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换上素色便服,信步来到城中最大的那家客栈。
刚踏入门槛,便听见一阵丝竹管弦之声。
原来客栈内设有一方戏台,正有戏班在献艺。
环顾四周,但见往来宾客,多着绫罗绸缎,腰间钱袋沉甸甸的,显是富贵人家。
忽然,巴清的目光被角落里的一桌客人吸引。
那是一群气质出众的年轻文人,正高谈阔论着什么,时而举杯畅饮,时而剥食花生,举止洒脱不羁。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巴清指着那桌人道:"秦将军,您可注意到那几位年轻公子?"
秦鲁顺着她手指方向望去:"有何不妥?"
巴清分析道:"他们虽着粗布衣衫,但面容清俊,眉目如画。最特别的是,他们手指修长,手腕骨相不凡,绝非寻常书生。"
秦鲁会意一笑:"你说的是那桌人啊。我知道!他们可是老子在此地传道时留下的门人后代,每隔几日便会在此雅聚。"
这时,其中一个人高声问道:
"刘兄觉得呢?老子辞官向西而去,正是在践行'功成之后就主动退隐'的道理啊。"
被称作刘瑶的男子回答说:
"老子因为周王室日渐衰败,而辞官隐居。
这完全符合'功业成就后就该退隐,这是顺应自然之道'的至理名言。
他原本就没有传播自己学说的打算,不过是想保全自身,践行'无为而治'的理念罢了。"
另一个人尹靖立刻反驳道:
"不对!老子分明是借着出关的名义,实际上是想传播自己的学说,只不过故意装作是从周朝逃亡出来的样子而已。"
秦鲁不屑地撇嘴:"哼,《道德经》这种书也能用来治理王朝?简直是笑话!"
尹靖扬起了声音:"你懂什么!老子五千言蕴含大道至理,治理王朝不在话下!"
秦鲁冷笑一声:"空谈玄理谁不会?要我说,治理王朝还得靠实实在在的律法制度!"
巴清伸手按住秦鲁的手,示意他别阻拦那些人说话。
她凑近兄长耳边轻声说:"秦鲁哥,我这次是奉赵爷的命令来收集民间意见的,你就让他们畅所欲言吧。"
秦鲁问:"那我能不能跟他们辩驳几句?"
巴清摆摆手:"行,你别板着脸就行。"
这时那桌年轻人又透露了个重要情况:
刘瑶说:
"前几天李大伯的儿媳妇卷走家里钱财,跟人私奔了!
李大伯去衙门告状,结果衙门有个差役是她亲戚,硬是把这事压下来了。
李大伯气得重病不起!"
尹靖插话:"那李大伯怎么不去别的地方告状?"
刘瑶叹气:"路太远了!他也没钱跑远。去县太守门口告状,连看门的都把他轰出来了!这真是叫天天不应啊!"
尹靖提议:"要不皇上派专人驻守各个衙门,专门负责受理告状?"
刘瑶摇头:"写信告状都会被截呢!你说的这些人,搞不好到衙门就吃喝玩乐,啥正事不干!"
尹靖想了想:"那就让他们悄悄住在衙门附近,村民来告状他们就能知道。但这支队伍必须由皇上直接管辖!"
巴清觉得这个主意很好,立刻掏出纸笔记下来。
回客栈路上,秦鲁笑道:"没想到这些文人还真能提些好点子。"
巴清说:"你让那些朝廷大臣绞尽脑汁,说不定也想不出这招呢。"
秦鲁点头:"就是啊,我早就说过,人才才是最要紧的。"
巴清叹了口气:"其实我之前也跟皇...跟赵爷提过要广纳贤才的事。但他可能被那些老臣子影响了,总说粮食和兵器才是最重要的。"
秦鲁宽慰道:"别着急,赵爷毕竟还年轻。"
"年轻?"巴清挑眉,"他都到了该与其他妃嫔生孩子的年纪了,一点都不小了!"
秦鲁神色突然严肃:"阿妹,你怎么敢说这种话?就不怕别人抢了你现在的位置?"
巴清苦笑:"阿兄,我和赵爷在一起快两年了,至今没有孩子。我都觉得没脸再占着这个位置了。要是这次出行,他能和其他女人生下孩子,也算是我们秦家积大德了。"
"你真是糊涂!"秦鲁急道:
"其他女人得了孩子,肯定会想方设法把权力攥在手心里。
你怎么能不在乎赵爷和别的女人生的孩子?
男人啊,在他们眼里,孩子才是根本,女人算什么!"
巴清却平静地说:"我可以做他的知己,或者一起治理王朝的好搭档啊。为什么非得是夫妻呢?"
秦鲁摇头:"傻丫头,有些女人生了孩子就会仗着子嗣尊贵,想办法除掉你,甚至可能连我们秦家一起铲除!"
一直站在旁边的巴副将突然开口。
他从小在秦家长大,对秦鲁忠心耿耿:
"巴清,秦鲁兄说得对,您得听进去。
我们秦家不是普通人家,您做的每个决定都关系重大,不能擅自做主。
您的安危,就是秦家的安危啊!"
巴清默默点头。
她这次执意要出来,就是想给赵铮一个机会。
不管他出于什么原因和其他妃嫔同房生子,都是他的选择,是这个王朝的命数。
说到底,她对赵铮是有感情的。
正因为真心爱他,才更想帮他守护好这个王朝。
一个没有继承人的王朝,等赵铮年老时,江山易主,他该如何面对列祖列宗?那才是真正的不孝!
如果将来他真要为了皇嗣废后,她只希望他们能好聚好散。
秦鲁看着妹妹,心里既心疼又无奈。
这么单纯的姑娘,怎么偏偏生在权谋漩涡里?
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秦家培养出来的女儿吗?
难道秦家的长辈们也都有这份傻劲?
正想着,两人回到客栈。巴清刚躺下,窗外突然传来一阵喊杀声:
"有刺客!"
她丝毫不慌,身上佩着赵铮赐的长剑和短刀,应付几个刺客绰绰有余。
出门前赵铮反复叮嘱的两件事,她记得清清楚楚:
第一,务必藏好自己,保住性命;
第二,不可贸然行动,免得连累那些誓死保护她的将士。他们的命同样金贵。
巴清迅速找了个隐蔽角落躲好。就在这时,房门突然被推开。
她心头一跳,握紧了匕首——
"阿妹,是我!"
原来是秦鲁来了。
"刺客已经全部解决了。"秦鲁神色凝重地说。
"可知道是什么人干的?"巴清冲过来问。
"不清楚。"秦鲁摇头,说:
"都是一群死士,被抓住后直接割喉自尽了。这些年我们在外征战,树敌太多,实在难以判断是谁派来的。"
他顿了顿,"今天出了这档子事,我觉得你该回府上好好待着。去齐国的路途遥远,实在太危险了!"
巴清着急反问:"阿兄,咱们才刚出发没几天,现在就打道回府?"
巴清坚决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