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落霞岭三日,花金行至“云台山”下。此山是玄清观山门所在,山势巍峨,云雾缭绕,观宇依山而建,飞檐斗拱隐现于云海间,一派仙家气象。然山脚下的“望仙镇”却气氛凝重,镇民三三两两聚在茶馆,议论着观中近日的异动——据说玄清观闭山半月,观内时有剑气与魔气碰撞之声,连山下的灵脉都变得紊乱。
花金本欲绕山而行,却在镇口被两个玄清观弟子拦住。弟子身着青色道袍,腰悬长剑,神色警惕:“来者何人?可知云台山已闭山,闲人免进?”花金合十行礼:“贫僧花金,自东土而来,途经此地,听闻观中异动,或与魔气有关,特来相助。”
“和尚?”左侧弟子皱眉,“我观清修之地,岂容佛门中人擅闯?何况你说观中有魔气,莫不是想挑拨是非?”右侧弟子却目光微动,盯着花金衣摆的繁花绣纹:“师兄,他衣上有佛光流转,不像奸邪之辈。且师父说,闭山是因赵临师兄之事,这和尚或许知情。”
两人争执间,一道清越的声音自镇外传来:“让他进来。”只见一位身着月白道袍的青年缓步走来,眉目俊朗,气质出尘,腰间长剑穗子随风飘动,正是玄清观掌门亲传弟子,李玄真。
李玄真对花金拱手:“花金大师,久闻大名。落霞岭之事,观中已有耳闻,只是……”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复杂,“赵临师兄虽误入歧途,但终究是玄清观弟子,还请大师随我上山,说清其中缘由。”
随李玄真上山的路上,花金才知玄清观的困境。赵临修习邪术之事曝光后,观中分为两派:一派以执法长老为首,认为赵临玷污门楣,需将其尸身带回受“炼魂之刑”,以儆效尤;另一派以李玄真为代表,主张查明赵临堕魔的真相,或许与外界邪祟有关,不应草率定罪。两派争执不下,竟至闭山相抗。
行至观门,便见广场上剑拔弩张。执法长老须发皆白,手持拂尘,怒视着李玄真:“玄真!你还敢带外人进来?这和尚与赵临同处矿洞,谁知是不是一伙的!”他身后的弟子纷纷拔剑,剑气凛冽,直指花金。
“长老息怒。”花金上前一步,佛光柔和地挡住剑气,“赵临施主之事,贫僧亲眼所见,他确是被篡改的魔典迷惑,并非本意。且他临终前已有悔意,何苦再施炼魂之刑?”
“一派胡言!”执法长老拂尘一挥,一道黄色符箓飞向花金,“我玄清观规矩,堕魔者必死,悔悟也难赎其罪!你这和尚,莫不是想以佛门慈悲为由,干涉我观内务?”符箓在空中炸开,化作无数细小的剑影,带着凌厉的道威。
花金不闪不避,衣摆繁花绣纹亮起,佛影若隐若现,剑影撞在佛光上,尽数消融。“长老,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赵临施主虽有错,却也让我们发现了被篡改的经卷,若能查明篡改者,或许能阻止更多人堕魔,这难道不比追究已死之人更重要?”
他取出从落霞岭带回来的青纹石碎片,碎片上残留的经文在佛光中流转,显露出被篡改的痕迹。李玄真凑近细看,脸色骤变:“这……这是《诛魔要术》的笔迹,却与观中典籍不同,似是有人刻意模仿!”
执法长老也愣住了,他年轻时曾见过《诛魔要术》的真迹,碎片上的字迹确实有诡异之处。广场上的剑拔弩张之势稍缓,却仍有弟子不服:“就算经文被篡改,赵临杀人是事实,难道就这么算了?”
“自然不能。”花金温和却坚定地说,“他杀的村民,需以佛法超度;他玷污的矿洞,需以道符净化。至于玄清观的规矩,不妨变通一二——将他的事迹刻于碑上,警示后人‘贪念是魔’,岂不更有意义?”
此言一出,观中弟子皆陷入沉思。执法长老沉默良久,终是叹了口气:“罢了,便依你所言。但你需留下,与我们一同追查篡改经文之人,若查不出眉目,休怪老道不讲情面。”
接下来的三日,花金与李玄真一同翻阅观中典籍,试图找出《诛魔要术》的异常。在藏经阁的角落,他们发现了一本泛黄的手札,是百年前玄清观一位游方道士所写,其中记载:“西域有魔修,善仿各家功法,篡改经卷,引正道自相残杀……”手札末尾,画着一个诡异的符号,与落霞岭青纹石上的魔印如出一辙。
“是血煞!”李玄真握紧拳头,“百年前,正是他率领魔修与正道大战,没想到他竟还在暗中作祟!”执法长老闻讯赶来,见了手札,脸色铁青:“难怪赵临会堕魔,这魔头竟想借我玄清观之手,毁掉《梵天渡魔经》的传承!”
误会解开,观中上下再无争执。执法长老亲自前往落霞岭,为冤死的村民超度,又命弟子以清灵符箓净化矿洞;李玄真则与花金定下约定,若日后再遇血煞踪迹,玄清观与佛门联手对抗。
离开云台山时,李玄真送花金至山脚,递给他一柄小巧的桃木剑:“此剑虽非神兵,却能辟邪。大师前路凶险,若遇魔修,或许能用得上。”花金接过桃木剑,将一枚刻着“卍”字的菩提子回赠:“此子蕴含佛光,若遇邪术,可助道长一臂之力。”
两人相视一笑,道不同,却因护佑苍生的信念,成了短暂却默契的盟友。花金望着云台山的方向,衣摆上的繁花绣纹在风中轻颤,绣纹间的梵音与玄清观的道韵遥相呼应——原来正道并非只有一种模样,佛门的慈悲与道家的刚正,看似相悖,实则殊途同归,皆是为了守护这世间的清明。
前路依旧有迷雾,血煞的阴谋如影随形,但花金的脚步愈发坚定。他知道,单打独斗难以对抗庞大的魔网,唯有联合所有心怀正义之人,才能在这正邪交锋的乱世中,为苍生撑起一片天。而他身上的繁花佛影,也不再仅仅是个人的神通,更成了连接佛道、凝聚人心的微光,在道途之争的尘埃落定后,愈发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