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弄堂里的时间裂缝

1999年的上海夏天,梧桐叶把弄堂顶遮得密不透风,蝉鸣裹着热气往人毛孔里钻。林夏蹲在“老陈修表铺”门口的石阶上,手里捏着块黄铜怀表,指腹反复蹭着表背——那里有个模糊的纹章,像朵被雨水泡过的花,辨不出形状。

“丫头,这表真修不了。”老陈从铺子里探出头,老花镜滑在鼻尖上,“机芯锈得粘成块了,指针卡得死死的,你看——”他用镊子拨了下表盘,时针纹丝不动,依旧停在三点十四分。

林夏“嗯”了声,没抬头。这表是三年前爸妈走后留下的,跟他们的研究笔记、半箱旧书一起,被外婆塞进了樟木箱底。那天也是个大热天,外婆红着眼说“别总翻这些了”,可她还是趁外婆午睡时,把表揣进了书包。

表盖内侧刻着行小字,被氧化得发黑,她用橡皮蹭了半天才看清:“7.22,等雨停。”

7月22日,是爸妈失踪的日子。外婆说那天刮了场怪雨,天暗得像傍晚,雨点砸在地上是铁锈色的,好多人说看到街上的东西在“变”——比如隔壁阿婆的自行车突然变回了新的,又突然锈成了废铁。但等雨停了,没人再提这事,像集体忘了。只有林夏记得,那天爸妈出门前,妈妈摸了摸她的头,说“回来给你带奶油冰棍”,然后就再也没回来。

“算了陈叔,不修了。”林夏把表揣回口袋,站起来时膝盖麻得发颤。刚转身,就听见身后“哐当”一声——是修表铺门口的铁皮招牌掉了。

她回头,愣住了。

刚才还挂着“老陈修表”四个红漆字的招牌,此刻落在地上,漆皮剥落得干干净净,露出底下的木头底子,上面用毛笔写着“上海钟表行”,字迹褪色发白。而老陈站在铺子里,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竟变成了件的确良衬衫,袖口还别着副红袖章。

“你这小姑娘,蹲这儿做什么?”老陈的声音也变了,少了些沙哑,多了点少年人的脆生,“要买表?我们这儿有上海牌的,刚到的货!”

林夏攥紧了口袋里的怀表,指节发白。不对。老陈都快六十了,怎么会突然变年轻?还有这招牌——“上海钟表行”是几十年前的名字,她在弄堂口的老照片上见过。

风突然凉了,梧桐叶“哗啦啦”响,像是被什么东西扫过。她往弄堂口望,心脏猛地一缩——刚才还停着几辆自行车的路口,此刻停着辆绿色的邮政自行车,车斗上印着“1980”的字样。穿白衬衫的邮递员推着车走过,嘴里哼着的歌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是妈妈说过的、她小时候听的歌。

周围的人也在变。穿T恤的阿姨变成了穿碎花布衫的大婶,背着书包的小孩手里的塑料水枪,变成了铁皮青蛙玩具。有人拎着网兜往家走,网兜里是两条活蹦乱跳的鲫鱼,嘴里喊着“阿囡,今晚喝鲫鱼汤”——那是林夏小时候听邻居张奶奶说过的话。

时间好像在倒着走。

“喂!小心!”

一声清亮的女声拽回林夏的神。她刚回头,就见一个穿深绿色风衣的女孩朝她跑过来,风衣下摆扫过地面,带起一阵风。女孩身后跟着个穿白衬衫的女生,抱着本厚厚的笔记本,跑得气喘吁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