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题记——没有记忆和情感的永生还是永生吗?

也许,我们正在创造现实版的地狱!

1

二十二世纪中叶。

地球。

黄昏的光线,被城市上空那层巨大的、近乎透明的生态穹顶过滤,染上一种病态的、缺乏生机的橙黄色,均匀地涂抹在视线所及的一切之上。

穹顶之下,是高度集约化、模块化的钢铁森林。冰冷的合金骨架支撑着无数蜂巢状的居住单元,强化玻璃幕墙反射着同样缺乏温度的光线,将城市切割成无数规整而压抑的方格。

空气里弥漫着经过多重分子筛净化的“清新”,带着一丝难以忽略的金属底味和臭氧的微腥,彻底取代了泥土的芬芳与植被蒸腾的水汽。

悬浮车流在预设的空中轨道上无声滑行,如同精密仪器中永不疲倦的齿轮,遵循着绝对优化的路径,汇成一道道冰冷的光带。

地面上,稀疏的行人步履匆匆,面容模糊在个人护盾散发的微光里,彼此保持着精确的社交距离。

这是一个被算法精心调控、资源濒临枯竭、人类在技术构建的精致茧房中寻求延续的世界,高效、整洁、了无生机,像一座庞大而寂静的坟墓。

2

在这座坟墓的边缘,矗立着一座通体纯白、线条流畅到近乎冷酷的巨塔——“新生园”。

它是“永耀生命科技集团”(VitaLux)最耀眼的灯塔,一座通往“未来”的神殿,散发着柔和却不容置疑的光芒。

巨塔的基座深深嵌入城市生态穹顶的强化结构,塔身表面覆盖着自清洁纳米材料,在黄昏的天光下流淌着珍珠般的光泽。

塔顶,一个巨大的、缓缓旋转的VitaLux徽标——抽象的DNA螺旋环绕着永恒符号——向整个城市宣告着它所代表的力量:对抗熵增,对抗那无法逆转、令人绝望的衰老与腐朽,许诺一种超越肉体极限的“新生”。

3

在“新生园”那纯白无瑕的表象之下,在深埋地底的“涤魂所”那焚化炉般的核心深处,流淌着一条关于“人”的残酷悖论——这座许诺永恒的圣殿,它渴饮着人类智慧的圣火,却必须将孕育这智慧的记忆与情感投入祭坛,焚为冰冷的灰烬。

智慧——新生园永动机的燃料。

穿过“涤魂所”外围那令人窒息的净化空间,在更深处,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区域——“创构回廊”。这里的空气带着微弱的、高频运算产生的臭氧焦味,光线是柔和的、促进认知效率的蓝白光谱。无数全息界面悬浮在空中,如同凝固的思维风暴,上面流淌着复杂到令人目眩的星舰引擎设计图、基于量子混沌理论的市场预测模型、或是足以构建虚拟天堂的底层环境代码。

在这里工作的“存在”,他们的生物载体年轻、完美、动作精准高效。他们的眼神专注,如同打磨到极致的透镜,折射着纯粹理性的光芒。

他们是“新生园”的活体服务器,被剥离了过往的“智慧核心”。VitaLux需要他们,迫切地需要。

因为即使是最强大的“涤魂者”AI,在面对宇宙尺度工程中的非线性悖论,或是解析人类潜意识在虚拟交互中产生的微妙扰动时,也会陷入逻辑的死循环。

唯有源自生物神经网络那混沌初开般的直觉飞跃、跨维联想和非逻辑的创造力,才能劈开迷雾,为这架追求永恒的机器提供前行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