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真可怕,我们能打的过他们吗”

“我们还要这样打下去吗?”小林木低声问道

山本没有回答,只是沉默地看着远方。

第六章

1937年8月27日,天刚蒙蒙亮,我和同学们,在学校集合。我们穿上了整齐的校服,高举抗日标语和横幅。

游行开始了,我们从学校出发,沿着南京路向市中心进发。一路上,我们高举标语,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保卫上海!”“保卫中国!”“赶走侵略者!”,

我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吸引了无数市民。沿途的老百姓纷纷停下脚步,为我们加油助威。他我们中有工人、商人、学生,还有老人和妇女。大家手挽着手,肩并着肩,群情激奋,呼声震天

老百姓的拥护

当我们经过外滩时,那里已经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市民。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高声呼喊着支持我们的口号。许多妇女带着孩子,老人拄着拐杖,都加入了我们的行列。

这时,一位文静的男人走出来,他左手臂带着十字医疗袖标:

“同学们,前方战士们受伤的越来越多,我们急需要很多的医疗人员参加救护队!”

“我报名!我去”!我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

“我去”!

“我也要!”……好多同学纷纷响应。

就这样,我和其他几位同学一起,加入了医疗救护队。我们接受了简单的医疗培训,然后被派往前线。

第七章

1937年“八一三”面时期,中国的空军规模和装备都十分落后,

- 飞机数量:中国空军总计拥有飞机600余架,但能用于作战的飞机仅有305架。其中,轰炸机148架,战斗机101架,侦察机41架。

- 主力机型:主力战斗机为美制霍克Ⅲ,其最大飞行速度为387千米/小时,航程625千米。装备数量最多的轰炸机为道格拉斯02M,最大飞行速度为238千米/小时,航程524千米。

- 飞行员情况:飞行员总数约620名,但能参战的不足半数。这些飞行员大多是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的顶尖人才,具备较高的飞行技术和战斗意志。

- 作战能力:中国空军在淞沪会战期间,虽以有限的飞机参战,但对地面作战有一定支援作用。空军与日军空战73次,击落敌机91架,炸毁敌舰4艘,炸伤22艘。然而,由于飞机数量和性能限制,空军作用不如前期,制空权逐渐丧失。

而日军当时的空军却甚是强大。日军深以为傲。

在侵华战争初期,日军空军的情况如下:

- 飞机数量:日军陆军航空兵力计有航空兵团一个,下辖飞行团5个,飞行联队16个,拥有作战飞机1156架。日本海军航空兵力在1937年拥有作战飞机1045架。总计为2200余架,几近于中国空军纳入作战编制序列的10倍。

- 主力机型:日军的主力战机包括九七式、一式战机等,这些飞机大多为20世纪30年代设计、试制、生产的新机,性能较为先进。

空战能力:日军空军凭借绝对的数量与技术优势迅速压制中国领空,宣称“掌握制空权”,并借此对城市、交通线与军事据点展开肆无忌惮的轰炸。其飞机性能优良,飞行员训练严格,战斗力强,且航空工业发达,1937年生产1500余架飞机,能够迅速补充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