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国公府(上)

国公府。

八月初八,秋雨生凉。

这几日,因为二房太太即将回京,大老爷裴铄发了话,要请她考教几位小姐的水平。因此除去两个小的,之英、之蓉、之兰三位小姐被拘在一块儿温书。

当然,裴铄又不会一双眼睛盯着她们,她们姊妹几个不过做个样子。大姑娘裴之英气定神闲,三姐妹中她才学最好,对自己很有自信,不用临时抱佛脚,所以只在一旁解九连环玩。二姑娘之蓉和四姑娘之兰正在窗下赶围棋,显然没当回事。

只见齐老太太屋里的丫鬟青萍急急走来,笑道:“珍宝阁新打的首饰送来了,实在漂亮,老太太她们正在看呢。待会儿紫霄姐姐就会把几位姑娘的送过来。”

年纪小的之兰一听哪里坐得住,连忙把棋子放回,“是预备中秋节带的新首饰吗?”

之蓉也按耐不住笑着站起来,恨不得立刻拿到好东西。

到底大姑娘之英稳重,问道:“太太们也在?”

青萍笑道:“是呢。老太太才和二位太太说,外头来了消息,今日二太太和三姑娘就要到了。”

“三姐姐长什么样?”之兰满心好奇。

青萍笑道:“四姑娘这下把我问住了。就连老太太也没见过三姑娘呢。倒是明嬷嬷那年返乡探亲,路过江州,拜见二爷时瞧见三姑娘,说是粉雕玉琢,同二太太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之英幼年见过二婶母谢氏,笑道:“那三妹妹一定是个美人,我有些迫不及待了。”

裴之蓉却道:“这也说不准,等今日人来了就知道。”

“那三姐姐也有新首饰吗?”之兰又问道。

“这个自然,家里姐妹都有啊。五妹妹、六妹妹虽然小,每回她们也有新的金项圈。”之英撇了她一眼,“三妹妹远在江州,该有的一点也不会少。”

正说着,荣安堂那边过来三五个丫鬟,抱着三个锦盒。为首的正是齐老太太最为得力的丫鬟——紫霄。

她一来,裴之英也撂下了手中的九连环。

之蓉笑道:“紫霄姐姐快快请坐,喝杯茶。”

之兰也道:“姐姐可算来了,我都快等不及。”

主子丫鬟满满一屋子人,都围在西暖阁里。

紫霄直接叫人打开首饰盒,笑道:“老太太叫我给各位姑娘送东西来。”

一共三件,裴老太太都分好了,裴之英得了珊瑚点翠嵌珠花簪,裴之蓉得了金珠串楼台耳环,裴之兰得了金镶珠宝镯子。

裴之蓉与裴之兰一眼看中了花簪,见大姐姐得了,很是落寞。

之蓉对比四妹妹之兰的镯子,又觉得自己的耳环也不错了,虽然可惜,但也没办法。

之兰虽然觉得镯子沉甸甸的很有份量,但总觉得花簪更好看,她就喜欢珊瑚首饰。她直勾勾的看着之英的花簪,眼里十分火热。

“大姐姐,簪子可以借我看一眼吗?”她心里这样想,也就这样问了。

裴之英还没说什么,之蓉先说道:“四妹妹你还真是好意思开口。东西是老太太分给大姐姐的,你再喜欢也拿不到。”

“你……我不就是想看看吗?又没说要据为己有。”之兰含羞带愧道。

裴家这几个姑娘以裴之英为首,裴之兰唯她马首是瞻。之蓉和之英因为珠姨娘的关系,互相看不对眼,不过维持着表面情谊。

裴之英高傲娇矜,这花簪虽好也不是她手里最好的,因此只是淡淡的。今见裴之萱出言讽刺之兰,便道:“五妹妹,你尽管拿去看。实在喜欢,咱们俩就换一下。”

裴之兰听了喜不自禁,连声道谢,欢天喜地换了首饰。这可把裴之蓉气到七窍生烟。

“好了,赶紧戴上。咱们去荣安堂谢过老太太和太太们。”裴之英懒得理她,提醒一句便自行出去。

之兰连忙跟上,“大姐姐等等我,咱们一起过去。”

说着,众人一道往齐老太太屋里去。

裴家大太太郑氏同三太太王氏还在荣安堂。老太太见三个孙女儿都戴着才得的首饰,便笑向郑夫人说道:“果然,这些鲜亮的活计最配年轻的姑娘们,衬得和花仙子一样。”

三个丫头们近前立马请安见礼。裴齐氏笑吟吟地将最小的之兰揽在怀里,问道:“怎么?你头上的簪子……”

裴之兰面色红润,有些羞耻,但不撒谎:“老太太,大姐姐见我很是喜欢这个,便同我换了。”

“四妹妹最喜欢珊瑚,我便让给她了。我还记得她去年得了个珊瑚手钏,正配这花簪呢。”裴之英三言两语讲清缘由。

裴老太太见她们姊妹情深,很是欣喜,点头笑道:“你很会谦让妹妹。”

“她年纪居长,照顾弟妹是应该的。”郑夫人忙又笑道。之英这个女儿在国公府两位老人面前给她这个做母亲的长脸,连带她也能在婆婆面前得好处。

祖孙三代人正闲话家常,忽然进来一个丫鬟,不知回禀些什么。

且说裴之莹同谢夫人,母女二人由江州往京城去。一行人坐船从扬子江转道入大运河,长途跋涉,于这日才入京城。

乌云滚滚,大雨忽然从天而降。所幸已是入了汇通匣,裴之莹与谢氏等人都坐在舱中,因船行驶得极稳,即使风浪颠簸也并无太多不适。

船只继续循运河而行,废了小半日功夫,才至东便桥,眼看就要弃舟登岸。

但是天公不作美,一时间,雨下得忽大忽小,且有沉沉乌云伴着滚滚雷鸣。

谢夫人还怕女儿之莹心生怯意,连忙搂了她抱在怀里,另一只手一边替她捂住耳朵,一面向她笑道:“北边干燥,难得雨水这么大,又是闪电又是打雷,听着怪吓人但持续不了多久的。你听这雷声,是不是渐渐远了?”

一面又打发婢女往前头舱里,跟各位管事的说:“雨下得这般大,叮嘱下面人多加小心,别湿了东西,更别伤了人。路上估计也走不成了,反正今日必到的,待会儿若是雨还没停,就停在码头先在船上避一避,等雨小了,再家去也使得。”

传话的丫鬟领命去了好一会子,回来禀告谢氏,说:“家里早已打发了下人在码头上相候,只等咱们登岸。”又道:“还有大少爷也来了,亲自带了人接。”

谢夫人闻言,连忙招呼裴之莹起身,一边吩咐丫鬟伺候着下船登岸。

裴之莹听见说“大少爷”,便知乃是裴府大少爷裴桓,也很是惊讶,实在想不到这样的天气,他竟冒着大雨而来,看来真是个热心肠。

幸而此刻,雨势渐渐小了。

丫鬟们连忙服侍两位主子重新梳妆打扮。随后,谢氏便同裴之莹出舱,两边忙撑起伞来,小心翼翼登岸。

一眼看去,只见码头上早清了场,空地上还搭起了雨棚。是故裴之莹几乎没淋到雨。

雨棚里站着一位是十五六岁的贵公子,体格中等,形态如修竹,样貌却没有半分冷气,笑吟吟的一张脸带着温暖,甚至驱走了裴之莹心中的凉意——这便是裴府大公子裴桓了。

谢氏见着裴桓,未等他见礼便道:“你这孩子,心也太实了。咱们是至亲,不必闹这些虚的。淋坏了你,只怕回去老太太和你母亲不让我进门了。”

裴桓闻言也笑了,但还是按着规矩来,“见二婶母。二婶说笑了,父亲亲自吩咐我过来接婶母,可巧我前脚才到,婶母和妹妹也到了。”

谢氏连忙拉着女儿近前:“这是你大伯家的桓哥哥。”

她这边说,裴之莹早行下礼去,口中喊着“桓大哥哥好”,心道:“船上学了好几天礼仪,这是头一回实践。呜呼哀哉,按我这辈分,进府后还不得一天拜到晚。”

裴桓却道:“自家人,何必客气。我来时在路上遇见沈家三公子,他托我向婶娘问好,说等叔父来日进京,他一定登门拜访。”

谢氏笑道:“沈三郎脚程竟比我们快!”

裴之莹低声问她:“沈三郎是谁呀?”

“你个小没良心的,沈师兄都忘记了?启程时你还哭着喊着要他跟着一块儿走的。”谢氏捏了捏女儿的脸。

裴之莹真不知道,眼下却装成恍然大悟的样子,“是他啊!”

裴桓又道:“这天寒地冻的,咱们还是早些坐车家去,免得受了冷气。”

说笑间,三人登车直往裴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