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光,被地面上的一串痕迹牢牢吸引住了。
那是一串新鲜的、还带着湿润泥土的车轮印。轮胎的花纹很清晰,看得出是一辆价格不菲的私家车。
有人在近期来过这里。
7.
市电视台的王牌访谈节目演播厅内,灯光柔和,气氛肃穆。
周艳坐在松软的沙发上,面对着镜头和著名的主持人,泪如雨下。她今天化了精致的淡妆,却依旧掩盖不住脸上的憔悴和悲伤。她将一个被第三者无情伤害、却依旧为了家庭和爱情而苦苦支撑的“完美受害者”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警方调查陷入瓶颈,舆论逐渐平息的时候,周艳主动联系了这家全市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台,要求接受专访。
节目中,她用一种克制而悲伤的语调,声泪俱下地讲述了她和李勇从大学时代相识相恋,到婚后她如何放弃自己的事业,全力支持丈夫的“动人爱情故事”。
然后,她话锋一转,开始“不经意”地提及林青青。
“我其实很早就知道了她的存在,”周艳的眼泪滑过脸颊,“我丈夫他……他只是一时糊涂。那个女孩子,她抓住了我丈夫的把柄,就是那些债务……她用那些债务威胁他,逼他和我离婚,试图彻底毁掉我们的家。”
她巧妙地偷换了概念,将林青青催债的正当行为,歪曲成了恶毒的敲诈勒索和情感逼迫。她将李勇塑造成了一个“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本质不坏、却被金钱和情感双重勒索的可怜人。
“我恨过她,真的。”周艳对着镜头,哭得泣不成声,“但我更心疼我的丈夫。他被债务和那个女人逼得快要崩溃了……现在人死了,我连一个可以去质问、去对峙的对象都没有了。可为什么……为什么媒体和警察,还要像审问犯人一样,对待我们这对本就破碎不堪的夫妻?”
她的表演,精准地戳中了社会大众对于“原配”的同情和对“第三者”的道德审判心理。
节目一经播出,舆论瞬间被引爆。
网络上,同情李勇夫妇、指责死者林青青“活该”的言论,如同潮水般铺天盖地而来。风向,在一夜之间发生了惊天逆转。原本的杀人案受害者,被她的生花妙舌,塑造成了一个贪婪、恶毒的坏女人。
市局的报警电话,一整个上午都在响。但打来的不再是提供线索的市民,而是无数被周艳的表演所蒙蔽的、愤怒的群众,他们要求警方“放过可怜的李勇夫妇”、“不要被舆论左右,去严惩真正的凶手”。
张伟的上级,市局副局长,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砰”的一声,一份报纸被重重地摔在了他的办公桌上。副局长的脸色铁青,手指着报纸的头版头条,发出怒吼。
那上面的标题写着——《破碎的家庭:被第三者与凶案撕裂的悲歌》。
8.
出租屋里,老旧的黑白电视机正播放着周艳的访谈重播。
林建军坐在小板凳上,看着电视里那个女人梨花带雨的表演,听着她对女儿一句句颠倒黑白的污蔑,气得浑身发抖。
女儿的骨灰还未冷透,却被凶手的妻子,当着全城人的面,泼上了一盆又一盆的脏水!敲诈?勒索?坏女人?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