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办了。
我用「Vlookup」函数将其他分表的数据抓进一张表里,然后用「IF」函数进行判别,下拉数据后,发现 90% 以上的数据都对的上,我再把判别结果这一列显示为「N」的数据标黄,发给了李心敏。
布置完任务后,李心敏就在喝奶茶,和同事聊天。
奶茶还没喝一半,就接到了我的作业。
她难以置信地点开来看,并抽查了十几条数据,发现无误后,就把自己未做完的数据发我,让我也帮她操作一下。
这时候,我看叶子衿还在对。
她用的方法是用「Ctrl+F」的查找快捷键,一个个去查找,查出来后再进行人工核对。
看来,作为文科生的叶子衿,对 Excel 不是很熟。
我忍不住好为人师地将我的方法告诉她。
叶子衿点了点头,礼貌地说感谢,但没有按我的方法去尝试。
我自讨了个没趣。
我处理完李心敏的表格后,以为此事告一段落,可以安静下来看看资料了。
哪知道,李心敏又微信发我好几个表格,给我留言道:「陈汐,没想到你 Excel 用的这么好,这个表的汇总统计,你也帮我做一下。我发你的是前几个月的,你参考一下。」
我打开一看,原始数据还是一样的,只是从不同维度去汇总而已。
我在毕业前自学过数据分析。
上课老师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奉为真理:所有重复性的工作都可以通过编程实现自动化。
像这种最基础的判别、汇总级别的数据处理工作,根本没有必要开发系统,在 Excel 调用 VBA 模块,写几段代码就可以了。
写起来是简单,可我也有顾虑啊!
不管什么程序,运行多了难免会报错,我不是要免费地为他们终身服务了?
换个角度一想,我先让他们免费体验,尝尝甜头,培养一下用户习惯,等他们用顺手了,绝对不会愿意再回到以前的手工计算。
那时候程序出什么问题了,就是他们求着我,看他们还敢不敢用今天这种冷漠的态度对我!
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