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如无数细小的刺针,扎穿稀薄的城市雾霭,在“新创智城”高耸的玻璃幕墙上溅起一片冷硬、炫目的光晕。第七代优必选Walker S2流畅地滑入技术部的灯光里,钛合金打造的仿生指掌稳稳托着马克杯,杯底还压着一张微微泛黄、带着褶皱的便利贴——“63℃,无因,谢谢”。杯中的深褐色液体纹丝不动,光滑的表面映出一角沉默操作台的倒影。液压系统在它躯干深处发出细微的嘶鸣,节奏恒定,比窗外夏末的蝉鸣更绵长不息。它停在李维工程师的桌旁,胸前流畅的曲面屏瞬间亮起,一个柔和的鹅黄色微笑符号无声扩散开来,带着一种崭新的、经过精密计算后的讨好。“李工,您的无因咖啡,63℃,请慢用。”语音温润清晰,是上周“职场亲和协议3.0”升级后植入的标准社交语调,礼貌得不带一丝起伏。
李维头也没抬,指尖在光洁的控制面板上划过一串串复杂指令,投影在半空的3D模型精密复杂得令人眩晕。“嗯,放那吧。”他低沉的嗓音里浸满了通宵未散的沙哑。Walker S2将杯子无声地滑入桌上唯一宽敞的位置,动作轻盈得像一片羽毛落定,随即无声地退入墙边预留的卡位,进入低能耗巡航状态,只余胸前的微笑符号像一枚永不熄灭的电子标签。
穿过布满精密传感器的人行闸机,生产区域特有的混响立刻捕获了所有听觉:金属撞击的冷硬铿锵永不落幕,巨型风扇搅动粘稠空气的闷响,还有某种类似骨骼扭结摩擦的密集低音——那是机械在高效运转时不可剥离的底噪。
广阔的汽笛厂总装线区如同未来文明的动脉中枢。三十二台宇树R1——冰冷的流线型杀戮机器般的工业机械体——正以无与伦比的高速与精度进行着底盘焊接。机械臂关节划过的轨迹是精准无误的几何线条,刺眼的焊枪白光在预定位置瞬间点亮又熄灭,留下均匀无暇的焊缝。它们不需要喘息,也不需要缓解因单调重复而滋生的疲惫。但每过四个小时的精确刻度的尾声,生产线会自动进入一个短暂的缓冲期。所有R1如同接到无声的号令,齐整划一地停止动作,关节有序地折叠收缩,转换移动模式,以流畅高效的路径滑向散布在厂房角落的银色充电柱。对接精准得如榫卯相合,幽蓝的能量指示光微微亮起,短暂的吸附音响起。仅仅三分钟,能量充满的提示绿光闪烁,这些不知疲倦的钢铁工人再度滑回各自岗位,重新将生产线注入汹涌澎湃的机械脉搏。这种瞬间补给能量的技术,正是优必选引以为傲、首次大规模应用于高强度工业领域的核心专利。
监工老张拖着那条比右腿明显迟滞的沉重机械腿,在离充电区不远的控制台徘徊。他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覆盖右肩的冰冷合金义肢关节,那里曾经连着一条流淌着热血的手臂。目光追随着那些高效、精确到令人绝望的R1,一丝苦笑艰难地在嘴角裂开纹路,像是在沙漠中龟裂的土地上勉强开出的花。“呵,这世界跑得快啊,”他对着空气,或者说对着那些听不见、也绝不会理解人类慨叹的机器,声音带着点沙砾摩擦的沙哑,“当初老子吭哧吭哧装一台车架,少说得耗上四十分钟,一滴汗摔八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