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雨晴紧紧握住书签,突然意识到:他们的爱情,即将迎来第一次真正的考验。
祁阳离开的那天,阮雨晴没去机场送他。
"我怕我会哭得太难看。"她这样解释,手指紧紧攥着那枚蓝玫瑰书签,指节发白。
祁阳理解地点头,把她的脸捧在手心里,拇指轻轻擦过她泛红的眼角。"我会每天给你发照片,让你知道我看到的每一片天空。"
"记得时差。"阮雨晴勉强扯出一个微笑,"别在我凌晨三点做实验的时候打视频。"
"遵命,阮博士。"祁阳行了个夸张的军礼,然后突然严肃下来,"等我回来,好吗?"
阮雨晴只是点头,说不出话来。她怕一开口,就会求他别走。
最初的几个月,他们确实如约每天联系。祁阳会拍下纽约街头涂成蓝色的消防栓、布鲁克林大桥上空的晚霞、中央公园里罕见的蓝鸟。而阮雨晴则分享实验室的进展——她的蓝玫瑰研究获得了系里教授的高度评价,有望申请专利。
"今天《国家地理》的编辑说我的作品太'学院派'了。"某个深夜,祁阳在视频里抱怨,眼下挂着明显的黑眼圈,"他们想要更商业化的东西。"
阮雨晴调整了一下手机角度,让摄像头避开实验室杂乱的背景。"那你怎么想?"
"我不知道。"祁阳抓了抓头发,"在这里,不妥协好像就活不下去。"
那一刻,阮雨晴第一次在祁阳眼中看到了迷茫,那个总是阳光自信的男孩似乎正在异国的压力下逐渐改变。
她想说些什么,但实验室的警报突然响起——恒温系统出了故障。
"我得挂了,温室有情况。"她匆忙说。
"又是这样。"祁阳的声音带着疲惫的埋怨,"每次谈到重要的事,你就——"
屏幕黑了。阮雨晴没听到他最后的话。
那天之后,有什么东西微妙地改变了。他们的通话频率从每天减少到每周,然后变成不定期的简短问候。阮雨晴埋首于研究,祁阳则越来越投入工作。两人之间的时差似乎不再只是时钟上的数字,而成了心灵的隔阂。
直到一个雨夜,阮雨晴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那张照片。
她本来只是习惯性地点开祁阳的主页,想看看他最近的动态。那是一条连拍九图:前八张是光影迷离的摄影棚,最后一张定格在丽莎侧头亲祁阳脸颊的瞬间——他显然没来得及躲开。配文:“通宵创作,灵感源于默契。”时间戳:纽约 02:17。阮雨晴放大再放大,屏幕上的像素碎成蓝色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