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一夜无话,次日天蒙蒙亮,李瑀三人再次出发,背着空背篓。

“等一下!”沈新月追到门口。

“你怎么出来了?外面有风!”李瑀吓一跳。

“没事儿,我注意着呢!”沈新月笑笑,“棍子!拿上,当心有蛇!”

“啊?”李瑀后知后觉。

昨天只想着粮食、工具,压根忘了这茬儿,想到那扭动的辣条,身上冒鸡皮疙瘩。

“别怕,若是有卖鹅苗的,买两只回来养着,就不会有蛇。”沈新月安慰道。

何忠贤扒拉了三根树枝,权当打蛇棍。

默默走到前头,边走边用棍子薅草丛。

几人很快走到邻居那里,房门依然紧闭,主人没回来。

经过武陵蛮时,柳氏主动同昨日的妇人打招呼。

干活儿的汉子们全都惊诧地看着他们,不种地吗?整天进城!

“你们还卖蒸饼吗?”几个小孩围上来,“我家也有鸡仔!”

昨日阿牛家换了蒸饼,把他们馋坏了。

“呃,今天不买鸡仔!”柳氏抱歉道。

“那你们要换什么?”孩子们不放弃,一年到头他们进不了一次城。

“鹅苗!你们有吗?”柳氏问。

“没有!”孩子们眼神失落。

柳氏笑笑,快步追赶夫君。

“婶子,半大鹅可以吗?”有小女孩追上来。

“当然可以,你们咋卖?”柳氏欣喜。

“我问问我阿爸!”女孩欢快的跑了,还回头看了柳氏几眼。

同一个壮汉嘀咕了几句,哒哒哒跑回来,“我阿爸说十五个蒸饼!”

“好!下午回来,我们换!”柳氏点头。

“婶子,我家也有,你还要吗?”又一个小男孩追上来,眼神殷切。

“好吧!我再要一只,一公一母哦!”柳氏道。

贵是贵了些,可一公一母,以后能下鹅蛋。

可孵鹅苗,也可吃鹅蛋,口感虽粗,但有清热作用。

鹅能养到十几斤重,不算太亏!

“好!一言为定,等你回来!”小男孩高兴道。

“这里叫啥村?”柳氏问小男孩。

“鸡笼山山阳村!刚才那个叫阿蛮,我叫阿虎!昨日的是阿牛。”小男孩口齿伶俐。

“嗯,知道啦,阿虎!”柳氏冲小男孩挥挥手,“回去吧!”

李瑀、河忠贤在前面等着,“你说了什么?那些孩子欢天喜地的!”

“蒸饼换鹅,半大鹅,换的有些贵!”柳氏笑笑。

李瑀没说啥,这些琐碎事务,妇人比他更会处理。

回头,孩子们站在村口大树下,看着他们离去。

“站住!什么人?擅闯衙门!”大门口值守的衙役厉声喝斥。

“官爷!烦请通禀蹇大人,就说昨日的庶人李瑀特来拜访!”李瑀不慌不忙。

衙役打量一番,昨日的事儿,整个衙门传遍了。

那个被贬的滕王拽的很,一点儿没当庶人的自觉,找刺史大人要粮要农具。

当值两个衙役被骂的狗血淋头,就不能直接撵走,说大人不在?

“昨日不是刚领了东西,今日又来要啥?”衙役警觉道。

“要的东西多了去,还请官爷通禀一下!”李瑀不打算跟小鬼纠缠。

“通禀不了,我们大人说他不在!”衙役傲然道。

李瑀被噎住,什么叫大人说他不在?

“呵呵,官爷,大人什么意思?治下百姓有求于他,他避而不见!这是为官之道?”柳氏放下背篓,坐在地上。

“诶,你这妇人好生无礼!衙门是你撒泼打滚的地方?”衙役水火棍举起,作势要打人。

“官爷想好了!这一棍子打下来,我就躺下,讹上你了!”柳氏不躲不闪,定定看着衙役。

“算了!咱不过混口饭吃,犯不着当这恶人!”另一个衙役扯了扯同伴衣袖。

“就算贬为庶人,人家还是龙子龙孙,不是咱得罪得起的!没见几位大人都不敢得罪吗!”

举着水火棍的衙役慢慢放下,“等着!”

“什么?又来了?”蹇行手里的茶盏一抖,茶水洒在官袍上。

皂吏垂眸,不敢接话,少说话为妙。

蹇行起身,焦躁地走来走去。

狗皮膏药般,这是缠上自己了?

皇帝老儿要怎么处理滕王,他不关心。

可若是滕王在这里有个三长两短,自己绝对是那个背锅的!

“大人!”一位中年男子进来,身着便服,幕僚楚寒山。

“寒山,你可算回来了!那庶人又来了!这可咋办!”蹇行急切道。

“大人莫急!他来无非是为财!在下有个折中法子!”楚寒山淡定道。

“快说、快说!”蹇行面露欣喜。

“此事要大人舍点儿财!”楚寒山看着主家道。

“只要他不再来纠缠,舍便舍吧,你确定他不会再来?”蹇行愿意舍财免灾。

“大人,昨日当铺不是收了那玉坠?”楚寒山问。

“是!玉坠成色不错,约莫值三十两,当了五两银子…”

蹇行话未说完,猛然愣住,“你是说、是说…”

楚寒山点头,“大人,有了这些钱,置办基本生活用品足够,他们再没理由到官府闹腾。”

“这点儿钱本官倒是舍得,就怕他不知足!上面会不会以为本官暗中资助流犯?”蹇行犹豫。

“大人,庶人李瑀为生活所迫,到当铺换取银两,与大人何干?

官府按照垦荒政令,预支口粮和农具,仁至义尽!

其余皆他们自己想办法获取,与大人何干?”楚寒山正色道。

“善!”蹇行捋着胡须。

冲立在一旁的奉茶小厮一指,“你,过来!”

小厮上前,蹇行凑近一阵低语,“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大人!”小厮躬身道。

“去吧!”蹇行挥挥手。

小厮麻溜儿的出了门。

“来人!”蹇行不紧不慢咂了两口茶,慢悠悠道。

“大人!”候在门外的皂吏进来。

“将那庶人李瑀撵走!就说本官该给的已给了,哪有事事找官府的?

缺啥自己想办法,官府不是爹娘,啥都包圆!去吧!”

“是!”皂吏躬身退下,将话原样复述。

“人呢?”一个有些年纪的皂吏出来。

“喏,那边!”守门的衙役努了努嘴。

墙角阴凉处,李瑀仨听到动静,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