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尘封的信
雨水敲打着窗棂,孟雪站在祖父书房的老旧木地板上,指尖轻轻抚过书架上那些泛黄的书脊。三个月了,自从祖父去世后,她一直无法鼓起勇气整理这个房间。今天,窗外的秋雨终于给了她一个安静的理由。
"爷爷,我来看您了。"她轻声说,声音在空荡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孟雪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中国陶瓷史》,这是祖父生前最常翻阅的书籍之一。书页间夹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站在某个考古现场,笑容灿烂。孟雪从未见过这张照片,她翻到背面,上面用褪色的钢笔字写着:"1957年,龙山遗址,与岩。"
"岩?"孟雪皱眉,祖父从未提起过这个名字。
她继续翻找,在一个檀木盒子的底部发现了一叠用丝带捆扎的信件。最上面一封已经拆开,信纸泛黄,字迹却依然清晰:
"吾爱孟川:
闻君将赴西北考察,心甚忧之。戈壁风沙无情,望君珍重。昨夜又梦回龙山,君执铲我执笔,共绘汉墓壁画。醒来枕畔泪痕犹在,方知此生已无再会之期。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若他日黄泉相见,望君莫笑我华发早生。
永远爱你的,岩"
孟雪的手指微微颤抖。这封信写于1965年,落款只有一个"岩"字,与照片上的题字一致。信中的情感如此炽热,与她记忆中严肃克制的祖父判若两人。
"爷爷有恋人?"这个念头让孟雪感到一阵眩晕。她从小由祖父抚养长大,记忆中祖父总是独来独往,从未提起过任何感情经历。父母在她五岁时因车祸去世,祖父是她唯一的亲人。
窗外雨势渐大,孟雪坐在祖父常坐的那把藤椅上,开始一封封阅读那些尘封已久的信件。每一封都饱含深情,却又克制隐忍,字里行间透露出两人因某种原因无法在一起的痛苦。
最后一封信写于1978年,是祖父的笔迹,却从未寄出:
"亲爱的岩: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得知你已获平反,我欣喜若狂。这些年我一直在等你,从未改变。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请来寻我,或给我一个地址,我会立刻飞奔到你身边。
永远爱你的,川"
孟雪的心揪紧了。1978年,那正是她出生的年份。祖父最终没有寄出这封信,是因为她的到来吗?
她翻遍整个盒子,没有找到更多线索。那个名叫"岩"的人,是男是女?现在还活着吗?为什么两人没能在一起?无数疑问在她脑海中盘旋。
第二天清晨,孟雪带着那张照片来到了市立图书馆。在地方志部门,她查询了1950年代的考古记录,很快在《中国考古五十年》中找到了线索:1957年龙山汉墓发掘,领队许岩,队员包括孟川等五人。
"许岩..."孟雪喃喃自语,手指划过那个名字。她翻到附录的参与者名单,在许岩的名字后面看到了"(1928-2019)"的字样。
"已经去世了..."孟雪感到一阵失落,随即又振奋起来。至少现在她知道"岩"是谁了——许岩,著名的考古学家,中国汉代考古的权威。
回到家,孟雪打开电脑搜索许岩的资料。维基百科显示,许岩终身未婚,无子女,2019年因病去世,享年91岁。但在"亲属"一栏中,却写着"养孙女:许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