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关羽站在一旁,看着诸葛亮的目光复杂——他既佩服其智谋,又隐隐觉得,这位军师的出现,让大哥对自己和三弟的依赖,似乎少了几分。
夜色渐深,诸葛亮站在县衙的露台上,望着星空。他知道,博望坡的胜利只是开始,曹操绝不会善罢甘休。更艰难的仗,还在后面。
第三章 草船借箭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八十三万大军南下,屯于赤壁,扬言要踏平江东,吞并刘备。孙权派周瑜为大都督,与刘备联军抗曹。
周瑜心胸狭隘,见诸葛亮才智远超自己,便想除之而后快。一日,他召诸葛亮议事:“孔明先生,我军缺箭,烦请先生监造十万支箭,十日之内可否完成?”
诸葛亮何等精明,早已看穿其用心,却微微一笑:“十日太久,三日便可。”
周瑜又惊又喜,连忙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鲁肃私下找到诸葛亮,急道:“先生怎可立此军令状?三日如何造得十万支箭?”
诸葛亮拉着鲁肃的手:“子敬只需借我二十只船,每船三十名军士,船上用青布蒙住,两侧扎满稻草人即可。另外,还请子敬守口如瓶。”鲁肃虽不解,却还是答应了。
前两天,诸葛亮什么也没做,只是让士兵们在船上布置稻草人。周瑜派人打探,回报说诸葛亮每日饮酒作乐,气得周瑜冷笑:“三日之后,定要斩了这村夫!”
第三日四更,江面上起了大雾,浓得像化不开的墨。诸葛亮请鲁肃上船,下令将二十只船连在一起,向曹军水寨驶去。
“先生这是要去送死?”鲁肃吓得脸都白了。
诸葛亮羽扇轻摇:“子敬莫怕,曹操多疑,雾中必不敢出战。”
船到曹军水寨附近,诸葛亮下令擂鼓呐喊。曹操在寨中听到鼓声,果然疑心有埋伏,下令:“乱箭射之,莫要出战!”
一时间,曹军的弓箭手万箭齐发,箭雨密密麻麻射向船身。那些稻草人身上很快插满了箭,像刺猬一样。诸葛亮让士兵们调转船头,让另一面也受箭。
等雾快散时,诸葛亮下令收船返回,对着曹营大喊:“多谢曹丞相赠箭!”
曹操这才知中计,气得差点摔了帅案,派兵去追,可船早借着顺风顺水,驶出了老远。
回到吴军大营,周瑜派人清点箭支,不多不少,正好十万有余。周瑜拿着箭,手都在抖:“诸葛亮有鬼神不测之术,我不如也!”
鲁肃向周瑜讲述了借箭的经过,周瑜沉默半晌,叹道:“此人不除,必为江东大患。”
而诸葛亮回到刘备营中,刘备看着满船的箭,抚掌大笑:“孔明真乃神人也!”诸葛亮却摇头:“此非神力,乃顺天时、知人心耳。曹操多疑,雾天必不战而守,此乃料其心性;大雾助我隐蔽,此乃借天时之便。”
他望着江东的方向,眉头微蹙:“周瑜妒贤嫉能,恐难长久合作。接下来的火攻之计,还需加倍谨慎。”
夜色中的赤壁江面,雾气渐渐散去,露出暗流涌动的江水。诸葛亮知道,真正的决战,即将来临。
第四章 借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