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栀子花的香气,是孟若璃记忆深处最温柔的底色。她搬进这带阳台的房子四年了,阳台上爬满了郁郁葱葱的栀子花,每到花季,洁白的花朵如同星星点缀,香气盈满了整个客厅,甚至飘散到小区楼下。她常常在阳台上,看着两个孩子在楼下的花园里追逐嬉闹,脸上会不自觉地浮现出满足而温暖的笑容。她的世界,曾因洛云的离去而坍塌,但陈宇的出现,如同一束光,重新照亮了她的生活。他用他的耐心、深情和责任感,一点点将她从阴霾中拉出,给了她一个完整的家。

女儿陈曦,今年十岁,眉眼清秀,像极了她。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功课优秀,是班级里的文艺委员,一双眼睛总是带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求知欲。儿子陈然,七岁,调皮捣蛋,是家里的开心果,每天都能把家里闹得鸡飞狗跳,却也给这个家带来了无尽的欢声笑语。陈宇是个IT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工作虽然忙碌,但总是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伴家人。他会在周末带着孩子们去公园,或者在家里陪他们玩游戏。孟若璃觉得自己很幸运,拥有这样幸福的一切,那是她曾经在福利院里,连想都不敢想的奢望。

然而,这看似完美的幸福,却在陈曦十岁生日之后,悄然出现了一丝裂痕。

最初,只是寻常的感冒发烧。陈曦在学校运动会后淋了雨,晚上就有点低烧。孟若璃和陈宇都没太在意,给她吃了退烧药,盖好被子,以为第二天就能好。

“妈,我好冷……”半夜,陈曦迷迷糊糊地喊了一声,声音里带着不正常的颤抖。孟若璃一惊,摸了摸女儿的额头,滚烫得吓人。她赶紧拿来体温计,39.5度。她急忙找来冰袋敷在陈曦的额头,又给她擦拭身体。

“妈,我热……好热……”还没过多久,陈曦又开始说热,小脸烧得通红,额头的汗珠密密麻麻地往下淌,身体似乎在冰火两重天里煎熬。

“这孩子怎么回事,烧得这么反复?”陈宇也被吵醒,他摸了摸女儿的额头,同样担忧。

孟若璃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这样的忽冷忽热,不是普通的感冒。第二天一早,她和陈宇就带着陈曦去了市中心医院。儿科医生听了他们的描述,做了基础检查,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开了些抗病毒的药和退烧药,嘱咐多休息。

“现在很多孩子感冒都会这样反复,体质弱一点的,烧个几天也很正常。”医生轻描淡写地说道,让孟若璃稍稍放松了一些。

可是,回家之后,陈曦的病情并没有好转。退烧药吃下去,体温能降下来一会儿,但很快又会烧起来,而且忽冷忽热的症状越来越明显。她的皮肤开始出现一些红疹,像是湿疹,又不像。陈曦也变得越来越没有精神,平时活泼爱笑的她,现在总是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嘴唇也有些发干。

“曦曦,想吃什么?妈给你做。”孟若璃坐在床边,轻轻抚摸着女儿瘦弱的手臂,心疼得厉害。

陈曦摇摇头,声音微弱:“妈,我没胃口,身体好难受,一会儿冷一会儿热的。”她的小手触感冰凉,但额头却又烫得惊人。

陈宇看着女儿日渐消瘦的模样,眉头紧锁。“不行,我们不能再等了,明天带曦曦去省城的大医院看看!”

孟若璃红着眼眶点点头。她已经好几个晚上没睡个囫囵觉了,白天也要照顾陈曦,还要强打精神陪小儿子玩耍,生怕他感觉到家里的异常。

省城儿童医院,挂专家号,排队,等待。这是他们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原来健康的身体是多么可贵。在候诊室里,陈曦被烧得迷迷糊糊地靠在孟若璃的肩头,小脸烧得通红,时不时地打着寒颤。

“曦曦乖,再忍忍,很快就到我们了。”孟若璃一遍又一遍地哄着她,心里像是被刀子绞着。

诊断室里,专家医生听了他们的描述,又仔细检查了陈曦的身体,包括那些奇特的皮肤红疹。医生表情严肃,让孟若璃和陈宇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这种忽冷忽热的症状,以及皮肤出现的病变,不是普通的感染。我们需要做更详细的检查,包括血液、免疫、基因等等。”医生说着,开出了一大堆检查单。

接下来的日子,孟若璃和陈宇带着陈曦穿梭在医院的各个科室,抽血、化验、拍片、CT、核磁共振……每一次检查,都像是在对他们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宣判。每一次等待结果,都如同漫长的刑罚。

检查结果陆续出来,却令人沮丧。血液指标虽然有些异常,但都没有指向明确的病症。免疫系统似乎出了问题,但具体的病因却无从查起。那些红疹,在皮肤科医生眼里,也不是他们常见的那几种。

“陈主任,曦曦到底得了什么病啊?为什么查不出来?”孟若璃焦急地问着,声音已经有些颤抖。

儿科的陈主任是省内知名的专家,此刻他也显得有些疲惫。“孟女士,陈先生,我从医三十多年,从未见过曦曦这样的病例。各种常见病、疑难病症我们都排查了,但她的情况实在特殊。我们怀疑,这可能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是某种基因缺陷导致的特殊体质反应。”

“那……那能治吗?”陈宇握紧了妻子的手,声音有些沙哑。

陈主任叹了口气:“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比如控制体温,缓解疼痛。但病因不明,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建议你们带孩子去京城,或者国外找更专业的罕见病专家会诊,或许他们能有更好的办法。”

从那一刻起,孟若璃和陈宇的生活彻底被颠覆了。他们没有丝毫犹豫,放下手中的工作,带着陈曦踏上了漫漫求医路。京城,最好的儿童医院,最顶尖的专家,他们一个不落地去拜访。

在京城,他们见到了无数带着患病孩子的家长,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和绝望。他们住在医院附近的廉价旅馆里,每天除了医院就是旅馆,连京城的风景都无心欣赏。

陈曦的身体状况却在持续恶化。她的高烧几乎就没有退过,忽冷忽热的症状更是折磨得她彻夜难眠。那些皮肤上的红疹渐渐演变成了暗紫色的斑块,有些地方甚至开始出现溃烂的迹象。她原本清澈的眼睛也变得浑浊无光,瘦小的身体像是一具被病痛掏空的躯壳。

“妈,我疼……”陈曦有气无力地喊着,眼角滚下泪珠。

孟若璃抱着她,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却不敢哭出声来,生怕吓到女儿。她只能一遍遍地亲吻女儿的额头,低声安慰:“不疼不疼,曦曦很快就好了,很快就健康了……”

陈宇看着妻女受苦,心里也如刀绞。他将所有积蓄都投入到医疗费用中,甚至开始变卖一些股票和理财产品。高昂的医疗费、专家会诊费、特殊药物费,像一个无底洞,吞噬着他们的财富,也吞噬着他们的希望。

终于,在京城辗转了三个月后,他们等来了最残忍的宣判。

京城一家权威医院的罕见病专家组,经过多次会诊和基因测序,给出了一个无比沉重的诊断——“玄阴凝滞症”。

“孟女士,陈先生,很遗憾地告诉你们,陈曦患的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绝症,医学界至今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案。”专家组的组长,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语气沉重而又带着一丝无奈,“这种病,发病率不到百万分之一,是由于体内一种特殊基因突变导致的阴阳失衡,极致的阴寒之气在体内凝滞,侵蚀五脏六腑,同时又刺激身体产生剧烈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反复高烧和忽冷忽热。皮肤病变也是其典型特征。”

孟若璃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她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几乎要晕过去。陈宇眼疾手快地扶住了她,他自己也强撑着,声音颤抖着问:“教授,那……那曦曦还有多长时间?”

老教授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声音更低了:“以曦曦目前的症状来看……最多,不会超过一年。”

“不!!”孟若璃终于忍不住,尖叫一声,泪水和鼻涕混杂着流淌下来。“不可能!曦曦才十岁啊!怎么会这样!!”她挣脱陈宇的手,冲上前去抓住老教授的衣袖,近乎癫狂地嘶吼,“你们骗我!你们是医生啊!你们救救我的女儿啊!!”

陈宇紧紧地抱住孟若璃,将她的头按在自己的胸口,不让她再看那张写满怜悯和无奈的脸。他的眼眶也红了,但理智告诉他,他必须冷静。

“教授,有没有什么……哪怕是国外的,最新的疗法,或者临床试验?”陈宇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的祈求。

老教授摇了摇头:“很抱歉,陈先生。我们已经和国际上多家顶尖机构会诊过了,目前对这种病,医学界束手无策。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尽力延长她的生命,让她在最后的时间里少受些痛苦。如果有任何新的进展,我们一定会在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那一刻,孟若璃的世界彻底崩塌了。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那个活泼开朗、爱笑爱闹的女儿,竟然只剩下不到一年的生命。她整日以泪洗面,夜不能寐,身体和精神都达到了极限。陈宇也辞去了工作,全心全意地照顾着妻女。家里的氛围变得异常沉重,小儿子陈然虽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但也感受到了压抑,他变得安静了许多,不再像以前那样调皮,总是小心翼翼地看着妈妈和姐姐。

“妈,我是不是要死了?”有一天,陈曦虚弱地问孟若璃,小小的脸上写满了恐惧。

孟若璃紧紧抱住她,泪水模糊了视线。“不!曦曦不会死的!妈妈不会让你死的!妈妈一定会找到办法救你!”

那段时间,孟若璃几乎是疯魔了。她不停地在网上搜索,加入各种罕见病患者家属群,试图从任何一个角落找到一丝希望。她开始关注各种偏方,哪怕是那些听起来荒诞不经的,她也愿意去尝试。陈宇虽然不相信这些,但看着妻子绝望的眼神,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支持她,陪她去尝试每一个所谓的“希望”。

他们去了大山深处找“神医”,去了偏远小镇找“秘方传人”,甚至被骗过几次,损失了不少钱财。但每一次的失败,都只是让他们更加绝望,而不是放弃。

陈曦的身体越来越差,她已经不能下床了,高烧不退,皮肤上的病变面积越来越大,她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每一次呼吸都显得那么费力。家里的栀子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又一个夏天即将过去。

孟若璃感到自己快要撑不下去了。她每天强颜欢笑地喂女儿吃药,擦拭身体,却在背地里无数次地崩溃痛哭。

就在他们濒临绝境,几乎要放弃所有希望的时候,一则偶然的消息,却像一缕微弱的光,穿透了重重阴霾。

在一个罕见病家属的线上论坛里,一个ID名为“绝望之海”的用户发了一条帖子:“有人听说过林海市的济世堂吗?我堂妹的孩子得了非常罕见的怪病,跑遍了京城上海的医院都没用,医生都说没救了。后来一个远房亲戚说,林海市有家济世堂,里面有个老中医,医术如神,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甚至有人说他能‘驱邪避凶’。我们带着孩子去了,没想到……真的有效果!孩子现在虽然还没痊愈,但症状已经大大缓解了!我堂妹说,那位神医连脉都不用把,看一眼就知道病因,简直是活神仙!”

这条帖子立刻引起了孟若璃的注意。她几乎是颤抖着点开了那个帖子,一行一行地读下去。下面很多回复都在质疑,觉得这像是个骗子。但也有几个ID表示听说过,甚至有人说济世堂的名声最近确实很响亮。

孟若璃立刻将帖子转发给了陈宇。

“林海市……济世堂……”陈宇看着手机上的帖子,眉头紧锁。他对这种玄之又玄的说法一向不屑,但此刻,他的心却猛地跳动了一下。

“宇,你说……会不会是真的?”孟若璃的声音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期盼,生怕这希望只是海市蜃楼。

陈宇没有立刻回答,他打开电脑,开始搜索“林海市济世堂”。网上关于济世堂的资料并不多,但搜索结果中,却弹出了许多当地论坛和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那些讨论中,充斥着各种神奇的医案:风湿老伯热敷三日见效,湿疹患者一周症状大减,胃病白领半月面色红润……这些案例描述得有板有眼,甚至还有患者的感谢信和照片。虽然没有提到“玄阴凝滞症”这样具体的罕见病,但很多患者都说是治好了被大医院判了死刑的“疑难杂症”。

“而且……帖子说,这位神医连‘驱邪避凶’都能做到,这不就是说,他能处理我们理解不了的‘病’吗?”孟若璃低声说道,她的心跳得很快,一种近乎疯狂的渴望从心底涌起。

陈宇看着那些帖子,心里百感交集。他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人,相信科学,崇尚理性。但这一年多来,科学和理性并没有给他的女儿带来任何帮助,反而一次次地将他们推向绝望的深渊。现在,当所有医学专家都束手无策时,这些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的传闻,竟然成了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他走到女儿的床边,看着陈曦紧闭的双眼,她虚弱得连动一下手指都困难。她的呼吸越来越浅,仿佛随时都会停止。他握住女儿冰凉的小手,感受着那微弱的脉搏,心如刀绞。

“若璃,我们去!”陈宇深吸一口气,转过身,对孟若璃说道,语气坚定,“不管是不是真的,我们都要去试试!这是曦曦唯一的希望了,我们不能放弃!”

孟若璃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这一次不是绝望的泪水,而是带着一丝希望的。她紧紧抱住陈宇,将头埋在他的怀里,抽泣着说:“谢谢你,陈宇,谢谢你……”

“说什么傻话,我们是一家人。”陈宇轻抚着妻子的头发,他知道,这或许是他们最后一次搏命的尝试了。如果连这位“神医”都无法解决问题,那么……他不敢再往下想。

他们立刻着手准备。孟若璃联系了小区的物业,请邻居帮忙照看小儿子陈然几天。陈宇则办理了火车票,准备好女儿所有的病历资料和检查报告。

第二天清晨,太阳还未完全升起,孟若璃和陈宇就带着虚弱的陈曦,告别了满屋的栀子花香,踏上了前往林海市的列车。希望渺茫,但他们仍然紧紧抓住,如同抓住一根救命的浮木。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救活陈曦,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那辆高速行驶的列车,载着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和他们几乎燃烧殆尽的最后一丝希望,驶向了远方未知的林海市。而他们并不知道,那个传闻中的“神医”,正是那个曾为了孟若璃的梦想,在风暴中被巨浪吞噬的男人。命运的齿轮,悄无声息地,再次转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