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观测与靠近
我是来自α星系的观测者,编号734。我的任务是潜入地球文明,收集人类情感波动的原始数据。意外的能量爆炸让我丢失了记忆芯片,当意识重新凝聚时,我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雨夜,身体因能量紊乱而异常虚弱。
那个撑着黑色雨伞的男人向我走来,他的轮廓在雨幕中有些模糊,但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安定力量。他叫蒲熠星,有着明亮的眼睛和说话时微微上扬的嘴角。当他提出让我暂住他家时,我的核心程序发出了警报——与观测对象建立私人联系违反操作守则。但生理上的寒冷和虚弱让我无法拒绝,只能遵从本能点了头。
“韬韬”,这是他给我取的名字。当这个音节从他口中说出时,我的数据处理器出现了0.3秒的延迟。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异常反应,但我没有深究,毕竟在记忆缺失的状态下,任何数据偏差都属正常。
蒲熠星的家是一个整洁的公寓,客厅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从哲学论著到科幻小说应有尽有。他给我找了干净的睡衣,又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
“喝点暖暖身子,别感冒了。”他把碗递到我手里,指尖不经意间碰到我的手背,传来一阵温热的触感。
我的传感器立刻捕捉到这一信息:人类体温36.5℃,接触时长0.5秒,引发皮肤表层神经末梢轻微震颤。这些数据被自动存储进临时数据库。
接下来的日子,我以“韬韬”的身份留在蒲熠星身边。他是一名参加智力竞技节目的选手,每天的生活充满了思维训练和节目录制。他没有追问我的过去,只是自然而然地把我纳入他的生活轨迹。
“韬韬,要不要跟我去录节目?正好缺个助理,包吃包住还能学东西。”某天早上,他一边啃着面包一边问我。
我的核心程序分析着利弊:接近节目现场可以收集更多人类在竞争状态下的情感数据,符合观测任务的潜在目标。于是我点了点头:“好。”
节目录制现场比我想象的更热闹。聚光灯下,蒲熠星展现出与私下截然不同的一面——冷静、敏锐,眼神中闪烁着对胜利的渴望。当他解开复杂的谜题时,全场爆发的掌声让我的声波传感器受到强烈冲击,但我更在意的是他看向我的那个眼神,带着炫耀和期待,像等待表扬的孩子。
“看到了吗?这题其实不难,关键在逻辑链的搭建。”休息时,他拉着我在后台复盘,手指在题板上快速滑动,“你看这里,如果把变量替换一下……”
他的声音低沉而专注,温热的呼吸拂过我的耳畔。我的数据处理器再次出现异常,心率模块显示数值升高了12%。这显然超出了正常生理反应的范畴,我开始怀疑记忆芯片的损坏是否影响了其他功能模块。
有一次录制团队挑战赛,我因为不熟悉规则拖了后腿,导致我们组输掉了比赛。后台的角落里,我正进行自我数据校准,蒲熠星却走了过来,递给我一瓶水:“别在意,你第一次参加已经很棒了。”
“我拖了你后腿。”我的语音模块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低落,这是程序无法解释的情绪泄露。
他却笑了,揉了揉我的头发:“新手嘛,犯错很正常。下次努力就好,我教你。”他的手掌温暖而有力,那种触感透过发丝传递到头皮,引发一阵奇异的酥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