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发帖人正是张强,网名叫 “讨公道的儿子”。更让他毛骨悚然的是,本地一家以 “深度报道” 自居的自媒体 “城市焦点” 竟然迅速转载了这篇帖子,还添油加醋地加入了 “记者调查发现,嫌疑人陈默曾有交通违章记录” 的虚假信息 —— 那不过是他去年在公司楼下停车超时被贴的罚单。

陈默气得浑身发抖,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想逐条反驳这些污蔑。他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解释自己是如何发现老人、如何报警、如何被突然出现的家属围攻。可他刚发出回复,就被汹涌的评论淹没。

“现在的年轻人真没良心!”

“撞倒老人还想跑,太可恶了!”

“必须严惩这种败类!”

“看他长得人模狗样的,没想到心这么黑!”

更可怕的是,有人很快就扒出了他的个人信息:姓名、年龄、工作单位,甚至还有他大学毕业时的照片。一时间,公司的电话被打爆,前台小姑娘接电话接到手软,每一个来电都带着怒火和谩骂。本地电视台的记者甚至直接冲到了公司楼下,举着话筒拦住进出的员工:“请问你认识陈默吗?听说他平时就很自私自利,是这样吗?”

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脸色凝重:“陈默,你这个事情现在闹得很大,对公司影响很不好。你先休个长假,等事情平息了再说吧。” 领导的语气里带着无奈,办公桌上的报纸社会版头条正是他的 “事迹”,标题用了更大的字号:《聚焦道德滑坡:老人被撞却伪装成好心人?揭开雨夜谜团》,副标题赫然写着 “本报记者追踪报道雨夜扶老事件”。他明明是受害者,却成了媒体批判社会风气的反面典型。

陈默张了张嘴,喉咙里像是塞满了棉花,那些想要辩解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他知道自己百口莫辩,在汹涌的舆论面前,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走出领导办公室时,他感觉所有同事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那些目光里有怀疑、有鄙夷、有幸灾乐祸,像无数根针扎在他背上。

医院里,张福来看着电视上的新闻报道,气得浑身发抖。记者拿着话筒对着镜头,义愤填膺地讲述着 “善良老人被撞倒反遭污蔑” 的故事,画面上反复播放着陈默的照片和他被警察带走的视频。

“太不像话了!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张福来挣扎着想坐起来,牵动了伤口疼得龇牙咧嘴。他对着正在削苹果的张强说:“强子,你快把帖子删了,跟媒体说清楚,不能这么冤枉人家小伙子!”

张强头也不抬地说:“爸你着什么急?这才刚开始呢。不把事情闹大,他能乖乖赔钱吗?” 他把削好的苹果递过去,“你安心养伤,钱的事我来搞定。等拿到钱,就给你请最好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