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是的。但不是针对林峣。他还不配。
我的指尖在冰冷的鼠标外壳上轻轻敲击着,发出微不可闻的嗒嗒声。目光落在预算报表里那个不起眼的数字上——市场部联谊活动经费,用于维系一些非官方的“人脉”关系。其中有一项,是上个月支付给本地一家颇有名气的网红孵化机构的咨询费,数额不小。经手人签名栏里,龙飞凤舞地签着三个字:赵洪波。
赵洪波。我们公司的财务总监。也是林峣大学时睡在他上铺的兄弟。同学会那张照片里,那只在画面边缘举得最高、几乎要戳到镜头的、兴奋挥舞的手,腕上那块张扬的劳力士绿水鬼,我一眼就认出来了。
就是他。起哄最凶、嗓门最大、拍照拍得最起劲的那个。
我的目光从电脑屏幕移开,投向窗外鳞次栉比的高楼。阳光有些刺眼。我微微眯起眼睛,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秦会计?我是沈南乔。麻烦你,把上个月支付给‘星耀传媒’的那笔咨询费的详细合同、发票复印件,还有我们这边所有的审批流程记录,整理一份电子版发给我。对,现在就要。另外……”我停顿了一下,语气平稳如常,“我记得我们和‘星耀’的合作,赵总监当时提过,对方给了很大折扣,还附赠了额外的资源包?这部分口头承诺,有没有落实到补充协议里?也一并找出来看看。”
电话那头传来秦会计略显紧张的声音:“好的沈经理!我马上整理!那个……口头承诺的话……赵总监当时说都是熟人,就没签补充协议……”
“嗯,知道了。先整理有的吧。”我挂了电话。
手指在办公桌光滑的桌面上无意识地划过。没有补充协议?很好。赵洪波,你不是最喜欢“熟人好办事”吗?那就让你尝尝“熟人”的滋味。
接下来的几天,我像一个最冷静的猎手,耐心地梳理着蛛丝马迹。赵洪波经手的账目,尤其是涉及那家“星耀传媒”的,以及他负责审批的几笔流向不太明朗的“公关费”、“咨询费”。我利用职务之便,不动声色地查阅、拷贝,动作干净利落,不留痕迹。这些资料本身或许不足以定罪,但它们像一根根精准的导火索。
我没有直接举报。那样太蠢,也容易引火烧身。
一个周五的傍晚,下班高峰刚过。我走进市中心一家环境清雅的咖啡馆,在最里面的卡座坐下。对面已经坐着一个穿着灰色夹克、面相精干的男人,他面前放着一杯清水。
“沈小姐?”他微微颔首,声音不高。
“张先生?”我确认道。这是我通过一个极其隐秘的渠道联系上的人,据说在税务稽查方面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嗅觉”和人脉。
“东西带来了?”他开门见山。
我从包里拿出一个薄薄的、没有任何标记的牛皮纸文件袋,推到他面前。里面是我精心挑选、整理过的复印件,重点标注了赵洪波经手的那几笔可疑款项和“星耀传媒”那笔没有补充协议的大额支出。
“都在这里了。疑点很明显,尤其是‘星耀传媒’这笔,数额不小,却没有实质性的成果交付证明,所谓的‘资源包’更是空口无凭。另外,”我端起面前的白水,抿了一口,语气平淡得像在讨论天气,“我听说,这位赵总监,最近刚换了辆顶配的卡宴?以他的合法收入,恐怕有点吃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