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从草根到博士市委书记:逆袭之路

山村少年的求知梦

在云安市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偏远小山村里,林宇出生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家庭。他家的房子是用土坯和茅草搭建的,屋内光线昏暗,几件破旧的家具便是全部家当。父母每天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去田里劳作,日落西山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林宇从小就展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特质。村里的小伙伴们热衷于在田间地头嬉戏玩耍,而林宇却常常一个人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盯着那本从邻居家借来的破旧小人书,看得如痴如醉。那一个个简单的文字和生动的画面,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

到了上学的年纪,父母咬咬牙,把林宇送进了村里唯一的小学。学校是几间摇摇欲坠的土房子,窗户没有玻璃,用塑料布勉强遮挡着。教室里的桌椅高低不平,黑板上满是粉笔的划痕。但林宇却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屋顶的茅草上,林宇就起床了。他帮父母烧火做饭、喂鸡喂鸭,然后背着用旧布缝成的书包,徒步几里路去学校。一路上,他会背诵前一天学过的课文,那朗朗的读书声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

在学校里,林宇是最勤奋的学生。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预习功课。老师讲课的时候,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生怕错过一个字。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

然而,学习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家庭贫困,林宇买不起新的作业本,他就把用过的本子翻过来,接着用铅笔在反面写字。铅笔用到只剩下一小截,他就用一根小木棍套住继续用。冬天,教室里没有取暖设备,他的手冻得通红,写起字来都有些僵硬,但他依然坚持着。

小学毕业那年,林宇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镇上的中学。当他把录取通知书拿给父母看时,父母的脸上既有喜悦,又有担忧。喜悦的是儿子有出息了,担忧的是学费从哪里来。

中学的艰难奋进

为了凑齐林宇的学费,父母四处奔波。父亲向村里的亲戚朋友借了个遍,母亲则把家里唯一的一只下蛋母鸡卖了。林宇看着父母为自己操劳的身影,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

到了镇上的中学,林宇才发现自己与城里的孩子差距很大。同学们穿着崭新的衣服,背着漂亮的书包,而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背着那个破旧的书包,显得格格不入。但他没有自卑,而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

中学的课程比小学难了很多,尤其是英语。林宇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当老师用英语讲课的时候,他一头雾水。但他没有退缩,每天清晨,他都会早早地来到学校的操场,大声地朗读英语单词和课文。他还向老师借了英语磁带,用自己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买了一个破旧的录音机,反复地听,反复地模仿。

除了学习,林宇还要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他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小餐馆里洗碗、拖地,每个月能挣到一点微薄的工资。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他从不抱怨。他把打工挣来的钱一部分用来买学习资料,一部分寄回家,减轻父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