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风暴来自班级内部。随着二模临近,竞争的白热化让原本团结的互助小组产生了裂痕。某次自习课,陈浩突然摔了笔,对正在讲解题目的林小雨怒吼:“你这种方法根本不适合我!浪费时间!”林夏愕然抬头,看见林小雨眼眶通红,却倔强地咬着嘴唇:“可你上周说这样的思路更清晰……”气氛僵持之际,林夏突然起身,将两人的错题本摊开:“我们重新梳理一遍,每个人的薄弱点不同,但基础公式不能出错。”她拿起红笔,在关键步骤旁画出星号,声音冷静而坚定。陈浩沉默片刻,最终坐下,跟着她的节奏重新推导。那一刻,她仿佛成了迷雾中的灯塔,不仅照亮自己,也试图温暖整个团队。
二模考场,林夏握笔的手微微发抖。物理试卷上那道压轴题与竞赛训练中的模型惊人相似,她深吸一口气,将张老师教过的“分层拆解法”一一施展。交卷铃声响起时,她望着窗外铅灰色的云层,心中却升起一片澄明。
成绩公布日,暴雨倾盆。林夏冲进教室,湿漉漉的头发贴在脸上,却不顾一切地冲向公告栏。她的目光扫过排名表,心跳几乎停滞——年级第15名,物理92分!雨声轰鸣中,她突然转身,在走廊上撞见同样浑身湿透的陈浩。两人相视而笑,雨水顺着脸颊滑落,却冲不走眼底的灼灼光芒。陈浩举起伞罩住她,声音混在雨声中:“喂,物理竞赛省赛,咱们组队稳了。”
暴雨冲刷着校园,却冲不垮少年们的斗志。林夏回到教室,发现桌上放着林小雨送的礼物——一本精装的《力学原理》,扉页上写着:“致最棒的战友,你值得所有星光。”她翻开书,夹在书中的樱花照片被塑封保护着,父亲的笑容依旧温暖。窗外,雨势渐弱,天边竟透出一缕金边,仿佛破晓前的预兆。
深夜,林夏伏案整理竞赛笔记,母亲轻轻推门进来,端着一碗热腾腾的姜汤。“夏夏,书店的事……我找朋友周转了租金,暂时不用搬了。”母亲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透着坚定。林夏抬头,眼眶发热,却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台灯的光晕笼罩着母女俩,书页上的公式与窗外的星光交相辉映,照亮着她们共同守护的微光。
二模的余温尚未褪去,省物理竞赛的通知便如一道闪电劈进高三(7)班的教室。林夏攥着报名表,指尖微微发颤——名单上赫然印着“林夏、陈浩”的名字。她转头看向陈浩,后者正低头调试实验器材,耳尖却泛着可疑的红晕。窗外蝉鸣渐弱,秋意悄然渗入校园,但实验室里,少年们的热忱正灼烧着空气。
备战省赛的日夜,成了林夏记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挤在实验室角落,用废纸箱搭建临时“研究基地”。陈浩的理性思维与林夏的直觉洞察碰撞出火花,常常为一道题的解法争得面红耳赤,却又在实验成功时相视大笑。某个深夜,当林夏终于推导完最后一道电磁学模型,她瘫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城市零星灯火,忽然轻声道:“陈浩,你记不记得咱们第一次吵架?”陈浩正擦拭显微镜的手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笑:“当然记得,我说你考不上A大……现在想想,自己像个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