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反客为主!奇袭太原!”
少年赵匡胤掷地有声的惊人之语,如同在枢密行辕的平静湖面投入一块千钧巨石!震得满帐幕僚将校瞠目结舌!奇袭太原?那可是固若金汤的河东第一重镇!是后晋苦心经营多年的核心巢穴!更是契丹南下中原最重要的跳板和屯兵基地!一个刚入行伍的小小伍长,竟敢在决定后汉国运的军议上,口出如此狂言?!是初生牛犊的无知无畏?还是真的窥见了那万分之一可能的缝隙?!
“狂妄!”
“竖子无知!”
“太原城高池深,岂是你说袭就袭的?”
短暂的死寂之后,斥责之声如同被捅了窝的马蜂,瞬间在帐中炸响!几名老成持重的幕僚和将领面露怒容,厉声呵斥。赵匡胤这赤裸裸挑战常识、近乎荒诞的提议,简直是对他们多年经验和智慧的无情践踏!在他们看来,这根本就是把国家命运当成儿戏!
韩通也皱眉看向郭威,期待枢密大人立刻制止这疯话。
郭威的脸色却深如寒潭,眼神锐利如鹰,紧紧锁在赵匡胤那年轻、充满斗志却又出奇冷静的脸上。他没有斥责,没有赞同,只是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得如同北疆的风:
“为何?”
两个字,重若千钧,带着一种冰冷的压力直指赵匡胤。“为何是太原?如何破这晋辽勾结之势?你详细说来。”
帐内的喧嚣被郭威的威严压了下去,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目光复杂地聚焦在赵匡胤身上,看他如何自圆其说。
赵匡胤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连刚才击倒韩重赟的兴奋都已消散。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静下来。他的思维飞速运转,太行山的伏击、黑旋风的狠辣、潞州上司的倾轧算计……所有的经验教训在此刻熔炼、升华!
他再次跨步上前,手指准确地按在巨大的沙盘上,声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激昂,却已努力摒除浮躁:
“大人!诸位大人请看!”
“契丹欲犯我境,必经何处?雁门关!偏头关!此两关乃雁北咽喉,自古兵家必争!然这两关扼守之地,皆属石晋所控之河东!”
“晋阳(太原),便是河东根基!更是契丹军马粮秣南输囤积的命脉之地!”
他手指猛地重重点在太原标识上!
“石重贵虽称帝晋阳,但他是什么货色?此人是石敬瑭养子,全赖其父割地称儿坐上的龙椅!其人性情昏聩懦弱,毫无主见!如今后晋朝野实权,尽在贪婪暴虐的成德节度使杜重威(后晋权臣)之手!此人拥兵自重,搜刮民膏,早已怨声载道!更有消息传来,他暗中与契丹勾结,以图自固!”
赵匡胤语速加快,眼中闪烁着洞察人心的光芒:“杜重威,想的是独霸河东!契丹人,想的是把河东当南侵的桥头堡!这根本就是同床异梦!互相提防!”
“而我天雄军主力北出邺都,自然引契丹警惕!若彼时……” 赵匡胤的声音猛然拔高,带着一股锐不可当的锋锐,“我军表面集结重兵,大张旗鼓,作势欲争雄雁北关城,摆出与其对峙、甚至不惜一战的姿态!此为‘正’!”
他的手指在沙盘上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从邺都指向晋北代州(雁门关所在区域),最后稳稳停在黄河上游、太行山腹地的——泽潞地区(潞州附近)!
“与此同时!”
赵匡胤的声音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心上:
“大人!我军需遣一支战力强劲、行动迅捷之军!不动则已,一动必如山崩!人数不必多,精锐即可!悄然放弃辎重,潜行向西!出其不意,渡过孟津(黄河古渡),借道泽潞险峻山道,昼伏夜行!直插——” 他的手指如同一柄利剑,穿透沙盘上密集的山峦河流标识,闪电般刺向沙盘心脏!
“太原府腹地!”
“什么?!” 连韩通都忍不住失声!这条路线!几乎是沿着太行山西麓的悬崖峭壁行军!极其艰险!简直匪夷所思!
但赵匡胤的声音斩钉截铁:“此乃‘奇’兵!”
“出其不意!兵贵神速!只需……” 他环视众人充满震惊、质疑、甚至带点荒谬感的脸庞,伸出一根手指:“旬日!”
“旬日之内,这支奇兵兵临晋阳城下!杜重威猝不及防!太原守军猝不及防!人心惶惶!此时,大造声势!散布消息:契丹借道河东袭汉是假,欲吞并河东、清洗杜党是真!杜重威引狼入室,必将自食其果!晋阳军民当识时务,弃暗投明!”
“只要能在城下造成短暂混乱,不需攻城!”
赵匡胤的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此乃声东击西!敲山震虎!更是釜底抽薪!搅乱晋地!惊碎契丹之梦!”
“消息传至雁北前线!杜重威阵脚必乱!他自顾不暇,焉敢再为契丹爪牙?契丹南侵大计,失去河东跳板和粮道接济,便如釜底抽薪、空中楼阁!其势必然瓦解!”
“即使奇兵未能克城,只要能在晋阳外围搅得天翻地覆,甚至……” 赵匡胤眼中闪过一丝狠戾,“攻其外围薄弱军寨一二,夺其仓廪,焚其粮草!足矣!战略目的已达成!”
一番话说下来,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将“正奇相合”、“虚实并进”、“攻心为上”的思路讲得清清楚楚!更可怕的是,他抓住了敌手最关键、最致命的矛盾核心——晋辽并非铁板,而是离心离德!
整个帅帐内鸦雀无声!
刚才那些愤怒斥责的幕僚将领们,此刻一个个面色古怪。有人陷入沉思,反复推敲着其中的逻辑链;有人依旧摇头,觉得太过冒险;但更多的人,脸上写满了震惊!他们震惊的不是这个策略本身有多大成功率(毕竟风险极高),而是眼前这个看起来还带着稚气的少年,对战略局势的洞察力、对敌我弱点的精准拿捏、以及那股融会贯通了兵法精髓的大气构思!
这绝非无知妄言!这是一个深谙“上兵伐谋”、“攻心为上”精髓的乱世奇才的雏形!
郭荣在一旁静静听着,看着赵匡胤在巨大的沙盘前指点江山,神采飞扬,眼中欣赏之色越来越浓,嘴角甚至不由自主地勾起一丝骄傲的笑意。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当日山中与之并肩作战时,那个悍勇无畏的身影此刻披上了智慧的光芒。
郭威面无表情,深邃的目光依旧如同冰潭。
“纸上谈兵。” 他冷冷地吐出四个字,瞬间给赵匡胤头上泼了一盆冰水。他声音不带一丝情感,却如同审讯般连珠炮发问:
“奇兵,何为精锐?人数几何?谁为主将?需何等战力,才能保证旬日穿行太行峻岭,抵临晋阳?”
“太行山道,崎岖险绝!粮秣、军械、尤其是那赖以隐蔽行踪的马匹!如何解决?若遇山洪险阻,或遭遇地方武装阻挠,如何应对?”
“即便抵达!晋阳乃后晋国都,城防坚固!守军何止万数!你如何能让其阵脚大乱?仅凭散布谣言,恐非一日之功!若杜重威拼死固守,待其反应过来整顿兵马,你一支孤军,身处敌境核心腹地,如坐针毡!外无援军!内乏粮草!顷刻便有覆灭之危!”
“再退一步!即便你侥幸得手,迫使杜重威动摇。契丹人狼子野心,岂会轻易罢休?若其不顾一切,强行撕破脸面,大军压境直扑邺都!你分兵太原,主力在雁北关外!邺都空虚!你又如何自保?!”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锋利的匕首,直指赵匡胤策略中每一个可能的、甚至是致命的漏洞!每一个问题都关乎成千上万将士的生死!每一个假设都可能导致整个后汉崩盘的惨剧!
帐中温度骤降!刚才还觉得赵匡胤言之有理的人,此刻也倒吸冷气,冷汗涔涔。是啊,纸上谈兵容易,真要落实,步步皆是杀机!
郭威的目光如同实质般压在赵匡胤肩头,那沉重的压力远超一根浑铁棍的重量!
赵匡胤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呼吸也急促了几分。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郭威的眼光太毒辣!把他尚显粗糙的计划里的软肋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每一个问题都像一记重锤砸在他心头!
但他没有退缩!父亲在潞州忍辱负重时无奈的眼神、太行山涧战死的同袍、自己跪拜在郭威面前发下的誓言……这一切交织成一股力量,支撑着他!
“大人明鉴!此策……确属奇险!” 赵匡胤抬起头,眼神中的光芒被压力磨砺得更亮,更锐利!
“然,非常之局,当行非常之事!”
“精锐何出?必是黑云都!必是大人亲手打磨的死士!需选敢战、耐苦、急智之精锐悍卒,三百至五百足矣!一将功成万骨枯,此番功成,便抵十万军!” 他声音斩钉截铁!
“主将……需身先士卒、勇冠三军、临机决断、更需与部卒同甘共苦生死同心!” 赵匡胤的目光不自觉地扫了一眼郭荣(潜意识里希望公子能带队?),又立刻收住,“末将才浅,不敢妄言人选,但黑云都中当有如此将才!”
“粮秣马匹?取之于敌!破袭外围军寨,夺其粮仓!杀其战马!” 他眼中闪过一丝狠绝,“非常之时,以战养战!但求裹腹,不求饱足!”
“山途险阻?取其险!天堑之处,往往守卫最为稀松!向导可用潞泽当地曾受杜重威欺凌之士家子弟与山民!他们熟悉路径,更深恨杜贼!斥候先行,刺探周密,遇小股阻挠,速战速决!”
“兵临城下,不攻坚城!专攻其必救之心!” 赵匡胤深吸一口气,“大军围城是假!散布消息动摇军心民情是真!此为攻心!若能引动太原城内豪强或受杜重威倾轧的旧将起事,事半功倍!若不成……择其城外拱卫的军寨堡垒,选择最弱、防御最疏、却是其粮草储备或家眷聚居之地,出其不意,猛攻拔之!夺粮!烧寨!戮其亲眷!”
“杀人诛心!此乃绝户之策!” 赵匡胤的声音带着一种战场上的残酷清醒,“只要能让太原城内杜重威亲信胆寒,得知老巢家眷危险!其军心必乱!杜重威本人更寝食难安!他断不敢离巢北上为契丹卖命!雁北前线军心动摇,契丹孤掌难鸣!”
“至于邺都安危……” 赵匡胤的目光重新聚焦在郭威脸上,声音低沉却蕴含力量,“大人主力在北,虽为‘正’兵牵制,却也是真实的威慑!契丹若倾巢来犯,必有时间空隙。只要大人预先联络黄河以南义军(河北各地反抗契丹的义军力量),多设疑兵于关隘要道,虚张声势。奇兵袭扰晋阳之消息一旦传出,其腹心不稳!契丹焉敢倾力攻邺?”
一番解答,有补充,有调整(强调“攻心”、“夺粮烧寨戮亲眷”的狠辣手段),甚至提出了借助地方力量和义军进行战略欺骗的思路。虽然依旧布满荆棘,但比之前的空谈多了几分可操作的骨架。尤其是那份对战场残酷性的认知和必要时不惜采用极端手段的决心,让在场的将领都为之侧目!
韩通眼中已无轻蔑,只有浓浓的凝重!这小子,不仅有勇,更有急智!更有枭雄必备的狠辣心肠!
郭威依旧面无表情。
沉默。
沉重的沉默如同帐外的寒夜,压得人喘不过气。
谁也不知道这位执掌后汉军国重器的枢密使,心中是何想法。
“传令。”
郭威终于开口,声音依旧平淡无波。
“即日起,黑云都伍长赵匡胤,擢升为枢密院随军参赞!(相当于高级作战参谋助理)协助韩通,参与所有军机策划及斥候营选拔操练事宜。”
“另,枢密行辕直属‘骁捷营’(一支以精悍灵活著称的偏师),暂停原有部署。十日内,全营披甲厉兵,候命!”
命令简洁却蕴含深意!随军参赞!这是将他从武职直接拔擢到了参与核心军机的位置!更关键的是“协助韩通负责斥候营选拔操练”!这正是奇袭计划需要的最关键一环——精锐斥候!“骁捷营”更是行辕直属的精锐机动部队!
郭威虽然没有明说采纳赵匡胤的方略,更没有点明“奇袭太原”四字。但这番调动,几乎是为那个惊世奇谋量身定做的准备动作!只等东风!
无声的命令,比任何夸赞都更有分量!这是一种顶住巨大压力、蕴含巨大风险的信任!是对少年赵匡胤能力的最大认可!
“末将领命!” 韩通心头巨震,瞬间明白了郭威的意图,抱拳领命。看向赵匡胤的目光复杂无比。
“属下……领命!谢大人栽培!” 赵匡胤也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一股暖流混杂着沉重的责任感席卷全身!
其余幕僚将校面面相觑,有的震惊于枢密大人对这新人的信重,有的则眼神深处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嫉妒。
“散了吧。” 郭威挥挥手。
众人怀着复杂的心情鱼贯退出帅帐。
赵匡胤走在最后,心头依旧翻江倒海。韩通回头看了他一眼,本想交待斥候营事宜,却见年轻的公子郭荣走到了赵匡胤身边。
郭荣脸上带着温暖的笑意,伸手用力地握了一下赵匡胤的手臂(避开伤处)。
“做得好!” 他轻声说,眼神明亮如星,里面没有丝毫的嫉妒,只有纯粹而真诚的欣赏和鼓励。“那太原府……当真是个好地方!若能去……定是一番惊心动魄的痛快!” 他低声耳语,话语带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与期盼,随即又收敛起来,拍了拍赵匡胤的肩膀,“斥候营……重中之重!莫要怠慢了!明日一早,校场见!”
看着郭荣清朗温煦的目光,赵匡胤满身的疲惫和压力似乎被驱散了些,重重地点了点头:“公子放心!”
帅帐中,郭威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沙盘前。手指再次划过赵匡胤点出的那条充满荆棘与血火的奇袭路线——越过黄河,穿过太行绝壁,直刺晋阳!
他的脸上依旧面无表情,但深邃的眼眸深处,却燃起了一簇幽邃而充满期许的火苗。他沉默良久,从案上拿起一枚代表机动精锐部队的蓝色小旗,凝视片刻。
啪!
小旗被牢牢地钉在了潞泽方向的沙盘边缘!
像一枚蓄势待发的利箭,指向了……太原!
帐中灯火摇曳,将那枚孤独的、象征着未知与血腥命运的蓝色小旗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