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纸团里的心跳
高二那年秋天,教室里总弥漫着一种特殊的焦糖味。那是窗外几棵巨大桂花树慷慨馈赠的芬芳,甜得几乎发腻,却又恰到好处地中和了课业沉甸甸的压力。我伏在课桌上,笔尖在数学练习册的空白处戳出密密麻麻的小点,函数图像像纠缠不清的毛线团,勒得我太阳穴隐隐作痛。窗外的蝉鸣拖着长长的尾音,慵懒又固执,成了我解不开题目时唯一的背景乐。
就在这时,一个带着微小弧度的白色纸团,擦着我的耳际飞过,带着一点急促的风声,精准地落在我摊开的练习册上。它像个小小的惊雷,炸在我凝滞的思绪里。心脏猛地一跳,几乎要撞出喉咙。我下意识地抬头,目光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瞬间就捕捉到了右前方那个熟悉又总让我莫名紧张的背影—江星辰。他似乎在同一时间感应到了我的注视,仓促地侧过脸来,视线仓惶相撞的一刹那,像两块磁石猛地吸合又弹开。他飞快地把头转了回去,动作僵硬得像个上了发条的木偶,但就在那惊鸿一瞥的瞬间,我清晰地看见,他耳廓那片白皙的皮肤,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晕染开一片晚霞般的酡红,一直蔓延到颈侧。
我低下头,指尖有些发颤,小心翼翼地剥开那个被揉得皱巴巴的纸团。粗糙的作业本纸页上,只有两个用蓝色水笔写下的字,笔画歪歪扭扭,带着一种强装镇定的潦草:“笨蛋。” 字迹旁边,还洇开了一小片可疑的汗渍。一股奇异的暖流,顺着接触纸团的指尖,如同被唤醒的藤蔓,蜿蜒着向上攀爬,一路灼烧着皮肤,最终稳稳地扎根在胸腔深处。那感觉,就像一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无声地、一圈又一圈地漾开,搅乱了整个湖底的安宁。十六岁的心动,原来是这样一种具体而微妙的触感,带着少年指尖的汗意,落在纸上,却烫在心尖。
那天的纸团像一个心照不宣的开端。课间拥挤的走廊,当人潮推搡着向前,他的手臂总会若有若无地护在我身侧,形成一个短暂而坚固的避风港;体育课后,我的课桌抽屉里会莫名其妙地出现一瓶带着冰凉水汽的柠檬味汽水,瓶身凝结的水珠无声地滑落;放学路上,我的自行车链条意外“罢工”,他推着自己那辆半旧的捷安特,在夕阳熔金的余晖里,一路沉默地陪我走回家,晚风吹起他额前微汗的碎发,空气里只有链条轻微的嗒嗒声和彼此清晰可闻的心跳。我们像两只小心翼翼试探着彼此领地的小动物,眼神在课本边缘、教室后排、喧闹的操场角落无声地追逐、躲闪、触碰,又在瞬间弹开。每一次短暂的接触,都像投入湖面的新石子,让那圈名为心动的涟漪,不断地扩大、加深。
高三的冬天来得又急又猛。一场突如其来的重感冒将我击倒,连续三天高烧,喉咙肿痛得说不出话。返校那天,我裹着厚厚的围巾,脚步虚浮地走进教室。刚在座位上坐下,就发现桌子里塞着一个鼓囊囊的牛皮纸袋。打开,里面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笔记复印稿,每一页都字迹工整,重点清晰,甚至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详细的注解和补充。在数学笔记的最后一页,空白处,画着一个笨拙却无比认真的笑脸,旁边一行小字:“笨蛋,快点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