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胖子悻悻地嘟囔了一句“下次注意点”,便招呼同伴走了。

人群散去一些。沈薇这才转过身,仔细打量着我,目光落在我满是汗渍和泥土的旧T恤上,又看了看那辆破三轮和地上品相欠佳的平菇。

“南岭村的?林默?”她问,语气温和了些。

“是!我是林默!沈干事,刚才...太谢谢您了!”我感激得不知说什么好,心还在砰砰跳。

“不用谢。我叫沈薇,县里扶贫办的。”她笑了笑,露出整齐的牙齿,显得很爽朗,“你们村支书提过你,大学生回乡种蘑菇,有想法!不过...”她掂了掂手里那几朵沾灰的平菇,“你这品相...在早市上可卖不上价,也难怪人家挑。”

我的脸瞬间涨红了,刚升起的感激被现实泼了盆冷水。“我...我知道,刚开始弄,技术还不成熟...”

“技术是一方面,销路是另一方面。”沈薇很直接,“光靠早市摆摊,风吹日晒还担惊受怕,不是长久之计。现在都什么年代了?”

她的话像锤子敲在我心上。是啊,启动资金快见底了,光靠着早市摆摊也挣不了几个钱。

沈薇看我一脸颓败,沉吟了一下:“这样,你这批蘑菇,我按市场价收了,扶贫办正好需要采购些菌菇。”

她掏出手机,“加个微信?以后有产出,只要品质稳定,我们可以建立个初步的采购渠道。另外,县里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是有一些政策扶持的,比如小额贷款贴息、免费的技术培训,我可以帮你留意一下。”

绝处逢生!

我几乎是用颤抖的手掏出手机,扫了沈薇的微信。看着那个朴素的风景头像出现在好友列表里,看着沈薇当场给我转了卖蘑菇的两百块钱,虽然不多,却像一股暖流,瞬间驱散了刚才的冰冷和屈辱。

更重要的是,一条新的、更稳定的路,似乎透出了一丝微光。

“谢谢!太谢谢您了,沈干事!”我连声道谢,声音都有些哽咽。

“别客气,叫我沈薇就行。”她摆摆手,很干脆,“好好干,有什么困难随时联系我。品质是关键,把蘑菇种好,后面的事,我们一起想办法。”

沈薇拿着那袋平菇走了。我捏着手机,看着微信里那笔小小的转账和沈薇的头像,又看了看地上剩下的蘑菇。刚才的绝望被一种混杂着感激和重新燃起的斗志取代。

早市这条路太窄,我需要更广的天地。

4

蹬着三轮车回村的路上,山风呼呼地刮过耳畔。我脑子里反复回响着沈薇的话:“现在都什么年代了?”

是啊,什么年代了?

我为什么不能把种蘑菇的过程,把这份艰辛和希望,让更多人看到?

一个念头,像一根被点燃的火柴,给我漆黑的前路多了一点点光亮。

回到那个闷热简陋的菌棚,我顾不上疲惫,掏出手机,找了个角落插上充电器,然后打开了手机自带的录像功能。

一阵风吹过,镜头微微有些摇晃。

画面里,是昏黄灯光下简陋的竹架,一排排码放整齐的菌袋,隐约可见白色的菌丝在奋力蔓延。镜头扫过角落里那张铺着破草席的床,扫过记录着温度湿度的破本子,最后定格在我满是汗水和泥土、却异常明亮的眼睛上。

我清了清沙哑的嗓子,对着镜头,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