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七月的午后,马尼拉的空气像一块吸饱了水分的滚烫海绵,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毛孔上。离开世卫组织西太平洋总部那冰冷、秩序井然的堡垒,重新投入罗哈斯大道的喧嚣热浪,仿佛从一个无菌室瞬间坠入了沸腾的蒸锅。汗水立刻从额角渗出,沿着太阳穴滑下,浸湿了廉价蜡染衬衫的领口。车流卷起的烟尘混合着海风的咸腥、街边小摊油炸食物的浓烈香气以及无处不在的、属于庞大贫民窟的陈旧气息,形成一种复杂而令人窒息的都市体味。

"Boss," 泥鳅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深棕色的眼睛警惕地扫视着街道对面停着的一辆破旧吉普尼,车上挤满了人,像沙丁鱼罐头,"Safehouse? Should we wait till dark?"(头儿,安全屋?要不要等天黑再去?) 他声音压得很低,手指下意识地隔着薄薄的速干裤布料,碰了碰大腿外侧硬物的轮廓——那里藏着改装前的P90。

我拉低了鸭舌帽的帽檐,目光平静地掠过街角几个看似无所事事、眼神却过分机警的男人。"Unnecessary," 我的声音不高,清晰地穿透了嘈杂的背景噪音,"Anyone foolish enough to try something now would be signing their own death warrant. Stupidity has its limits, even here."(没必要。现在谁想弄死我们,那等于自己签了死亡令。愚蠢总该有个限度,即使在这里。) 我的语气带着一种冰冷的笃定,仿佛在陈述一个物理定律。

石头咧开嘴,露出一口白牙,粗壮的胳膊搭上泥鳅的肩膀,古铜色的皮肤上汗珠滚落。"Hear that, Eel? Time for some home cooking! Let's grab supplies."(听见没,泥鳅?是时候搞点‘家常菜’了!咱们去弄点补给。) 他朝着不远处一个热闹的露天市场努了努嘴。市场里人声鼎沸,色彩斑斓。堆积如山的芒果、菠萝、香蕉散发着浓郁的甜香,与旁边鱼摊浓烈的海腥味、香料摊刺鼻的辛辣味交织碰撞。我们挤入人群,像三条融入溪流的鱼。石头挑了几个硕大的、散发着霸道气味的榴莲,外壳尖刺嶙峋,泥鳅则手脚麻利地装了一大袋面包果、香蕉和几包本地速食面。榴莲那极具侵略性的特殊气味,很快就在我们身边形成一个小小的“结界”,路人纷纷侧目或皱眉绕行。

载着“补给”的出租车穿过马尼拉混乱的城区,驶向相对宁静的富人区——福布斯帕克(Forbes Park)。这里的街道宽阔整洁,两旁是高大茂密的凤凰木,投下浓密的绿荫,隔绝了部分暑气。一栋栋风格各异的别墅掩映在精心打理的花园和高墙之后,透着与外面世界截然不同的疏离和安逸。出租车在一扇厚重的、爬满藤蔓的雕花铁门前停下。门柱旁一个不起眼的黑色方盒闪烁着微弱的红光。

泥鳅率先下车,走到门禁装置前,从背包内侧一个隐蔽的夹层里掏出一张非接触式卡片,随意地在感应区晃了晃。没有多余的询问,沉重的铁门伴随着低沉的电机嗡鸣声,无声地向内滑开。他朝出租车司机随意地挥挥手,司机如蒙大赦,迅速掉头离开,显然对这种地方心存敬畏。石头则大摇大摆地抱着那几颗“生化武器”般的榴莲,第一个走了进去,仿佛回到自己家一样自然。

别墅内部是典型的殖民地风格与现代简约的融合。挑高的大厅铺着光洁的大理石,巨大的吊扇在头顶缓慢旋转,搅动着略显沉闷的空气。昂贵的红木家具泛着温润的光泽,墙上挂着几幅抽象派油画,巨大的落地窗外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和一个碧蓝的游泳池。冷气开得很足,瞬间驱散了从外面带来的粘腻燥热。这里的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带着一种精心维持却又缺乏人气的空旷感。

"Make yourselves at home, boys. Kitchen's that way."(当自己家一样,伙计们。厨房在那边。) 我脱下汗湿的衬衫,随手搭在沙发扶手上,露出里面贴身的黑色速干背心。石头欢呼一声,抱着榴莲冲向厨房的方向,泥鳅则谨慎地检查着各个房间的窗户和窗帘。

我没有停留,径直走向大厅角落一扇不起眼的、镶嵌在书架后的暗门。按下书架侧面一个隐蔽的按钮,轻微的齿轮咬合声响起,书架悄无声息地向侧面滑开,露出一条向下的、铺着金属格栅的阶梯。一股混合着机油、金属、润滑油和淡淡防锈剂味道的、冰凉干燥的空气扑面而来,与楼上奢华的氛围形成强烈反差。

拾级而下,地下室的景象豁然开朗。与其说是一个房间,不如说是一个小型的高科技工坊与军火库的完美结合体。惨白的LED灯管照亮了大约一百平米的宽敞空间。左侧墙边是几台重型工业机床:一台精密数控铣床(CNC Mill),一台多功能车床(Lathe),旁边还有一台大型3D打印机,正发出低沉的嗡鸣,喷头闪烁着加热的红光。工作台上散落着各种规格的金属棒料、精密测量工具(卡尺、千分尺、水平仪)、线缆、电路板、焊锡丝,以及几罐不同颜色的喷漆。空气净化系统发出持续的低频噪音。

而右侧的景象则足以让任何武器爱好者心跳加速。整面墙壁被改造成一个巨大的武器架,由厚重的强化合金和透明防弹聚合物板构成,内部安装了精密的温湿度控制系统和除湿设备。架子上分门别类地陈列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装备:一排排保养得锃光瓦亮的手枪(格洛克17/19、伯莱塔92FS、SIG P226)、冲锋枪(MP5、UMP)、几支经典的AR-15/M4平台步枪、还有几支大口径的狙击步枪(巴雷特M82A1的粗犷身影赫然在列)。下方是码放整齐的各种弹药箱,标签清晰:9mm Para, 5.56x45mm NATO, 7.62x51mm NATO, .50 BMG。角落里有几个打开的箱子,露出成排的防御型手雷、烟雾弹和震撼弹。空气中弥漫着枪油和金属的冰冷气息。

我走到3D打印机旁,将掌上电脑通过数据线连接到控制面板上。屏幕上快速闪过复杂的武器结构图纸,正是我那把FN P90冲锋枪的CAD模型。我熟练地调整着参数,手指在触摸屏上快速滑动、点击。

"Alright, old friend," 我低声自语,目光专注,"Time for an upgrade."(好了,老朋友,是时候升级了。)

指尖轻点,打印指令下达。3D打印机发出更高频的嗡鸣,精密的喷头开始移动,一层层特制的、强度极高的钛合金粉末在激光的精准烧结下逐渐成型。我需要的改装部件并非寻常之物:一个重新设计的、带导轨接口的枪管固定座,一个改进的抛壳窗导引结构,一个加长的弹匣井适配器,以及一个整合了战术灯、红外摄像头和电池仓的专用下护木模块。

等待打印的间隙,我走到武器架前,取下了自己的P90。它线条流畅紧凑,充满未来感,但在我的眼中,它仍有提升的空间。我熟练地将其分解,动作流畅得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手术。枪管、枪机、复进簧、击发机构……每一个零件都在工作台明亮的灯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我拿起数控铣床旁的专用工具,开始对原厂的枪管固定部位进行细微的切削和打磨,为即将安装的后移式枪管座做准备。金属碎屑在刀尖下飞溅,发出细密的嘶嘶声。

几个小时后,3D打印的部件完成,带着微微的热度。我戴上防静电手套,拿起锉刀和砂纸,开始进行精细的修整和抛光,去除打印产生的细微毛刺,确保每一个结合面都光滑如镜。汗水顺着我的鬓角滑落,滴在冰冷的工作台上,瞬间蒸发。我全神贯注,世界仿佛只剩下手中冰冷的金属和脑中清晰的图纸。

"Moving you back ten millimeters, my dear barrel,"(后移十毫米,我亲爱的枪管,)我低声说着,将经过精密加工的枪管小心地安装进新的、位置后移的固定座中,用特制的扭矩扳手拧紧到精确的磅数,"Gives us precious space where it counts."(在关键的地方给我们宝贵的空间。) 新的抛壳窗导引结构也安装到位,确保抛壳轨迹更加顺畅可靠。

接着是整合式下护木模块。我将一个高流明的战术手电筒精准地卡入模块上方的专用导轨槽,啪嗒一声锁定。下方则安装了一个集成了高清红外摄像头和可更换大容量锂电池的组件。摄像头镜头在灯光下泛着幽深的蓝光。"Eyes in the dark,"(黑暗中的眼睛,)我满意地低语,将模块严丝合缝地安装在P90的下机匣上,接口完美吻合。最后,将一个高效能的消音器稳稳地旋紧在加长的枪口螺纹上。

弹匣的改造是另一项关键。我拿起一个标准的50发P90弹匣,利用车床快速加工出几个加长的钛合金弹匣壳体。组装上新的托弹板、托弹簧,容量轻松提升到了70发。"Hunger satisfied, for now,"(饥饿暂时满足了,)我掂量了一下沉甸甸的加长弹匣,感受着那令人安心的重量。

最后一步是枪提把的改造。我在提把侧面铣出精确的导轨接口,然后将一个轻型、单发的40mm枪榴弹发射器(M203风格)稳稳地挂载上去。"A little surprise package."(一个小惊喜包。) 至此,全新的P90诞生了。它保留了原枪紧凑的核心结构(总长依旧控制在50公分),但枪管后移带来的空间优化,消音器的固定安装,整合的战术组件,加大的弹容量,以及附加的榴弹发射能力,让它变成了一件更致命、更全能、更符合我需求的个人武器。我举起它,做了几个快速的抵肩、瞄准动作,重心平衡完美,人机功效无可挑剔。使用特制的穿甲弹时,有效射程提升了近50米——这是后移枪管和优化弹道带来的红利。

"Sweet Mother of Mercy!"(仁慈的圣母啊!) 石头不知何时已经下来了,靠在机床旁,手里拿着一块切开的、金黄软糯的榴莲肉,眼睛却瞪得像铜铃,死死盯着我手中焕然一新的P90。浓郁的榴莲气味瞬间在地下室弥漫开来,与机油金属味形成一种奇异的混合。"Boss, that thing looks like it crawled out of a sci-fi nightmare! Can it fly too?"(头儿,这玩意儿看起来像是从科幻噩梦里爬出来的!它还能飞吗?) 他夸张地咬了一大口榴莲,汁水顺着嘴角流下。

泥鳅也走了过来,精瘦的脸上没什么表情,但那双深棕色的眼睛里却闪烁着毫不掩饰的惊叹和炽热的渴望。他放下手里的一瓶冰水,目光像探照灯一样仔细扫描着我手中武器的每一个细节。"Suppressed, thermals, extended mag, under-barrel launcher… Boss," 他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的兴奋,"You've turned a scalpel into a chainsaw. And it still fits in a backpack?"(消音、热成像、扩容弹匣、下挂榴弹……头儿,你这是把手术刀改成了电锯啊。而且还能塞进背包?)

我把玩着改造好的P90,冰冷的金属触感透过指尖传来。"Precision requires the right tools, gentlemen. Scalpel or chainsaw, depends on the job."(精准需要合适的工具,先生们。手术刀还是电锯,取决于任务。) 我抬眼看向他们充满渴望的眼神,"Want one?"(想要?)

两个人几乎是同时、用力地点头,动作整齐划一,眼神热切得像等待投喂的大型犬。

"Wait," 我指了指旁边还在冷却的3D打印机,"Two hours. The blueprints are ready."(等着。两小时。图纸是现成的。)

趁打印机再次嗡嗡作响,我开始设计攀岩包。高强度、耐磨的凯夫拉混合碳纤维面料,内部结构用轻质钛合金框架支撑,确保形状固定且提供额外的防弹能力。我快速地在电脑上建模,分区设计:主仓足以容纳沙鹰和我那支改装P90;侧面和背部隐藏的快速抽取仓,用于放置两把战术匕首;包体不同部位巧妙地设置了八个加长P90弹匣的专用插槽,确保快速更换且不影响重心。设计完成后,将数据导入旁边一台工业级的激光切割机和缝纫机。机器开始自动工作,精确地裁剪、缝合。

最终,三个风格硬朗、功能强大的攀岩包诞生了。我拿起喷枪,在包体侧面分别喷涂上不同的标志性颜色:一个是石头喜欢的、带着粗犷感的橄榄绿迷彩;一个是泥鳅偏好的、便于夜间行动的深空灰;我自己的则是纯粹的哑光黑。"Yours."(你们的。) 我将包分别抛给他们。

石头迫不及待地背上橄榄绿的包,原地蹦跳了几下,又做了几个战术翻滚动作,包体紧贴背部,纹丝不动。"Like it's part of me! Plenty of room for snacks too!"(就像长在我身上一样!放零食的空间也够大!) 他咧嘴大笑。

泥鳅则更仔细地检查着深空灰背包的每一个隔层、每一个插槽、每一条织带,动作专业而迅速。"Perfect weight distribution. Quick access is flawless. This… this is art, Boss."(完美的重量分布。快速抽取无可挑剔。这……这是艺术,头儿。) 他给出了极高的评价,眼神里充满了赞赏。

接下来是狙击枪。我从武器架上取下那支雷明顿MSR(Modular Sniper Rifle)模块化狙击步枪。它本身就是一支精度极高的利器,但我需要它更“聪明”。我在枪机上方安装了特制的电动击发装置和供弹机构,连接到一个集成了高倍率光学瞄准镜(带弹道计算和夜视功能)、激光测距仪、环境传感器和稳定陀螺仪的遥控平台基座上。基座下方是坚固的三脚架,但也可以快速安装到车载武器塔内。通过复杂的算法,这套系统可以实现“模糊瞄准”——只需将目标大致框定在瞄准镜视野内,系统会自动计算弹道、风速、湿度、甚至目标的轻微移动趋势,进行微调并选择最佳击发时机。当然,最精准的狙杀,仍需我亲自操刀。

"Remote overwatch,"(远程监视哨,)我调试着遥控平台的控制单元,屏幕上的十字线随着我的指令平稳移动,"Silent and deadly."(寂静而致命。) 我做了三套这样的系统:一套集成到车库那辆雪佛兰Suburban的车顶武器塔内;一套作为备用火力支援平台,可快速部署;最后一套,则是我最信赖的“手术刀”,将由我亲自掌控。

武器塔本身也是一个杰作。一个低矮的、流线型的钛合金穹顶,与Suburban的车顶完美融合。内部集成了遥控的MSR狙击平台、一挺火力凶猛的M2HB .50口径重机枪、一具自动装填的40mm多管榴弹发射器,以及烟雾弹/诱饵弹发射器。控制单元就在副驾驶座位旁。

"Stone, Eel,"(石头,泥鳅,)我看着正在爱不释手检查新包的两人,"Preference?"(偏好?) 我指了指武器塔和旁边箱子里的各种枪榴弹和火箭筒。

石头拍了拍他鼓囊囊的背包侧袋,那里已经塞进了几枚沉重的40mm高爆榴弹和破甲弹。"Give me something that goes BOOM! Big and loud! Clears rooms, cracks bunkers! None of that sneaky-sneaky!"(给我能“轰”一声响的!又大又响!清房间,炸碉堡!不要那些偷偷摸摸的玩意儿!) 他挥舞着拳头,瓮声瓮气地说。

泥鳅则拿起一支M79 “Blooper” 单发榴弹发射器,动作熟练地检查着,又往自己深灰色的攀岩包里塞了几个不同弹种的榴弹。"Precision is your game, Boss. Mine is… area denial and close-quarters persuasion."(精准是你的游戏,头儿。我的是……区域拒止和近距离‘说服’。) 他露出一个略带痞气的笑容。

"Stone, Eel," 石头和泥鳅同时抬起头,眼神里还带着对武器的兴奋。我拿起工作台上最后剩下的几块钛合金边角料,走到精密车床旁。机床发出低沉的嗡鸣,刀尖在银亮的金属上划过,带起细密的金色火花。几分钟后,几枚精致的徽章在冷却液中显现出来。主体是抽象的、凌厉展开的十二片羽翼,包裹着一枚简约的手术刀十字标志,边缘锐利,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我用细砂纸轻轻打磨掉最后一点毛刺,徽章表面变得光滑如镜。

"Wings of the Black Seraphim,"(十二翼黑天使之翼,)我将两枚徽章分别递给石头和泥鳅,"Wear them. Or not. But know what they stand for."(戴着它们。或者不戴。但要明白它们代表什么。)

石头接过橄榄绿色的徽章(我特意用喷枪做了氧化着色),粗糙的手指摩挲着那冰冷的羽翼纹路,眼神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他什么都没说,只是用力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将徽章别在了自己那件洗得发白的灰色工装背心上,紧贴心脏的位置。那抹橄榄绿,在他古铜色的皮肤和粗犷的衣着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

泥鳅则仔细端详着手中深空灰色的徽章,指尖感受着那锐利的边缘和精密的纹路。他抬起眼,深棕色的瞳孔里不再是之前的戏谑或痞气,而是沉淀下一种近乎凝重的审视。他沉默了几秒,最终也将徽章别在了自己深灰色速干战术衬衫的左胸口袋上方。动作干脆利落,没有多余的话语,但那份郑重其事,比任何誓言都更有分量。

"Boss," 泥鳅终于开口,声音低沉,"Those hands… they stitch nerves thinner than hair. And now…" 他指了指工作台上琳琅满目的改装武器、机床和打印件,"…they dance with steel and circuits like a master gunsmith. Saw the ‘Deutsche Meister’ certificate in the file back in Berlin. But seeing it…" 他摇了摇头,语气里充满了真实的困惑和由衷的赞叹,"It’s different. Why? A doctor… a healer… with this?"(那双能缝合比头发丝还细的神经的手……现在……却像枪械大师一样在钢铁和电路间起舞。在柏林的档案里见过那张‘德国工匠大师’证书。但亲眼所见……感觉完全不同。为什么?一个医生……一个治疗者……同时拥有这样的能力?)

我拿起一块干净的软布,擦拭着手中那把改装完成的MSR狙击枪的枪管,冰冷的金属反射着工作台上的灯光。"Precision is a language, Eel,"(精准是一种语言,泥鳅,)我的声音平静无波,目光落在锃亮的枪管上,"Whether it flows through a scalpel to mend life, or through a lathe to shape steel for its defense… the grammar remains the same. Clarity. Control. Purpose."(无论是通过手术刀流淌去修复生命,还是通过车床作用于钢铁以捍卫生命……其语法是相同的。清晰。掌控。目标。) 我抬起眼,目光扫过他们,"Germany taught me that tools are extensions of intent. And intent," 我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must be backed by the means to see it through, whatever form that takes."(德国教会我工具是意志的延伸。而意志,必须有贯彻到底的手段来支撑,无论这手段以何种形式呈现。)

地下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机床冷却风扇的低鸣和3D打印机细微的嗡响。石头停止了咀嚼榴莲,泥鳅的目光在我、手中的徽章和工作台上来回移动。空气中弥漫的机油味、金属味、榴莲的甜腻味,混合成一种奇特的、充满力量感的氛围。某种无形的东西,在这沉默中悄然建立,比任何歃血为盟的誓言都更加坚固。

通讯加密是最后的环节。三台经过特殊加固的卫星加密通讯器摆在工作台上。我快速输入指令,设定好五个不同的高强度加密频道,每个频道使用独立的动态跳频算法和量子密钥种子。"Alpha for command, Beta for recon, Gamma for extraction, Delta for contingency, Epsilon… silence unless hell breaks loose."(Alpha用于指挥,Beta用于侦察,Gamma用于撤离,Delta用于应急,Epsilon……除非地狱崩塌,否则保持静默。) 我将频道分配和密钥同步到三台设备上。幽蓝的屏幕光映着我们三人专注的脸。

"Check."(确认。) 泥鳅拿起自己的通讯器,快速切换到Alpha频道,按下通话键。石头和我手中的设备同时发出轻微的蜂鸣,屏幕上显示出他的代号“EEL”。

"Check." 石头也完成测试,代号“STONE”出现在屏幕上。

"Check." 我的声音通过加密信道传来,代号“SERAPH”。

加密网络建立完成,牢不可破。

夜幕悄然降临。石头和泥鳅抱着新得的“玩具”——装满弹药的攀岩包和几枚心仪的榴弹——回到楼上各自的房间,客厅里很快传来菲律宾本地新闻台夸张的播报声。我则留在地下室,坐在一张宽大的战术指挥台前。多块高清屏幕环绕着我,幽蓝的光芒是地下室里唯一的光源。

中央最大的屏幕上,“蜘蛛(Arachne)”系统的界面无声地运转着。无数条代表数据流的纤细光丝从马尼拉乃至整个菲律宾的各个节点汇聚而来:卫生部的内部通讯摘要(过滤掉无关的官僚废话)、海关特定货柜的实时状态更新、港口装卸区的监控片段(经过人脸和车牌识别)、几个关键人物的财务流水(通过离岸银行数据接口抓取)、社交媒体上特定关键词的聚合分析、甚至包括马尼拉地区电力消耗的异常波动热力图……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碎片,在“蜘蛛”强大的关联分析和模式识别引擎下,被迅速清洗、分类、交叉比对。

我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金融数据模块。一个复杂的网络拓扑图在另一块屏幕上展开。节点闪烁着不同颜色的光:红色代表与独眼巴朗军阀有深度勾结的本地财阀(如垄断棕榈油出口的“桑托斯联合企业”);黄色代表疑似提供洗钱渠道的离岸空壳公司(注册地在开曼、维京群岛);蓝色代表被胁迫或利诱参与器官走私链的政府官员和执法人员;紫色代表提供武器和后勤支持的跨国犯罪集团分支……线条的粗细代表资金往来的频率和金额。一张清晰的、笼罩在菲律宾上空的暗网逐渐显形。

我的目光像最精准的狙击镜,锁定在几个关键的红色节点上。手指轻点,它们的详细信息——控股结构、主要资产(种植园、码头、酒店)、银行账户、近期大宗交易、甚至主要股东的家庭住址和子女就读学校——都清晰地罗列出来。一个无形的金融瞄准镜已经套牢了它们。第一个目标的名字在我脑海中清晰地浮现:**桑托斯联合企业(Santo United Enterprises)**。它的棕榈油期货合约,正暴露在巨大的市场波动风险下。而我的“弹药”——一系列精心准备的做空指令、足以引发连锁反应的负面情报包、以及几笔伪装成市场波动的引导性交易——早已在多个离岸账户中准备就绪,只等一个最完美的时机扣动扳机。金融轰炸的倒计时,无声地开始了。

就在此时,一份来自北京的新邮件提示在屏幕角落闪烁。我点开,是关于“蜘蛛”亚洲枢纽节点建设进度的汇报,以及更重要的——“波塞冬计划”的船只筛选结果。附件里是两份详尽的评估报告。

第一艘:前苏联“鄂木斯克(Omsk)”号医疗船。排水量约11,000吨,建于1980年代末。优点:结构异常坚固(全焊接钢体,关键部位有额外装甲),原设计就拥有完善的手术室(6间)、病房(300+床位)、X光室、实验室和大型药房,动力系统(柴油机)虽然老旧但皮实耐用,采购价格极低(近乎废铁价)。缺点:设计理念严重落后,空间布局僵化低效(长长的走廊连接着一个个封闭舱室),电子系统近乎原始(需要彻底更换),改装工程量巨大(需切割大量原有结构),预估改装周期长达12-18个月,费用惊人。报告附上了大量照片:锈迹斑斑的巨大船体,空旷得像地下墓穴的冰冷走廊,布满灰尘的老式无影灯,以及笨重得如同史前生物的通讯设备。典型的苏联式“暴力美学”,粗犷、坚固,却笨重得令人窒息。

第二艘:意大利“海神(Neptune)”号中型邮轮。排水量约28,000吨,2005年下水,因母公司破产清算被拍卖。优点:设计现代化,布局合理高效(宽阔的中央大厅连接各功能区),舱室条件优越(原为豪华客舱),拥有巨大的开放式甲板空间(便于加装直升机平台和模块化舱室),动力系统(柴电混合)较新且省油,电子系统基础良好(易于升级)。缺点:船体结构强度不如军用标准,内部需要彻底拆除原有的娱乐设施(赌场、剧院、酒吧),改装为医疗功能同样工程浩大,采购价格较高。照片展示了它优美的流线型船体,宽敞明亮的内部空间,巨大的落地窗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虽然也需要大改,但骨架是好的。

我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时间,是此刻最关键的要素。棉兰老岛的疫情和巴朗的暴行每分每秒都在吞噬生命。Omsk号的坚固令人心动,但那漫长的改装周期是致命的软肋。它的“暴力美学”在时间这把利刃面前,显得笨拙而可笑。Neptune号虽然“娇气”一些,但它的现代化骨架和相对良好的状态,意味着可以更快地投入使用。模块化的设计也更适合快速改装和未来的功能调整。

"Brute force has its place,"(蛮力有其用武之地,)我低声自语,目光扫过Omsk号那如同钢铁堡垒般的船体照片,"But speed is the scalpel we need now."(但速度才是我们现在需要的手术刀。) 指尖在虚拟键盘上轻点,做出决断:"Proceed with Neptune acquisition and refit on Priority One. Secure Omsk as reserve/parts donor. Initiate Phase One refit blueprints for Neptune – focus on core medical modules (OR, ICU, Lab, Sterile Supply) and power/water infrastructure. Budget approved."(优先执行‘海神号’的采购和改装,优先级一。将‘鄂木斯克号’作为备用/零件提供船予以保留。启动‘海神号’第一阶段改装蓝图——聚焦核心医疗模块(手术室、重症监护室、实验室、无菌供应)以及电力/供水基础设施。预算批准。)

指令发出。遥远的中国船厂和欧洲经纪人将开始高速运转。波塞冬的方舟,选择了更优雅迅捷的那一艘。

车库卷帘门在低沉的电机声中缓缓升起。一辆通体漆黑、线条方正硬朗的雪佛兰Suburban Shield防弹版静静地停在那里,像一头蛰伏的钢铁巨兽。它并非普通版本,而是经过深度改装的移动堡垒。车身覆盖着厚重的复合装甲(陶瓷+钢板),车窗是厚厚的多层防弹玻璃。特制的防弹轮毂包裹着同样防弹的越野轮胎,散发着令人无比安心的坚实感。后备厢经过特殊加固和密封,此刻里面整齐地码放着三个攀岩包、备用武器(包括那支备用的遥控MSR平台)、成箱的弹药(涵盖所有枪型)、医疗急救包、应急食品和水。车顶,那个流线型的钛合金武器塔穹顶与车身完美融合,毫不起眼。

我拉开宽大的后车门坐了进去。后排座椅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集成的多功能控制台。几块嵌入式触摸屏环绕着舒适的指挥官座椅,键盘和轨迹板位于手边最舒适的位置。控制台与车顶武器塔、车载雷达、加密通讯、以及我的战术眼镜(此刻挂在脖子上)无线联通。这里是移动的神经中枢。我启动了系统,屏幕逐一亮起,显示着车辆状态、武器塔待机、周边传感器扫描画面以及“蜘蛛”系统的精简数据流。

"Eel,"(泥鳅,)我看着坐进驾驶位的泥鳅,"Feel like testing the new toys? Properly?"(想去试试新玩具吗?好好试试?)

泥鳅从后视镜里看了我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心照不宣的笑容。"Know just the spot, Boss."(知道个好地方,头儿。) 他熟练地启动引擎,V8发动机发出低沉有力的咆哮。石头兴奋地拉开副驾驶门钻了进来,怀里还抱着他那颗没吃完的榴莲。

Suburban驶出安全屋,厚重的防弹轮胎碾过福布斯帕克安静的柏油路面,几乎没有多少噪音。泥鳅没有驶向市区,而是熟练地拐上一条通往北郊工业区的快速路。天色已近黄昏,夕阳将天空染成一片壮丽的橙红,给这座混乱的城市披上了一层短暂而虚假的宁静外衣。车流渐稀,道路两旁出现了大片废弃或半废弃的厂房,墙壁斑驳,窗户破碎,在暮色中如同巨大的、沉默的怪兽骸骨。

车子最终拐进一个挂着“马尼拉联合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破旧牌子的厂区。大门锈迹斑斑,泥鳅用遥控器打开门锁(显然早已做过准备),Suburban驶入一个空旷的、堆满生锈金属废料和破碎混凝土块的大院子。远处是几栋黑黢黢的厂房轮廓,寂静无声,只有风声穿过废铁堆的缝隙发出呜咽。

"Home sweet home… for ballistics testing."(甜蜜的家……用来测试弹道。) 泥鳅停下车,熄了火。

石头第一个跳下车,迫不及待地从后备厢拿出他的新背包,抽出那支挂载了M79榴弹发射器的AR步枪,动作麻利地检查装填。泥鳅则架设好备用的遥控狙击平台,目标对准了百米外一堵残破的、画着模糊靶标的混凝土墙。

"Let the symphony begin!"(让交响乐开始吧!) 石头大吼一声,率先瞄准一个废弃的油桶扣动了榴弹发射器的扳机。

"嗵——!"

沉闷的发射声后,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爆炸!轰隆!油桶被炸得四分五裂,火光冲天,浓烟滚滚。破碎的金属片呼啸着飞溅开来。

"Nice BOOM!"(好响的BOOM!) 石头兴奋地手舞足蹈。

泥鳅没有理会石头的闹腾,他专注地盯着遥控平台的屏幕,手指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操作。屏幕上的十字线稳稳地套住墙上一个啤酒瓶大小的靶心。他按下击发键。

"咻——噗!"

安装了高效消音器的MSR发出一声轻微的叹息。远处,那个作为靶子的破瓦罐应声而碎,化为齑粉。精准,安静,致命。

"System online. Lethality confirmed."(系统在线。杀伤力确认。) 泥鳅平静地报告。

接下来是武器塔的表演。我坐在后座的控制台前,戴上战术眼镜。眼前的HUD(平视显示器)瞬间与车顶武器塔的观瞄系统同步。视野切换到高倍率热成像模式,整个世界变成了深浅不一的绿色和黑色轮廓。我锁定了几百米外一个半埋在地里的、锈迹斑斑的巨大金属齿轮(可能是旧机床部件)。

手指在控制台的轨迹板上滑动,HUD上的瞄准环稳稳套住目标。我选择了M2重机枪。

"咚咚咚咚咚——!"

沉闷而恐怖的咆哮声从车顶响起,打破了废弃厂区的死寂。.50 BMG穿甲燃烧弹化作一条肉眼可见的火鞭,狠狠抽打在远处的金属齿轮上!刺耳的金属撞击撕裂声连绵不绝,火花疯狂四溅!厚重的齿轮像纸糊的一样被瞬间洞穿、撕裂、扭曲!巨大的动能将它从地里硬生生掀飞起来,翻滚着砸在后面的废料堆上,发出轰然巨响。

切换武器。40mm多管榴弹发射器。

"嗵!嗵!嗵!"

三枚高爆榴弹以不同的抛物线轨迹射出,精准地覆盖了齿轮落点附近的一个区域。

"轰!轰!轰!”

连续三声巨响,火光冲天,泥土、碎石和破碎的金属被炸上十几米的高空,形成一个短暂的、混乱的死亡之云。

最后是烟雾弹/诱饵弹。噗噗几声轻响,几枚发烟罐在预定的位置炸开,迅速释放出浓厚的白色烟雾,遮蔽了一大片区域。同时,红外诱饵弹发射,模拟出车辆引擎的热信号源。

"Area denial, achieved."(区域拒止,完成。) 泥鳅看着远处的烟雾和热信号,点了点头。

火力展示结束。院子里一片狼藉,硝烟弥漫,空气中充斥着刺鼻的火药味和臭氧味。石头和泥鳅意犹未尽,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红晕和汗水。刚才的测试酣畅淋漓,改装后的武器性能远超预期,得心应手。

"Again?"(再来一轮?) 石头抱着榴弹发射器,眼睛放光地看着我。

我看着后备厢里明显空了一大截的弹药箱。"Negative. Ammo depleted below operational reserve. Return to base. Re-arm."(不行。弹药消耗已低于作战储备。返回基地。重新武装。)

虽然意犹未尽,但两人都是老兵,明白弹药就是生命线的道理。迅速收拾装备,上车。Suburban再次启动,驶离这片被短暂蹂躏过的废墟,返回福布斯帕克的安全屋。重新装满弹药箱,确保每一个弹匣都压得满满当当,每一件武器都处于最佳状态。

夜幕彻底笼罩了马尼拉。城市的霓虹灯在远处闪烁,像一片浮动的光海。Suburban再次驶出安全屋,这一次,泥鳅驾驶着车辆,沉稳地穿梭在车流渐稀的街道上。我坐在后座的控制台前,目光沉静。

"Drive, Eel."(开车吧,泥鳅。) 我的声音在安静的车厢内响起。

泥鳅从后视镜看了我一眼,嘴角那抹惯常的痞气笑容又浮现出来:"Easy night, Boss?"(轻松的夜晚,头儿?)

"Tonight,"(今晚,)我的目光透过深色的防弹车窗,望向远处一片灯火辉煌的高档住宅区,"We deliver a surprise. To Carlos."(我们去送个惊喜。给卡洛斯。)

车子最终在一条相对僻静、绿树成荫的街道上缓缓停下,熄灭了引擎。马路对面,隔着宽阔的草坪和精心修剪的树篱,一栋占地广阔、灯火通明的现代化豪宅矗立在夜色中。巨大的落地窗透出温暖的光,隐约可见人影晃动。这就是卡洛斯·圣地亚哥在马尼拉的主要居所。

我们像潜伏在阴影中的猎豹,静静地蛰伏着。车内一片黑暗,只有控制台的屏幕散发着幽幽的蓝光。我调暗了屏幕亮度。手指在触摸屏上快速操作,启动车辆搭载的被动扫描系统:高灵敏度麦克风阵列捕捉着豪宅方向传来的细微声音(模糊的谈话声、音乐片段、狗吠);广谱信号接收器扫描着附近的无线信号源(Wi-Fi、蓝牙、手机信号),并尝试进行特征分析和指纹识别。

同时,我通过“蜘蛛”预留的后门,悄无声息地渗透进卡洛斯豪宅的内部网络。这并非强攻,而是利用之前获得的、属于某个被收买又“意外消失”的IT维护人员的权限,像一缕幽魂般飘了进去。防火墙的日志上不会留下入侵记录,只有正常的维护访问痕迹。

屏幕上分出了多个窗口。一个窗口显示着豪宅的安保系统布局图:摄像头位置(红点)、运动传感器覆盖范围(绿色网格)、报警按钮位置(黄色三角)、安保人员巡逻路线(蓝色虚线)。另一个窗口则实时显示着部分非加密的内部监控画面:装饰奢华的大厅里,几个穿着考究的人端着酒杯在交谈;厨房里,佣人在忙碌;书房里,一个身影(正是卡洛斯本人)正背对着摄像头,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打着电话,侧脸在灯光下显得凝重而疲惫。还有一个窗口在快速滚动分析着从豪宅Wi-Fi网络中抓取到的数据包片段,试图拼凑出内部通讯的脉络。

我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冷静地扫描着每一个细节:卡洛斯打电话时无意识紧握的拳头和微微耸起的肩膀(压力?愤怒?);大厅里某位客人过于频繁地瞥向书房方向的眼神;安保人员巡逻时一个短暂停留、似乎在与耳机那头交流的瞬间……所有微小的异常都被“蜘蛛”标记出来,供我审视。

为了林倩的计划能在菲律宾这片泥沼中真正生根发芽,卡洛斯家族的力量不可或缺。他们深耕本地医疗领域数十年,拥有世卫组织难以企及的人脉和渠道。但前提是,卡洛斯本人必须可靠。他必须是一个有底线、有担当、值得托付的盟友,而非一个在家族倾轧和外部压力下随时可能崩溃或倒戈的懦夫。然而,这个判断,我无法与身边的“石头”和“泥鳅”分享。他们是卡洛斯的人,是卡洛斯家族派来“协助”同时也是“监视”我的。他们是优秀的战士,但他们的忠诚首先属于卡洛斯家族。

在安全屋的改装工坊里,在刚才废弃工厂的火力测试中,我刻意展现能力,给予他们最好的装备,甚至分享“十二翼黑天使”的徽章。我看到了石头眼中单纯的兴奋和感激,也看到了泥鳅眼底深处那抹复杂的审视和逐渐凝聚的认同。我用行动告诉他们:跟着我,能活下来,能完成任务,能得到最好的。我用无声的信任和强大的实力,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能否发芽,能否压倒他们对卡洛斯家族的固有忠诚,将决定未来道路的走向。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契机。

在漫长的守候和无声的监控中,我的思绪并未完全停留在卡洛斯的豪宅上。我调出了“海神号”邮轮的详细改装方案和“鄂木斯克号”的结构图纸,在另一个屏幕上并排显示。手指无意识地在轨迹板上滑动,放大着关键区域的细节,评估着施工难度和时间节点。波塞冬的方舟,是未来医疗援助的基石,也是移动的庇护所,它的进度必须万无一失。

控制台收到一封新邮件提示,来自林倩。没有正文,只有一个加密数据包。我解密后,里面是关于世卫组织内部对菲律宾项目最新评估的摘要,以及几条关于棉兰老岛南部几个军阀据点疑似异常调动的、未经证实的情报。末尾只有一行字:"Eyes open. Trust your scalpel. - Q"(眼睛睁大。相信你的手术刀。 - 倩)。我将情报快速导入“蜘蛛”系统进行交叉验证和优先级排序。

时间在无声的监控和数据流中缓缓流逝。豪宅里的灯光逐一熄灭,最终只剩下书房和门厅的几盏夜灯。卡洛斯结束了漫长的通话,疲惫地揉着太阳穴,身影在窗前伫立良久,才缓缓离开。安保系统依旧在无声地运转。

"Neptune…"(海神号……) 我的目光再次扫过邮轮优美的流线型船体效果图。意大利的设计美学,追求优雅、效率和速度。而Omsk号,是苏联时代重工业的钢铁巨兽,代表着一种不顾一切追求坚固和火力的“暴力美学”。虽然我对后者抱有某种技术上的欣赏,但在眼下争分夺秒的局势中,那种笨重的、需要漫长改装周期的方案,无异于自缚手脚。效率,才是此刻最锋利的武器。

"Beauty and speed win this round, Comrade Omsk."(这一轮,是优雅与速度的胜利,鄂木斯克同志。) 我轻声自语,指尖在屏幕上轻轻一点,将“海神号”的最终采购和改装启动指令正式发出。庞大的资金流将瞬间激活,远在欧洲的拍卖行和中国的船厂将开始高速运转。

夜色深沉,Suburban如同融入了阴影的一部分。车窗外,卡洛斯的豪宅彻底安静下来,像一头沉睡的巨兽。而车内,无形的网络仍在延伸,冰冷的武器静待召唤,金融的利刃高悬,远洋的方舟启航在即。风暴来临前的寂静,往往最为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