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他求助般地看向王振邦,却发现后者已经瘫软在椅子上,嘴唇哆嗦着,眼神涣散,只剩下粗重的喘息,仿佛一条被扔上岸的濒死的鱼。

整个会议室充斥着难以置信的吸气声、压抑的惊呼声和愤怒的低语。

所有评审委员的目光都变了,从最初的惊讶、看戏,变成了震惊、鄙夷和深深的审视。

投向王振邦和李维的眼神,充满了毫不掩饰的厌恶。

评审组长周明山教授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扶了扶眼镜,锐利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刮过王振邦和李维,最后落在我身上,声音低沉而严肃:

“陆明舟老师,关于王振邦教授论文涉嫌抄袭你未发表成果一事,评委会会成立专门小组,进行最严格的调查!这已严重违背学术道德底线!”

他顿了顿,强压着怒火,目光扫过我桌上那个被推开的蓝色文件夹:

“至于你的职称申报材料……”

“周教授,”我再次开口,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从容,

“感谢评委会的公正。关于我的材料…”

我的手指,在键盘上,敲下了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快捷键。

投影屏幕再次变幻。

这一次,没有论文,没有邮件,没有对比图。

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个极其复杂、闪烁着幽蓝色光芒的立体动态模型。

无数细密的神经元网络如同璀璨的星河般交织延伸,复杂的量子纠缠效应在神经突触间跳跃闪烁,形成一种令人目眩神迷、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宏大图景。

模型下方,一行简洁却足以引爆整个学术界的标题浮现:

“意识桥接:基于量子神经网络的通用型脑机接口原型理论模型及初步验证”

整个会议室,死寂得如同真空。

所有的议论、惊呼、愤怒,在这一刻被强行掐断。

评审委员们,无论是搞理论的还是做应用的,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全都像被施了定身法。

他们的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那个颠覆性的、只在科幻小说里出现过的概念模型,嘴巴微张,脸上的表情凝固在极致的震撼之中。

那复杂到令人头皮发麻的算法结构,那精妙绝伦的量子纠缠应用设想,那大胆却又似乎逻辑自洽的理论框架……

这绝不是“论证单薄”、“数据不足”的东西!

这根本就是一座矗立在人类认知边缘、散发着未来光辉的巍峨冰山!

仅仅是露出的这一角,其蕴含的能量和可能性,就足以让任何稍有见识的研究者心脏停跳!

周明山教授,这位以沉稳刻板著称的老学究,此刻身体猛地前倾,双手死死抓住会议桌的边缘,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浑浊的老眼死死盯着屏幕,瞳孔剧烈地收缩、放大,胸膛剧烈起伏,仿佛下一秒就要喘不过气来。

他的嘴唇哆嗦着,似乎想说什么,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李维脸上的血色褪得干干净净,惨白得像一张纸。

他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瞪得滚圆,充满了极致的恐惧和茫然。

他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仿佛屏幕上的东西是什么洪荒猛兽。

他看看屏幕,又看看我,再看看瘫软如泥的王振邦,身体开始无法抑制地微微颤抖。

他苦心经营、依附剽窃得来的一切,在这个模型面前,脆弱得像阳光下的肥皂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