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程发轫
天启十三年,春和景明。
翰林院编修谢明昭立于琼林宴上,御笔亲题的状元红袍映着他清俊的面容,墨发玉簪,目若朗星。年仅二十的他,是大胤朝近百年来最年轻的状元郎,授翰林院修撰,赐金带紫袍,一时风光无两。
"谢大人年少有为,将来必是国之栋梁。"吏部尚书举杯相贺,眼中满是期许。
谢明昭谦然回礼,心中却掠过一丝异样。自三场大比以来,他总觉神思不属,文思虽仍泉涌,却似隔了一层薄纱,不复往日通透。尤其是殿试那日,明明记得自己挥毫而就的策论字字珠玑,此刻回想,竟有几处关键论点模糊不清。
"许是连日劳累了。"他暗自思忖,将那丝不安压下。
三日后,谢府张灯结彩,贺客盈门。正当谢明昭与宾客谈笑风生之际,一名身着青衫的书生挤上前来,正是本次科举的榜眼郎,林文轩。
"谢大人,"林文轩拱手为礼,笑容却带着几分诡异,"学生有一事不明,想向大人请教。"
谢明昭微怔:"林兄请讲。"
"大人殿试策论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一段,学生读来深为折服,"林文轩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周围宾客听清,"只是不知大人师从哪位大儒?这段论述,与学生去年在江南一书肆偶然购得的一本孤本《民生策》竟有七八分相似。"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科举最忌抄袭,何况是状元策论?
谢明昭脸色骤变:"林兄何出此言?那《民生策》学生从未听闻!"
"哦?是吗?"林文轩从袖中取出一卷书册,"此书学生恰好在身,大人不妨一观。"
谢明昭接过书册,只见封面上"民生策"三字古朴苍劲,翻开细看,其中果然有一段论述与自己殿试策论大同小异。更令他心惊的是,书末竟有一行小字:"天启十二年冬,江南布衣林文轩著。"
"这不可能!"谢明昭失声叫道,"此乃污蔑!"
然而,证据确凿,百口莫辩。此事很快传入宫中,龙颜大怒。虽念及谢明昭平日才学品行,未加严惩,却也褫夺状元功名,贬为翰林院编修,永不录用。
谢明昭回到府中,颓然坐倒。他反复回想,始终想不起何时见过此书。突然,他脑中闪过一个念头——林文轩!自三场考试以来,此人便处处与自己较劲,如今又拿出这所谓的"孤本",绝非偶然。
"难道是他?"谢明昭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与此同时,皇城另一端的将军府中,刚从塞外回京的顾铮正对着一面铜镜发呆。镜中映出一张英挺的面容,剑眉星目,棱角分明,只是眉宇间带着几分不耐。
"将军,陛下有旨,令您暂留京城,不必返回边关。"副将前来禀报。
顾铮皱眉:"为何?北疆未定,正是用人之际。"
"听说...是朝中有人进言,说将军在塞外威望太高,恐生不测。"副将低声道。
顾铮冷笑一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自幼在塞外长大,十五从军,二十便凭战功封为威远将军,镇守北疆。如今却因功高震主,被召回京城闲置。
正思忖间,脑中突然响起一个机械的声音:【系统007激活成功,宿主顾铮,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