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为什么?

我开始回放我们这几年的生活片段,像一个程序员在debug,检查代码的每一行。

我为她做了什么?——倾尽所有。

她为我做了什么?——享受着我的所有。

我突然发现,我们的关系,就像一个服务器和终端。我不断地提供资源,而她只是不断地索取。我以为这是爱,现在看来,这只是一个不对等的交易。

交易的基础是价值。当她认为那个姓王的,能提供比我更高的价值时——无论是情绪价值,还是所谓的“艺术圈”的社会价值——她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更换供应商。

回到家,空荡荡的。我把那个丝绒盒子扔进抽屉最深处,然后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我在等。等我的心跳彻底消失,等我的CPU完全启动。

晚上十点,许莉回来了。她哼着小曲,心情很好。

“老公,我回来啦!今天跟姐妹们逛街,累死我了。”她把新买的几个购物袋扔在沙发上,走过来想抱我。

我躲开了。

她愣了一下,脸上的笑容僵住了。“怎么了?不开心啊?”

我看着她。看着她精致的妆容,看着她身上名牌的裙子,看着她眼睛里那一闪而过的慌乱。

以前,我看到的是我的爱人。现在,我看到的,是一个由无数个“需求”和“弱点”组成的目标。

“没,”我开口,声音平静得让自己都感到害怕,“公司有点事,压力大。”

这是一个完美的借口。

她松了口气,拍了拍我的肩膀:“哎呀,多大点事儿啊。别愁眉苦脸的,赚钱嘛,慢慢来。对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你忘了吗?”

她朝我眨眨眼,一脸期待。

结婚纪念日。

我心里冷笑。你跟别的男人吃完烛光晚餐,现在回来找我要纪念日礼物了?

“忘了,”我面无表情地说,“最近太忙了。”

她脸上的期待瞬间垮掉,变成了委屈和失落。“林涛,你怎么这样啊!这么重要的日子你都能忘!”

如果是以前,我早就慌了,会立刻拿出礼物,抱着她道歉,说一万句好话。

但现在,我只是看着她,像在看一个程序的运行结果。输入“失望”,输出“抱怨”。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

“对不起,最近脑子乱。”我淡淡地说。

那天晚上,我们分房睡的。这是结婚以来第一次。她以为我在生她的气,或者真的只是工作不顺心。她不知道,在她睡着的时候,我坐在书房里,打开了电脑。

我没有去查那个姓王的,也没去找什么证据。那些是警察和侦探干的事,太低效了。

我要做的,是进行一次彻底的“用户分析”。目标:许莉。

我拉出了一张思维导图。

中心节点:许莉。

分支一:核心需求——物质生活。

她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极高。衣服必须是当季新款,护肤品必须是顶级品牌,出门吃饭人均不能低于五百。她享受这种被物质包裹起来的虚荣感。这是她安全感的最大来源。

攻击方案:切断资金来源。

分支二:核心驱动——社会认同。

她混的那个所谓的“艺术圈”,其实就是个富婆下午茶圈子。她们不聊艺术,只聊谁又买了新的爱马仕,谁的老公又投资了什么项目。许莉在里面,靠着我提供的经济支持,维持着一个“生活优渥、老公宠爱”的人设。她极度需要这种来自同类的羡慕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