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直至这里,都是未来会开放的景点。电梯也从这里开始加速。骤然间的加速坠落让电梯内的人都颠了一下,笨重的防护服让我们栽倒在地,相互碰撞。

小历慢了几秒的提醒响起:“电梯加速,请小心跌倒。”

看来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任重而道远啊。

被小历扶起后已经是一分钟后的事了,外面彻底地黑了下来。

伴随着“叮”的一声脆响,电梯停了下来。

第七十八层足足有两百多米高,向内凹进了一个线条优美、闪烁冷硬金属光泽的飞艇。因为小历没有进入第七十八层的权限,同行的科学技术指导人员左枝充当讲解员。

“这是由未来公司新研制的潜水型飞艇,采用了最新合成材料s—8596,内载74—80系列内核处理器。”

全是特殊名词,属于非专业人士不懂在讲什么的程度。众人人捧场几句,就再次进入正题。

王进严通过身份认证后,将我们的生物信息全部录入,这才打开了进入飞艇的通道的大门。虽然这个飞艇外面看着很大,但里面却只有十平方米,放了四人的座位后就显得拥挤了。左枝坐在了驾驶位,王进严则在一旁的副驾驶。我和张咏柳则在后排。

用机器算法推演的、柏尔图特文明遗址距离不远,飞艇行驶约五分钟,就到了。其实可以步行去的,只是防护服在海底的高压下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撑,不如飞艇来的方便。要不是由于物质探测仪等仪器信号限制,我们就用飞艇进行操作了。

下了飞艇,我明显感觉到抬手动脚的压力束缚。透明的头部防护罩亮起,右下角用绿色小字标注着身体数据和防护服的属性。在海底没有办法通讯,只能在透明的头部防护罩上浮现小字面对面交流。所以在飞艇里我们就提前分好了两组,约定五个小时后飞艇集合。

眼前漆黑一片,南极的极夜也比不上这里黑的浓稠。打开防护服前的照明灯,和张咏柳并肩向着和另一组相反的方向行进。

(2)

打开装仪器的工具包,从里面拿出了精致小巧的碳原子检测仪。因为海底的压强受限,科技也并不支持隔空万米检测,所以只能如此接近才可以检测到柏尔图特确切的消失时间。并且这个碳原子检测仪估计只能用这一次就报废了。

忍住内心滴血的冲动,我在操作屏上选定范围。在一分三十二秒后,碳原子检测仪给出了确切的年份日期。

六百六十七年前,七月。

拿着物质检测仪,和张咏柳打了个手势,继续朝前探测。

特制软底的靴子,是为了减少人为对文明的破坏。踩在海底细细的沙石上,没有丝毫的声音。四周静的出奇,被海水侵蚀破坏的文明变成颗粒,与惨白的沙石混成一体,几乎辨别不出二者的区别。

我用工具收集了这一范围的颗粒,检测了其中的成分,推测应该是墙壁之类的。将样品放进背包,感觉到有人戳了戳我。

是张咏柳。透明的头部防护罩下她的脸有些模糊,上面有绿色的小字。

我以为她是第一次参加任务有些惶恐,正要打出小字安慰她,结果定睛一看,好吧,是我小瞧了她。

“郭教授,收集这些颗粒有什么用啊,我们现在的技术也无法复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