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城市在霓虹的余烬中喘息。陈薇拧紧小电驴的油门,单薄的身影切开浓稠的夜色,像一支射向未知的箭。防风头盔下,她的眼睛布满血丝,却亮得惊人,紧紧盯着手机支架上那个不断闪烁、跳动着倒计时的APP——“蜂鸟速达”。屏幕上,一个鲜红的“爆单”标志刺眼地亮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取餐点和送餐路线如同纠缠的毒蛇,吞噬着每一分每一秒。
“您有新的加急订单!取餐:城东‘深夜食堂’,送餐:城南‘蓝湾公寓’A座2001。预计送达时间:00:15。超时惩罚:扣款80元,信用分-10。” 冰冷的电子音毫无感情地播报。陈薇的心猛地一沉。城南到城东,横跨半个城市,现在已经是00:05!十分钟,除非飞!她咬紧下唇,猛地拧转车把,小电驴发出不堪重负的嘶鸣,朝着反方向的城东冲去。轮胎碾过积水,溅起冰冷的泥点。
这是陈薇作为“蜂鸟速达”全职骑手的第427天。她的生活,早已被这个算法编织的精密囚笼彻底格式化。每一单的取餐时间、配送路线、送达时限,都由冰冷的代码计算、分配、监控。超时?扣钱!差评?扣钱!取消订单?扣钱!申诉?石沉大海。那不断累积的罚款和暴跌的信用分,像无形的枷锁,勒得她喘不过气。
支撑她在这囚笼里拼命挣扎的,不是诗和远方,而是城西那间狭小出租屋里,一张安静得令人心碎的病床。床上躺着她唯一的亲人,弟弟陈朗。三年前的一场车祸,夺走了父母的性命,也夺走了陈朗的健康,将他变成了一个需要天价医药费维持生命的植物人。陈薇卖掉老家的一切,带着弟弟来到这座冰冷的城市,只为抓住那渺茫的苏醒希望。而“蜂鸟速达”,是她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前提是,她必须像永动机一样,在算法设定的极限里永不停歇地奔跑。
赶到“深夜食堂”,取到那份沉甸甸的麻辣香锅。时间:00:13。陈薇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她冲回小电驴,油门拧到底。深夜的街道空旷,但红灯、减速带、偶尔穿行的车辆,都成了催命的符咒。00:19,她终于冲进蓝湾公寓A座电梯。00:21,她气喘吁吁地敲响了2001的门。
门开了,一个穿着睡衣、满脸不耐烦的年轻男人探出头,劈头盖脸就是一句:“搞什么飞机!超时六分钟!饿都饿死了!我要投诉!”他一把夺过袋子,看也不看陈薇惨白的脸和还在滴水的头盔,“砰”地摔上了门。
冰冷的关门声像一记重锤砸在陈薇心上。她颤抖着掏出手机,APP上刺眼的红字已经跳出:“订单超时!扣款80元!信用分-10!用户差评已生效!”
一股强烈的眩晕感袭来,胃里翻江倒海。她扶着冰冷的墙壁才勉强站稳。80块!那是弟弟两天的基本用药钱!信用分再跌,她接单的优先级会更低,收入会更少!恶性循环的绞索又收紧了一圈。
拖着灌了铅的双腿回到那间不足十平米的出租屋。消毒水的味道混合着廉价营养液的气息扑面而来。弟弟陈朗安静地躺在床上,靠着呼吸机和一堆维持生命的仪器,胸膛微弱地起伏。床头柜上,闹钟指向凌晨一点半。陈薇轻轻走过去,用温水浸湿毛巾,小心翼翼地擦拭弟弟消瘦的脸颊和手臂。动作轻柔得像对待一件易碎的珍宝。