爔,开门见山,声音中带着压抑不住的颤抖:

“说吧,咱只想知道一件事。”

“为何最后,是你爹,是老四那一脉,当了皇帝?”

面对这位传奇帝王的质问,朱高爔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随即放下,脸上神情云淡风轻,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那自然是......造反了。”

“轰!”

“造反”二字,如同两记重锤,狠狠砸在朱元璋一家三口的心头。

他们脸色剧变,听到了那个他们最不愿听到的答案。

终究......终究还是发生了!

马秀英紧紧攥着手帕,指节发白。

在这个时候,反倒是她最为冷静,她看着朱高爔,追问道:

“为何要造反?标儿他......会对自己的兄弟下手吗?”

朱高爔迎着她的目光,缓缓摇头,语气中带上了一丝理所当然的意味。

“不造反,就得死。”

“换了您,您怎么选?”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吼道,“咱的标儿,仁厚宽和,待兄弟们如同手足!”

“他当了皇帝,只会善待他们,怎么可能会逼死他们!你这小崽子,休要在此胡言乱语!”

看着朱元璋暴怒的样子,朱高爔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丝古怪而又同情的神色。

他轻轻叹了口气,说出了一句足以让天地变色的话,

“皇爷爷,大伯他......的确不会这么做。”

“但是,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大伯巡视西安归来,不幸染病,薨了。”

“什么?”

短短一句话,却仿佛一道九天神雷,在乾清宫内轰然炸响!

朱元璋整个人僵在了原地,脸上的暴怒化为了极致的错愕与空白。

马秀英更是如遭雷殛,身体一晃,若非朱标眼疾手快地扶住,险些栽倒在地。

她的眼中,瞬间蓄满了泪水,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而朱标,在听到自己“死讯”的那一刻,整个人都懵了。他扶着自己的母亲,脑海中却是一片嗡鸣。

洪武二十五年......自己......死了?

一种源于生命本能的、莫名的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他,让他遍体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