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赵铮果然准时出现在王佳慧的寝宫。
这倒是位听话的好皇帝啊!
"慧妃近日可好?"皇帝落座后闲聊。
王佳慧福身行礼:"回皇上,臣妾闲来无事,便钻研些刺绣手艺。"
说着命人展开一幅绣品。
赵铮瞥了一眼:"王宗正说过,慧妃精于此道。果然名不虚传。"
"这是臣妾新作的龙凤戏珠图。"
王佳慧献宝似的捧出卷轴,恭敬的说:"愿献给皇后娘娘鉴赏。"
"哦?"皇帝来了兴致,"这幅绣了多久?"
"整整一年光景。"王佳慧答道。
"舍得?"
"佳作当与知音共赏。"王佳慧巧笑嫣然,"皇上看得上眼,尽管带走便是。"
晚膳过后,赵铮命牛公公带人将装裱精美的绣品抬走。
临行前特意叮嘱:"莫要惊动皇后。"
后宫的妃嫔只要在皇后处登记,人人都有机会与皇上共进晚膳。
这"雨露均沾"的恩典,倒成了后宫佳话。
当然,规矩里不包括侍寝。
这一点,赵铮执行得相当彻底。
大臣们要的只是个面子,而皇帝自有他的坚持。
皇后巴不得他子孙万千被其他妃嫔掏空了,他就硬要让皇后尽收囊袋之中!
秦慕思每天回到寝宫,都要闹着说要跑去齐国。
赵铮表情很严肃:"给我个合理的理由。"
她说:"我不喜欢打仗。这次出巡,要是能找到比打仗更好的统一六国的办法,你到时候得谢我!"
"那你现在有什么想法,直接说吧?"
她说:
"我觉得咱们应该先把边境守好,重点发展自己的王朝。
把教育、医疗、文化这些方面都发展起来,让咱们成为七国里最厉害的。
上次你不是说要改革栎阳吗?
现在进展怎么样了?"
赵铮觉得有些烦恼:
"现在就做了一些官方宣传,但六国的精英人才根本不愿意来栎阳。
他们本来在自己国家过得挺好的,生怕我们来骗他们。
那些想来的,又没钱上路。"
秦慕思说:"光靠硬邦邦的官方宣传肯定没用,得让栎阳本地人先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样自然就能吸引周边的人,还有六国的其他人过来。"
赵铮问:"比如呢?"
秦慕思列举道:"可以发展合适的产业,像纺织、食品加工、木工机械、建筑、养马、造车、中草药、造纸、办私塾这些。"
说到墨家时,她特别兴奋:"墨家的机械技术那么厉害,都是顶尖的兵工技术,为什么不改进成民用技术呢?"
赵铮解释:"大臣们说,不想把咱们的优势产业传授给六国。怕他们学会了反过来攻打我们。"
她反驳:"难道六国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技艺可以跟咱们交换吗?
再说了,要是总这么想,那咱们就永远别发展了。"
她叹了口气说:"我阿兄也说过,打仗不是长久之计,光靠武力根本征服不了人心。
人心其实是很软的,根本不需要动武。"
赵铮狐疑:"不需要吗?"
"还是那句老话!"她强调:
"百姓都想过上好日子,谁能让大家安居乐业、看到希望,他们自然就会追随那个组织!"
赵铮:"容我再想想。"
秦慕思追上:
"陛下,您应当善用当下的权势,一方面拉拢朝中重臣,另一方面广招天下贤士。
要知道,这世上没有什么比人才更珍贵的!
得人才者,可得天下!"
赵铮对她的话表示怀疑:
"江内史说过,只要掌控了粮食和武器,就能夺得天下。"
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税收与粮食储备,负责经济管理与物资调配,确保国库正常运转。
秦慕思反驳:
"他说得没错,但这话未免太过片面。说到底,治国无非是管好人才。
要把人才放在首位!其他事情自然水到渠成。"
赵铮觉得她还是有些妇人之仁:
"可粮食和武器都是死物,人才却是活的。管理死物总比管理活人容易些。"
"死物就那么好管吗?能驾驭活人才是真本事!"她发现皇上的耳朵真的是听不进去话!
赵铮捉到一个重点:"说到底,你还是不赞成用兵?"
"用兵并非不可,但不能像现在这样挥霍国库。"
赵铮心想,她该不会还知道怎么用兵吧?
"那依皇后之见,该如何用兵?"
她罗列:
"应当先谋求联盟,打仗不过是下策。首先,我们拿什么去结盟?
凭的就是发展本国产业。
待到我们的产业足够强盛,各国自然会主动来结交。"
他点头:"有道理。"
"战争本就是残酷血腥之事,实属劳民伤财之举,会极大损耗国运。"她说。
赵铮示意她继续说。
她再说:
"秦奉常与吴典客都说过,对内要以德政安抚百姓,让民众安居乐业;
对外则需以综合国力服人,使六国心悦诚服。"
奉常,执掌宗庙礼仪,位列九卿之首,负责祭祀天地祖先等大典,彰显皇室礼制传统。
典客,掌管外交与民族事务,负责接待外宾、处理边疆民族关系,促进中外交流与融合。
"继续。"
秦慕思总算得到他的认可:
"如果实在不得不战,那也必须是对方先挑衅我们。
届时我们要选择最佳时机出手,务必确保一战必胜!
此外,若恰逢另外两国交战,我们便可趁机向双方出售武器和兵马。
待他们斗得两败俱伤之时,我们便可以一举吞并这两国!"
赵铮闻言,不由得挑眉问道:
"这是你兄长教你的?"
"从小耳濡目染,你难道没有学到这些吗?"
"秦鲁将军可不会对我说这些!"
秦慕思掩唇轻笑一声,随即正色道:
"有些话终究不能全然相告。
君臣有别,臣子对陛下,所言句句皆有深意。
而兄长与我闲谈,不过是茶余饭后的随意之语。
您觉得,我兄长怎会轻易与您谈论这些治国大事?
先帝当年正是凭借征伐四方才得天下,他始终认为此乃立国之本。
只要掌控粮草军械,便能号令天下。
但今时不同往日,当因势而变。
我兄长若妄议朝政,可是要掉脑袋的!"
赵铮闻言,眉头舒展,颔首道:
"皇后,我没有娶错人。
若不能从秦鲁将军口中得知这些,至少还能通过你转述。"
秦慕思继续道:
"不止是我,后宫诸妃嫔自幼皆随父兄或名师学习。
那些夫子可不是寻常人等,都是先帝时期的老臣致仕归隐的。"
赵铮略作思忖:
"皇后以为,我是否该逐个召见妃嫔问话?"
"此计可行。"秦慕思答道。
"只是……"赵铮面露难色,"她们未必如你这般直言不讳。见我时难免战战兢兢,生怕一言不慎便招来杀身之祸。"
秦慕思正色道:"臣妾终究不便与她们议论。因后宫不得干涉朝政,这是祖制。"
"非也。"赵铮目光炯炯:
"皇后此计甚妙。
你且设法引导她们畅所欲言,将重要之事记录在案呈朕过目。
待我与你细细商议后,再调整方略细节。如何?"
"此法确实妥当。"秦慕思欣然应允。
"这就对了。"赵铮欣慰道,"你且专心打理好后宫便是,别想着去齐国了!"
"啊——!"秦慕思突然发出一声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