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5 《作业?群里有步骤,自己看》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是化学课,临下课前,老师留了道酸碱中和滴定的综合题,说是周末作业,难度不小,特意叮嘱“不会的可以问同学,别硬扛”。

话音刚落,张思妙就轻轻“呀”了一声,低头翻着课本,眉头蹙得紧紧的,那副茫然无措的样子,像是被这道题难住了。

放学铃响,同学们收拾书包往外走,张思妙却没动,只是攥着笔在草稿纸上画了几笔,又悄悄抬眼瞄宋言——宋言正把化学笔记本往书包里塞,草稿纸上干干净净,显然是早就解完了。

张思妙咬了咬唇,终于鼓起勇气,轻轻碰了碰宋言的胳膊:“宋言同学,那个……化学作业的最后一道题,你会做吗?”

宋言侧头看她,没直接答,只问:“哪里不会?”

“就……就那个指示剂选择那里,还有计算误差分析,我总搞不清。”张思妙把练习册推过去一点,声音软软的,“我以前学校没讲这么细,你能不能……能不能借我看看你的解题步骤呀?我就参考一下,很快还你。”

她眼神里带着点期盼,又怕宋言拒绝似的,手指紧紧捏着练习册封皮,看着倒真像个急着请教问题的学生。

周围还有几个没走的同学,听见这话都看过来。之前因录音笔和校门口的事,大家对两人的关系多少有点好奇,这会儿见张思妙主动请教,有人悄悄嘀咕:“看来是想缓和关系?”

宋言扫了眼她推过来的练习册,那道题的空白处只有几个潦草的公式,看着确实像没头绪。但她没接练习册,只是直起身:“不用借。”

张思妙的眼神暗了暗,刚想说“那算了”,就见宋言拿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点了几下。

下一秒,班级微信群里弹出一条消息,发信人是宋言。

消息内容不是文字,是张清晰的照片——正是那道化学题的解题步骤。从审题时标记的关键条件,到指示剂选择的原理分析(甚至标了“酚酞遇碱变红,滴定终点突变更明显”的备注),再到误差计算的公式推导,每一步都写得整整齐齐,连哪里容易出错都用红笔圈了出来。

宋言放下手机,对还愣着的张思妙说:“班级群里有,自己看。”

张思妙僵在座位上,看着宋言的手机屏幕,又低头看自己的练习册,脸慢慢涨红了。

她哪是真不会?这道题虽难,但课本上有类似例题,她不过是想借“请教”找个由头——借作业的时候多说两句话,哪怕宋言只是冷淡回应,传出去也能让人觉得“她俩关系缓和了”,顺便还能坐实“宋言理科厉害、自己需要请教”的印象,显得自己更无害。

可宋言偏不按她的剧本走。不借作业,却把步骤直接发群里,不光她能看,全班同学都能看。这既没驳她的面子,又明明白白地表示:我没必要单独借你,你的“请教”,没特殊到需要私下回应。

旁边有同学拿起手机:“哇,宋言你也太厉害了吧!我正愁这题呢,这步骤看得我一下就懂了!”“对啊对啊,误差分析那块我总错,你标红的地方太关键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夸着,没人再关注张思妙那点小心思。

宋言背起书包,对还愣着的张思妙点了下头,算是道别,转身和等在门口的林薇一起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