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刚才阿远的消息里,有个细节她没注意到。

许知夏赶紧掏出手机,打开和阿远的聊天记录,一条一条往上翻 —— 从第一条 “小姐,馄饨放门口了”,到后来的 “小姐姐,我真不是坏人”,阿远自始至终都在叫她 “小姐” 或者 “小姐姐”。

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她是女生。

可她明明填的是 “老许”,备注里用的是男性语气,外卖软件的个人资料里,性别也填的是 “男”,平台不会泄露这些信息。他怎么会知道?

许知夏的心跳瞬间快了起来,像有只兔子在胸腔里乱撞,连呼吸都变得急促。她想起自己的社交平台 —— 微信、小红书、微博,全是男性化的设置,连外卖软件的收货地址都只写了 “望宁弄 19 号”,没加任何备注,甚至连手机号都只留了中间四位隐藏的。除非…… 除非他看到了她本人?

不可能。她从下单到现在,一步都没出过门,连窗帘都只拉开了一条缝,用来透点气,阿远怎么可能看到她?

就在这时,手机 “叮咚” 响了一声,是微信消息。许知夏吓了一跳,手机差点从手里滑出去 —— 她的手还在抖。定了定神,解锁屏幕,看到是沈雨发来的消息。

沈雨住在望宁弄隔壁的 28 号,是个平面设计师,和许知夏同岁。上个月许知夏在弄堂口捡掉进水沟的画具时,沈雨正好路过帮忙 —— 当时她的水彩颜料盒掉进了排水沟,里面的颜料全洒了,沈雨蹲在旁边帮她捞了半天,还把自己的纸巾都给了她。两人就加了微信,后来发现都在赶稿到深夜,偶尔会互相分享零食和咖啡:沈雨送过她自己烤的曲奇(有点糊,但味道还行),许知夏也给过她老家带来的酱菜(妈妈做的,很下饭)。算不上闺蜜,但也算熟络 —— 沈雨知道她独居,还提醒过她 “晚上锁好木门,再把天井的栅栏也插上,弄堂里晚上不太平,去年丢过电动车”。

沈雨的消息是:“知夏,你大半夜的不睡觉,在屋里走来走去干嘛?我都看到你影子了。” 后面还附了一张图片。

许知夏愣了一下,回复:“你怎么看到的?我窗帘拉得挺严的啊,就留了条缝透气。”

“我去弄堂口买关东煮,路过你家时抬头看了一眼。” 沈雨回复得很快,还发了个流口水的表情,“你家二楼的窗帘没拉严,灯光照出来的影子,在墙上晃来晃去的,特别明显。我还以为你在找什么东西呢 —— 你那影子,一会儿弯腰一会儿站着,跟小陀螺似的。”

许知夏点开那张图片。照片是从弄堂口拍的,角度有点斜,能清楚地看到 19 号二楼的窗户 —— 那是她的工作室。窗户上没拉严的窗帘缝里,透出暖黄色的灯光,灯光下有个模糊的影子,正在屋里来回走动,头顶还有一段长长的线条,像飘在空气里的丝带,随着动作轻轻晃动。

原来是这样。许知夏松了口气。她的工作室在二楼,窗户正对着望宁弄的入口,沈雨路过弄堂口时抬头,刚好看到了影子。她想起沈雨之前跟她说过:“你家那盏吸顶灯也太亮了,我上次路过,隔着两条巷子都能看到光 —— 你画画的时候不觉得晃眼吗?” 当时她还没在意,现在看来,150 瓦的吸顶灯确实亮得有点显眼,连影子都照得这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