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宣和年间,凌云山深处,古刹“大乘禅院”的住持圆寂前,将一卷《金绳经》与九枚青铜铃铛交予弟子:“此经乃千年古檀木所制,封皮镌刻着密宗梵文,记载佛家渡世秘法;青铜铃铛则源自天竺,铃身铸有莲花纹,为地宫钥匙。若后世有僧堕魔道,以金绳噬众生,便启地宫,以佛骨镇邪。”言毕,他闭目圆寂。顿时,风声骤停,山林寂静,仿佛天地也在默哀,地宫入口随山崩永封。
千年后的蝉鸣声里,林深站在凌云寺山门前,攥紧录音笔。他不知自己即将踏入的,不仅是当代方丈的堕落深渊,更是千年诅咒苏醒的裂口。
1 佛光下的阴影
七月流火,蝉鸣聒耳。林深站在凌云寺山门前,攥紧了手中的录音笔。作为《都市周刊》的记者,他此行的任务是调查一封匿名举报信——信中指控住持慧明涉嫌挪用寺院资产,私生活腐化。尽管官方两年前已澄清此事,但社交媒体上疯传的“方丈豪车”“私生子”传闻,让这桩旧案再次发酵。
山门内的香火气息扑面而来,游客们举着手机拍摄金碧辉煌的寺庙。林深穿过人群,注意到角落处有位僧人正低头擦拭香案,灰袍下露出一双布满老茧的手——那是慧明的照片里从未出现过的沧桑。他心头一动,举起相机偷拍,却听见身后传来低沉的声音:“施主,请随我来。”
林深回头,见一位面容清癯的中年僧人立在廊下,正是慧明。他未戴僧帽,头顶戒疤在阳光下泛着淡红,仿佛灼烧的印记。住持引他至禅房,房内简朴得令人意外,唯一的装饰是墙上“慈悲为怀”的墨字。书架上的佛经摆放整齐,檀木案几上搁着一盏未饮尽的茶,茶香袅袅,似在诉说某种禅机。
“林记者,你为何执着于旧事?”慧明沏茶的手稳如磐石,“佛家讲究因果,善恶终有报。”他忽然指了指窗外游客,“你看那些信徒,他们所求不过是心安。若寺院崩塌,信仰何存?”
林深亮出手机里一张照片:寺院后山仓库的卫星影像,数十辆豪车隐约可见。“住持,香火钱与豪车,慈悲与资本,如何共存?”他的目光如刀,试图刺破对方平静的面具。
慧明忽然轻笑,茶盏在掌心旋出涟漪:“世人皆迷于表象。你可知,二十年前凌云寺不过是残垣断壁?若无资本,哪来的千年古刹重光?”他指尖轻点屏幕,“这些车,是施主们捐赠的‘法器’,用于寺院海外弘法。去年缅甸赈灾,正是用这些车运送药品。”
林深敏锐捕捉到“捐赠”二字中的漏洞。他追问明细时,慧明却闭目不语,似入定。此时禅房外忽传来喧闹——一群网红正举着补光灯涌入庭院,直播镜头对准住持房门:“各位老铁看!这就是慧大师闭关的地方!打赏过千,我当场拆穿他的假面具!”
慧明眉峰微蹙,起身推开房门。网红们如蝗虫般涌向庭院,直播声浪震得檐角风铃狂响。林深趁乱扫视禅房,瞥见书架夹层露出一沓文件边角,隐约有“海外账户”字样。他心跳加速,暗记位置。
林深注意到慧明袖口露出一截金绳,绳上缀着暗纹,与他曾见过的某富豪手腕上的“法器”极为相似。他暗自用手机拍下细节,却未敢声张。禅房窗棂外,一只乌鸦掠过,翅膀掀起的风吹动案几上的经卷,露出底下压着的《金绳渡世经》残页,泛黄的纸页上写着:“绳缚心魔,渡者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