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看着流传下的历史,我也曾怒骂扶苏愚忠,我也曾怒骂赵高小人。

可当真正站在他们面前,我才发现他们是圆形的而非扁平的。

“你我认识不过几月,慢慢了解便好。”

我来时还是夏天,如今已经入秋了。

都说秋风悲,以前不觉得,可今日心里总有些酸涩。

我要如何说呢?若是有幸,我们了解的时间只有十年,若是不幸,我可能下一秒就会离开。

历史本无我……

在扶苏同我进秦宫时,我见到了李斯。

那个写《谏逐客书》的李斯,那个日后被腰斩的李斯。

而今的李斯是意气风发的,作为秦朝的第一位丞相,他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

“明姑娘,长公子。”

身穿黑红官服朝我们走来,面容姣好,声音低沉,进退得当。

李斯,总是最会把握时局的人。

“公子莫要总与陛下顶嘴,若是有心,你会瞧见他鬓间难掩的白发。”

似是觉察自己的多嘴,便自嘲一笑,又说些其他话就告辞了。

晚风吹起了他的衣袍,带起了此时李斯的志得意满与骄傲。

“扶苏,我想问问,你的母亲是谁?”

此时问这个问题属实不宜,但现在不问已找不到更好的时机了。

况且,这个问题,哪个写历史的不曾想过。

“不知,我记事起便未曾见过。”

沉默良久,传来这两句回答,倒是让我始料不及。

6

我在这个时空度过了数个春夏秋冬,始皇未曾派徐福东巡问长生,这不禁让我窃喜,或许历史不会重演,这不是被改变了吗?

但一件事的到来让我意识到我的天真。

扶苏因妄言“焚书坑儒”一事,被派到上郡为监军。

这件事还是赵高派人来告知我的,我搞不懂他的用意。

只知道因为心惊,杯盏被我摔碎。

待我赶到时,扶苏应该跪了许久。

我原以为“焚书坑儒”这件事不会发生,秦朝会有一个崭新的开端,可它却以这种方式闯入我的视野。

公元前212年,营造骊山墓,长子扶苏被贬,与我读的历史分毫不差。

我曾直言不讳,问嬴政为何如此做。

端坐庙堂的他流露出了更多的落寞,好似在说“你也不懂我吗”。

“天下刚刚统一,秦朝根基不稳。不焚六国之书则思想多变,思想繁杂是万事祸乱的开端,且一些重要书籍朕已经下令保存。”

他抿了口茶,直直的盯着我。

“至于坑儒,数名儒士打着好名头行招摇,非议郡县制,明为传知受教,实为反秦,到时候天下大乱,百姓会更加困苦。”

说罢不给我反应便让我退下,只说乏了。

明日便是扶苏离开的日子,我只想抓住一切机会去劝说,避免那个结局的发生。

“为什么不和你父亲好好谈谈呢?”

我找到扶苏时,他还在陈舒己见,拿笔写个不停。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有他的思量,我亦有我的想法。”

手仍不停,竹简已被写了大半。

扶苏,你或许不像后人妄议的那般,你不是被儒家思想所侵蚀,你只是站在了自己认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