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旧的班车“哼哼哼哼”地跑了一个多小时后,家慧和楚楚终于到达了县城。
车还没停稳,就看见车窗外几个农民模样的人远远地迎了上来,踮着脚尖,伸长脖子,朝车厢里面左右张望。
家慧和楚楚也往外张望,想将他们观察得清楚些,看了半天,除了觉得他们瘦得很普通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
车上的人本来就不多,半路上又下去不少,在不多的几个乘客中,两位穿着入时、貌美如花的年轻女子,是很容易与当地人区分开来的。
果然,车窗外面的那几个人,只看了一眼,目光就锁定了她俩。
胡校长看到一个白色衬衣、一个穿着深色正装,像白云一样从天上飘来的家慧和楚楚,一下子想到了白素贞和小青。胡校长也见过许多穿白衬衣穿正装的年轻女子,却不如眼前的两位洁白得如此灿烂、端庄得如此妩媚。胡校长又想,她们俩人会不会在断桥上遇到许仙呢?
胡校长走在最前面,一边走一边冲她俩不停地挥挥手,高喊:“许老师!顔老师!”惹得车厢里的人都扭头朝她俩看。
从小到大,都是喊别人“老师”,今天冷不丁被别人喊作“老师”,家慧和楚楚心里一时间有些不适应,但很快,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在心里泛起。
未及询问姓氏,胡校长就自报家门,说他姓胡,《沙家浜》里面胡司令的胡。
沙家浜是家慧的家乡,胡校长这样说,想必就是为了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吧。
胡校长又说,就是岁数比胡司令大了很多,头发都白了,说着就用手摸白了一大半的头发。
家慧在想,不仅是年龄比胡司令大很多,而且比胡司令消瘦多了,倒是跟刁德一有几分像。
家慧本想应着胡校长的话,也客套两句,谁知还没张口,就听颜楚楚忙不迭地说了一大堆感谢迎接之类的话。楚楚向来就是这样乖巧,讨人喜欢,相比之下,家慧倒显得有些木讷、小家子气了。一想到这里,家慧的脸就有点发烧。
胡校长又把身后的两位老师一一作了介绍,个子有点矮的,姓高,是教导主任,他脸上一直堆满了微笑,看上去很精明。身形粗壮的,是总务主任,脸黑黑的,像包公,倒是真的姓包。
两位主任一边接过家慧和楚楚的行李,一边不停地看手表,也顾不上致欢迎词,只是心急火燎地重复着同一句话:“还有几分钟最后一趟班车就开了,误了就回不了学校了。”
于是乎,他们几个紧跑慢赶,终于在车站出站口拦住了刚刚启动的班车。
坐在车窗边,举目远眺,没有青山,没有绿水,天是黄的,地是黄的,路两边的小草也是焦黄的。尽管来到这个地方之前,家慧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眼前的景象还是让她吃了一惊。
空旷的原野上,满眼都是黄土,间或点缀着些牛羊,牛羊的身上都是黄尘和泥土,很难辨别其本来面目。三三两两席地而坐的牧人身后,则是连绵几十里的黄土高坡,一任狂风席卷着沙尘横扫而过,天地顿时一片昏黄。
对面驶来一辆卡车,远远就看见车尾拖着一股遮天蔽日的黄尘呼啸而来。家慧想,吃这么多尘土,迟早要得尘肺病的。可是班车想也没想,一头就扎进那铺天盖地的扬尘中,把那漫天漫地的尘土,都吃进了肚子里。
家慧和楚楚赶忙用手紧紧捂住鼻和嘴,把脖子深深扎进衣领里。而胡校长他们呢,对四下飞扬的黄尘视而不见,仍然张着嘴侃侃而谈。
家慧想,他们的嘴巴里一定全是黄土,硌得牙齿嚓嚓作响。
良久,尘埃落定,家慧抬起头来,往车厢四下瞥了一眼,所有的人都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心平气和地看着车窗外漫天的尘土。
突然,胡校长扭转头,对家慧和楚楚说:“许老师,顔老师,快看那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向远方。
公路那边,是连绵不断的陡峭山崖,高粱不生,玉米不长,远远望去,土地瘠薄,草木稀疏,几乎没有什么绿色,有的只是四处飞扬的尘土,灰蒙蒙的一片。
“往最远处看,往最远处看!五星红旗,五星红旗!看到了没?”胡校长见她俩一脸茫然,便大声提醒着。
家慧极目望去,在一片深山洼中,有一排矮矮的建筑,大概有三四间房子,房子前面有一块不大的空地,五星红旗就飘扬在那片空场地上。
家慧突然想到,有一部反映农村基础教育工作的小说里说过,在农村,有国旗的地方,必然有一群孩子,便脱口而出:“那是一所学校吧。”
“是我们学校吗?怎么这么小?”楚楚也看到了,不解地问。
“这不是咱们中学,咱们中学可大了,有七八排房子,八九百学生呢。这是大黑沟小学,有23名学生。”胡校长说。
家慧正疑惑胡校长为什么会对这所村校如此了如指掌,连几个学生都说得一清二楚,就听胡校长又说:“我16岁开始,就在大黑沟小学教书,那时候是民办教师。一直干了差不多20年,终于转成公办教师。再后来,就到了联校、到了中学。”
“什么叫联校?”楚楚问。
“联校就是以乡镇为单位,管理辖区内小学的业务机构,大致相当于乡镇一级的教育局吧。”教导主任接过话解释说。
车子拐了两个弯,把胡校长的“龙兴之地”甩在了一片烟尘之中,远远地再也看不见了。
“林老师肯定还会来大黑沟的。”很少说话的黑脸包主任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里话外还流露出些许称赞的语气。
“肯定会的!肯定会的!”胡校长说。
“肯定的!”高主任也说。
家慧想,这位林老师,也许是胡校长他们的同事、同学,或者同乡吧,也许跟他们关系甚笃,三观一致,志趣相投,彼此挂念,互为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