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的众人今天晚上很高兴,因为余大海回来了。
他们不仅能吃肉,还能吃一些其他好吃的,奶奶平常都不会拿出来的。
余家的生活在村里也算是不错的了,可是也不能天天吃肉。
因为现在大家的日子都过得一样的,如果你们家天天吃肉就会惹人家眼红。
惹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余老太太给家里几个正在长身体的孙子,孙女儿每天都会有一个鸡蛋。
另外的几个孙子也有,只是他们没有几个小的吃的多。
就算是这样也不能出去说,在村子里宣传,不然的话别人就会传一些风凉话。
只有余大海回来的时候,余家才会吃一顿好的,这样吃的东西也就有了出处。
别人即使心里面嫉妒也不会说什么,
毕竟余大海是在镇里工作的,能够买得到一些东西。
很快,几个哥哥把家里的水缸都挑满了。
奶奶又让他们多挑了两担水回来,几位哥哥也没有说什么。
等到他们挑完之后回来,奶奶正好也做好了饭,每人一大碗面条。
大家一看是白面的都很高兴,大伯母二伯母还和奶奶说道,
“娘,这是不是太奢侈了,这些全是细粮,如果把他们换成粗粮的话,
今天晚上这一顿可能就够我们吃一个星期的了。”
老太太知道自己的大儿媳和二儿媳都是好的,
便笑着说道“偶尔奢侈一次,没事的,
自从忙过之后还没有给家里人加加餐呢,
这次正好给家里人都补补身子,
今天晚上饭做的多,你们可都得给我吃饱了哎”
两个儿媳妇听着老太太这样说,也都没再说什么,家里一直是老太太当家的。
有多少吃食也全部都是交由老太太分配,
两个儿媳妇也没有意见,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真让他们当家的话。
可能还不如老太太会精打细算,听老太太这样讲,
那他们两人今天晚上就敞开了肚子,吃饱了,明天在上工的时候多干一些。
这样想之后两人也没有了顾虑,帮着老太太一起盛饭。
很快一家人都坐在了桌子上,每个人看着自己碗里的面条都觉得这一刻特别的幸福。
余瑶看着面前满满的一大碗饭,她觉得自己吃不完,即使吃完了也会肚皮撑的受不了。
于是她跑到厨房拿到一个干净的碗,把自己碗里的面条拨出去了一半。
老太太看着她问,“怎么啦,”
余瑶说“这一碗太多了,我吃不完,我把它分一半出去,
等到碗里这一半吃完了,如果我还能吃下的话,再吃另一半,”
老太太听着自己孙女的话便笑道,“好,今天晚上的面条是白面做的,
那你就多吃一些,如果真的吃不完的话就分给你爸爸。”
吃余瑶听了老太太的话,点了点头,“知道了,奶奶,”
于是桌子上便只有吃面条的呼啦声,
等到他们一碗面条吃完,去盛第二碗的时候,余瑶的碗里面条还剩了不少。
余瑶感觉一下自己的肚子,对着老太太说,“奶奶,另外的一半面条我吃不下了,你把它分给别人吃,”
老太太看着余瑶问道,“你真的吃不下了,”
余瑶点点头,抬手揉了揉肚子说“吃不下了,”
老太太这才把那碗面条给了自己的孙子,不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嘛,
现在他们几人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也都特别大,
吃完饭之后,两个伯母收拾的碗筷去厨房里面清洗。
余瑶趁此功夫给家里人,每人倒了一杯水同时里面放上了大力丸儿。
老太太和余大海看见了也没说什么,毕竟谁用过谁知道效果。
老太太又去厨房里看着两个儿媳妇把锅给洗干净后,
她让儿媳妇给锅里加满了水,大火烧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一家人都闻到了一股奇臭无比的味道。
老太太的水也烧好了,便喊着两个儿子,让他们提着水去后院里洗漱。
他们才知道这股味道是自己身上传出来的,脸上立刻露出了尴尬的表情。
回房间拿着自己的衣服,提着水便往后院儿里的洗漱间跑去。
老太太又把锅里加上水继续烧着,又让孙子往后院儿提了两次水给儿子。
接着几个孙子也去洗了,最后才到了余老爷子。
清洗过之后,余瑶看着一家人清清爽爽的,身上也没有了那股恶臭。
他又给大伯母二伯母服用了灵泉水,只是给他们两人吃了一粒大力丸。
奶奶看到他们把水喝下去后,便吩咐两人去厨房继续烧热水。
又让儿子和孙子去把缸里用过的水给挑满了。
两个儿子觉得现在的自己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便拿着扁担和水桶一起去挑水。
来回几趟,把家里的大水缸给挑满之后,一家人正打算坐下来说会儿话的时候。
院门被敲响了,听到敲门声,家里人对视一眼,老太太和余老爷子。
他们心里想着应该是杨家人上门了,便吩咐孙子赶紧去开门,
于洋听到话后连忙起身跑去把院门打开,发现真的是杨家老爷子和老太太上门。
于洋谨记着奶奶的话,客气的把两人迎进了屋里,
老太太看到两人上门,赶忙吩咐着孙子去倒茶,带着两人进屋坐下后。
他们便唠起嗑儿来,老太太看到后便把几个孙子给撵了出去。
“你们几人先回房去休息,要么去看看你们妹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都坐在这儿干什么,大人说话唠会儿嗑,显不得你们了,”
几个孙子听着老太太的话,便都离开了,
回了大孙子的房间,几人聚在房间里,
“没想到他们杨家还真来退婚了,看来杨俊和周梅花的事,家里人也已经知道了,
不然的话杨家不会这么着急的来退婚。”
“说的不错,等着看吧,我早晚要揍杨俊那小子一顿,”
几人讨论这事情,余瑶在自己房间里打坐,没有关心退亲的事情。
她知道这个亲事一定会推掉的,有爸爸和爷爷奶奶在,根本不需要她操心。
堂屋里两家人客套了一会儿后,杨老爷子才面色尴尬的说了要退婚的这件事。
余家老太太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了惊讶问,
“咱两家知根知底儿的,怎么突然要退婚了呢?”
杨老太太想着这件事早晚村里都会传出来,
便把杨俊在山上救了周梅花的事情说了,同时也说了周梅花赖上了杨俊,
要他们养家负责任,这才没有办法来和余瑶退的亲。
余家人也没有表现出高兴的样子,有些遗憾的说,“只能怪两个孩子没有缘分,”
又和杨老爷子两人说,“本来我们两家就只有口头上的婚约,
杨俊还比瑶瑶大了几岁,我们家就觉得不好意思了,
现在他找到了喜欢的人,来退亲也是应该的,更何况在村里和他一样大的,
人家的孩子都已经出生了,我们也不能自私的让他等着瑶瑶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