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间内,只有悬浮屏幕幽蓝的光芒和数据流刷新的沙沙声。
李哲和乌鸦像两颗被精密编程的齿轮,在各自的悬浮操作台前高速运转,申请报告在墨菲主管近乎苛刻的审视下几经修改,终于获得批准。
两颗代号“谛听”的专用卫星悄然调整轨道,如同悬于苍穹之上的冰冷耳朵,将监听阵列对准了龙门山深处那片信号黑洞——G-7区域的巨大古溶洞系统。
同时,三组“微震涟漪”地面传感阵列的部署方案也由乌鸦优化完毕,通过加密信道发送给外勤小组执行。
等待反馈数据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李哲强迫自己沉浸在已有的波动分析中,试图从那些“卡顿的齿轮”波形里榨取出更多信息。
父亲那张旧照片带来的巨大谜团如同背景噪音,在他意识的边缘嗡嗡作响,被他强行压制在“工作状态”的屏障之后。
乌鸦则一如既往地沉默高效,深蓝色的短发在幽光下像一簇冷焰,他正将龙门山区域已知的所有地质构造、历史地震记录、水文数据乃至当地几十年的气象记录进行交叉对比,试图寻找任何能与异常波动产生微弱关联的蛛丝马迹。
“有新数据。”乌鸦平静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几乎是同时,李哲的操作台上也亮起了高优先级数据流入的提示。
来自“谛听”卫星的第一批高精度被动监听数据,如同甘霖,注入了干涸的模型。
屏幕上,代表G-7区域的巨大信号黑洞,在卫星穿透性的监听下,终于显露出模糊的轮廓。
不再是完全的空白,而是被一片极其微弱、但异常稳定的暗紫色背景辐射所填充。
这片辐射场如同一个巨大的、沉睡的茧,包裹着整个古溶洞系统的核心区域。
而他们追踪的目标——那“卡顿的齿轮”般的异常低频波动——其源头,赫然就指向这片暗紫色辐射场的正中心!
“能量场背景辐射……又是这个!”李哲心中警铃大作!
江峡任务中,分析“相柳”时,操作台上同样出现过标识为“环境场背景辐射”的奇特波形图。
虽然频率和强度不同,但那种非自然的、带着某种“意志”残留的感觉,何其相似。
“源点确认,深度约7.2公里,位于古溶洞系统主腔室下方。”乌鸦的声音依旧没有波澜,但操作的速度明显加快。
他迅速调用地质数据库,一个复杂的、基于地震波反演构建的古溶洞三维模型被加载出来。
“主腔室规模巨大,长轴超过两公里,内部结构复杂,存在大量坍塌堆积物和地下暗河。
但模型显示,其下方……存在一个未知的巨大空腔,或者……某种非岩石结构的巨大空间!卫星监听无法穿透那层暗紫色辐射场获取内部细节。”
未知的巨大空间?非岩石结构?李哲盯着模型上那个位于溶洞系统之下、被暗紫色标记的、巨大的模糊轮廓,心脏不争气地加速跳动。
这感觉……太熟悉了!江峡之下,不正是盘踞着“相柳”那山脉般的巨大身躯吗?
“申请启动‘灵视’被动扫描协议,聚焦源点区域。”乌鸦再次提出申请。
“‘灵视’对微弱精神残留和生物场畸变更敏感,或许能穿透那层辐射场的屏蔽,勾勒出内部形态轮廓。”
“灵视”协议!李哲眼皮一跳。
这是比昨天江峡任务中他使用的“实地感知同步”更间接、但也更安全的探测方式。
它不直接投射意识,而是通过分析空间本身的微妙畸变和残留的信息场,来逆向建模目标区域的形态。
风险在于,如果内部存在强大的精神实体,这种“窥视”本身就可能引发反击。
申请再次经过墨菲的冰冷审核,获得通过,乌鸦在主控台输入复杂的指令,幽蓝色的能量流在屏幕上汇聚,构建出针对源点的“灵视”扫描矩阵。
屏幕上,代表扫描进度的光条缓慢推进。
龙门山区域的模型上,代表源点的暗紫色区域开始微微波动。
无数细小的、代表空间畸变和信息残留的光点在区域内闪烁、连接、试图拼凑出内部的形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操作间里只剩下仪器运转的低鸣和两人轻微的呼吸声。
突然!
扫描进度猛地跳跃了一大截!屏幕上,原本模糊的暗紫色区域中心,一个清晰的、巨大的轮廓被强行“勾勒”了出来!
那轮廓……并非李哲预想中的九首蛇身!
它呈现出一种更加敦实、更加沉重的形态。
主体像一座倒扣的、布满嶙峋棱角的巨大山峦,又像一只……蜷缩起来的、披覆着厚重岩石甲壳的巨龟。
然而,在其“背部”那嶙峋的“山脊”之上,赫然延伸出四根巨大无比、扭曲盘绕的……柱状结构。
那结构粗壮得如同支撑天地的巨柱,表面布满了不规则的凸起和深深的刻痕,并非血肉,更像是某种古老、粗糙的岩石或金属。
柱状结构的末端,并非手足,而是某种更加怪异、难以形容的、如同巨大根须或……扭曲山羊角般的形态,深深扎入周围的岩层之中。
整个轮廓散发着一股苍凉、厚重、仿佛与大地本身融为一体的古老气息,同时,又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形态学匹配……”乌鸦的声音罕见地出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波动,他迅速调出内部档案库进行比对。
屏幕上跳出几个低关联度的条目,但都被快速否决。
最终,一个标注着“极高权限”的模糊条目被标记出来,旁边只有一行冰冷的注释:
“近似度:42%。关联档案:SSC-008 ‘地祇之锚’。警告:形态学匹配度低,但能量场特征(惰性/沉降/大地脉动)近似度:85%。”
“‘地祇之锚’?”李哲皱紧眉头,这名字同样闻所未闻。
但那种沉重、古老、与大地相连的感觉,却异常清晰。
他盯着那四根巨大的、末端如扭曲山羊角般扎入岩层的柱状结构,一个源自古老神话的形象,如同幽灵般浮现在脑海——《山海经》中记载的,镇守大地四极的巨兽,其名……“不周负子”?
传说中,它的四足如同天柱,支撑着天地!但眼前这个轮廓,更像是它蜷缩沉睡、将四足化为“锚”的状态。
“不是相柳那种纯粹的暴戾和毁灭……”李哲喃喃自语,试图抓住那种感觉,“这个……感觉更……古老?更……‘恒定’?像山一样……沉睡?”
就在他试图进一步分析那“灵视”勾勒出的轮廓时,异变陡生!
屏幕上的“灵视”扫描图像突然剧烈地扭曲、闪烁。
那原本稳定、如同沉睡山峦般的巨大轮廓,其中一根末端如扭曲山羊角般扎入岩层的“柱状结构”,似乎……极其轻微地动了一下。
并非物理意义上的移动,而是覆盖其上的那层暗紫色背景辐射场,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猛地荡漾开一圈强烈的、肉眼可见的涟漪。
同时,一股沉重、浑厚、带着亘古不移意志的精神脉冲,如同从大地最深处传来的叹息,穿透了“灵视”的间接探测,狠狠撞入了负责分析的数据处理核心。
“嗡——!!!”
操作台上的警报灯瞬间爆发出刺目的红光!
尖锐的蜂鸣声撕裂了操作间的寂静,代表精神污染风险的指示条从绿色瞬间飙升至危险的深红。
“警告!检测到高强度、惰性精神场扰动!‘灵视’扫描链路遭受反向冲击!强制断开中!”冰冷的电子音急促响起。
同步扫描瞬间被切断,屏幕上那巨大的、令人心悸的轮廓和剧烈的能量涟漪骤然消失,只留下一片闪烁的雪花噪点和刺耳的警报声。
李哲和乌鸦同时闷哼一声,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一仰,仿佛被无形的重锤隔空击中。
太阳穴传来剧烈的刺痛,眼前阵阵发黑,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感和沧桑感,如同灌了铅一样压在他们的意识上,并非恐惧,而是一种面对巍峨山岳、浩瀚星海时产生的、源自生命本能的渺小与窒息感。
“咳……”乌鸦率先稳住身体,深蓝色的短发下,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他脸色微微发白,但眼神依旧沉静,只是那深潭般的眸子里,第一次清晰地掠过一丝凝重。
他快速操作,强行压制警报,调出精神压力监测数据。
李哲则大口喘息着,心脏狂跳不止。刚才那股精神冲击虽然强大,却与“相柳”那充满暴戾和饥饿的恶意截然不同。
它更像是一种无意识的、沉睡中被惊扰时发出的、带着警告意味的“翻身”动作。
但即便如此,其蕴含的、源自亘古的意志力量,也足以撼动他们的心神。
“反向冲击……惰性精神场……”乌鸦看着数据,低声自语,“目标状态……由‘深度惰化’转为……‘浅层扰动(警戒)’。威胁等级评估上调。”
他看向李哲,深色的眼眸中没有了之前的纯粹任务指向,多了一丝探究和……微不可察的认同。
仿佛共同经历了一次无声的冲击后,某种隔阂被打破了。
“你刚才说……‘恒定’?‘像山一样沉睡’?”
李哲点点头,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心有余悸:“对,感觉和‘相柳’完全不一样。它好像……没有主动的恶意,更像是……我们投放的‘灵视’惊扰了它。”
“可能”乌鸦调出刚才“灵视”崩溃前捕捉到的最后一帧清晰的轮廓图——那蜷缩的、披覆岩石甲胄的山峦之躯,以及那四根末端如扭曲巨角般深深扎入岩层的柱状结构。
“‘地祇之锚’……四足如天柱……”他若有所思,手指在古老的、非标准术语的档案条目上划过,“或许,我们追踪的‘卡顿齿轮’声,根本不是它试图‘活动’,而是它沉睡中……无意识的呼吸或心跳,与周围岩层摩擦、与人类活动产生的微弱共振?”
这个猜想让李哲倒吸一口凉气。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头沉睡在龙门山下、被称为“地祇之锚”的巨兽,其本体该是何等庞大?
仅仅是沉睡中的“呼吸心跳”,就能引发足以被“蓝星探索者”捕捉到的异常地脉波动?那它若是醒来……
他不敢想下去。
“申请提升监测等级,加密档案关联性检索,重点:四足巨兽、大地关联、惰性精神场、代号‘地祇之锚’或近似描述。”
乌鸦迅速做出决断,开始起草新的报告,“同时,建议外勤小组在部署‘微震涟漪’阵列时,远离G-7区域核心点至少二十公里,并加装最高等级的精神屏蔽装置。我们……最好不要再‘吵醒’它了。”
李哲看着屏幕上那定格的山峦巨兽轮廓,又看了看身边这位代号“乌鸦”、在冲击后迅速恢复冷静并做出精准判断的新搭档。
冰冷的操作间里,警报的红光已经褪去,只剩下幽蓝的数据流在无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