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他根据之前听到的消息,判断抵抗者可能在板石山南河边活动。于是,他朝着那个方向驶去。一路上,他不断观察周围的情况,生怕遇到巡逻的部队。

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天快亮时,伊田助男终于到达了南河边的松树林。他把卡车停在隐蔽的地方,然后下车检查弹药。看着一车满满的弹药,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他知道,抵抗者很快就会发现这里的弹药。但他也明白,自己不能就这样离开。如果他活着回去,部队一定会追查弹药的下落,给抵抗者带来麻烦。如果他逃跑,妻子和女儿在国内也会受到牵连。

他走到河边,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他想起了妻子的笑容,想起了女儿第一次叫他 “爸爸” 的情景,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他从口袋里掏出纸笔,借着微弱的晨光,写下了最后一封信。

信中,他表达了对自己曾经参与的行动的愧疚,说明了将弹药留给抵抗者的原因。他希望抵抗者能利用这些弹药,早日结束这场苦难。他还在信中嘱托,如果有人能看到这封信,请转告他的家人,他是为了正义而死,让他们不要为他难过。

写完信,他把信放在驾驶室显眼的位置。然后,他走到卡车旁,拿出小刀,破坏了卡车的发动机。他不想让这辆运送杀戮的卡车再被敌人利用。

做完这一切,伊田助男站在松树林里,望着远方的天空。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但他并不后悔。他觉得,这是他一生中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雪地上时,伊田助男举起了手中的枪,对准了自己。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仿佛看到了和平的曙光,看到了妻子和女儿在阳光下欢笑的身影。

不久后,抵抗者发现了这辆卡车和伊田助男的尸体。当他们看到那封信时,所有人都沉默了。他们为这个陌生的异国士兵举行了简单的葬礼,将他安葬在他献出生命的这片土地上。

伊田助男的故事很快在抵抗者中传开,成为了一段佳话。他留下的弹药,在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抵抗者取得了多次胜利。

很多年后,当人们再次说起这段历史时,依然会想起那个在雪原上献出生命的日本士兵。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正义与良知不分国界的道理。他的故事,也成为了连接两国人民友谊的一座桥梁,提醒着人们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

四、雪地里的馈赠

发现卡车的是游击队的侦查员老周和小李。那天清晨,他们像往常一样在板石山一带巡逻,凛冽的寒风卷着雪沫子打在脸上,生疼。老周裹紧了身上打满补丁的棉袄,搓着冻得通红的手说:“小李,再往前走走,到河边那块儿看看,听说鬼子最近在这一带活动频繁。”

小李点点头,紧了紧背上的步枪,踩着厚厚的积雪跟在老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