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陈山听得心惊肉跳。祖传秘卷的只言片语,竟被这个留洋女博士用现代科学印证了!永乐大钟!目标锁定了!

“大钟现在何处?”陈山追问。

“北平,觉生寺(大钟寺)。”林镜神色凝重,“但那是国宝,守卫森严。而且…”她拿起那块刻着“九窍”图的主碎片,指着零件内部几个极其复杂的螺旋状空腔结构,“这些‘窍’,形态非常特殊,像是专门为**共振**设计的。光有钟声不够,很可能需要精确匹配其固有频率的**谐波**才能激活…这需要实测大钟的精确频谱!”

难题接踵而至。找到钟只是第一步,还需要精确捕捉、分析那千年古钟的“声音密码”!这超出了陈山这个土夫子的能力范畴。

“你能测?”陈山目光灼灼地盯着林镜。

林镜推了推眼镜,没有犹豫:“我有办法。实验室里有德国进口的声波记录仪,虽然笨重,精度够。但需要靠近大钟,近距离测量。”

她眼神坦荡,带着一种对未知科技纯粹的热忱:“这图纸的价值,远超黄金。它可能改写历史。我帮你。”

新的盟友,更艰巨的任务。声波铸造的奥秘近在咫尺,却又隔着一道无形的次声波屏障。要铸“九窍”,先窃“钟音”。目标:北平觉生寺,永乐大钟。

**第六章:大钟夺音**

北平,觉生寺(大钟寺)。夜色如墨,寒风卷着残雪。陈山和林镜像两道影子,伏在寺院高墙外的枯树上。墙内,巍峨的钟楼如同蹲伏的巨兽,永乐大钟的轮廓在清冷月色下若隐若现。

“声波记录仪,太重,翻墙不行。”林镜低声说,拍了拍身边一个蒙着厚布、足有小皮箱大的金属盒子,连着复杂的线缆和耳机,“必须走门。僧人有守夜巡更的习惯,子时三刻换岗,有五分钟空档。钟楼底层东侧小门,锁是老的黄铜挂锁,你能开?”

陈山点头,目光扫过寂静的寺院。土夫子的本事,开锁是基础。

时间流逝,冰冷刺骨。当远处传来隐约的打更声,陈山如狸猫般滑下树,无声落地。林镜抱着沉重的仪器紧随其后,动作竟也利落。

黄铜挂锁在陈山手中细如发丝的钢钎下,只发出几声几不可闻的轻响便悄然弹开。两人闪身进入钟楼底层。

一股混合着陈年木料、尘土和微弱铜锈的气息扑面而来。巨大的空间里,永乐大钟悬在中央,离地丈余,在黑暗中沉默着,如同一位沉睡的青铜巨人。压迫感扑面而来。

“这里!位置最佳!”林镜迅速选定钟楼正下方一处石台。她掀开厚布,露出仪器真容——一个布满旋钮、表盘和刻度的金属箱体,连着粗大的线缆,线缆尽头是一个造型奇特、蒙着皮膜的金属探头(麦克风)。她麻利地架设好,将探头对准头顶巨大的钟体,接通电源,仪器发出极其轻微的嗡鸣和指示灯微光。

“开始记录背景噪声…”林镜戴上耳机,全神贯注地盯着仪器表盘上跳动的指针和缓缓转动的蜡筒记录器。陈山则隐在楼梯阴影里,警惕着门外的动静。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仪器稳定运行,蜡筒缓缓转动。林镜眉头微蹙:“环境噪声很低…但钟体本身的次声背景…很活跃,像在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